DIY外設2019年度回顧:CPU市場風雲變換 真無線耳機大爆發
- 2019 年 12 月 31 日
- 資訊
回顧2019年,作為一個硬體和遊戲電競發燒友,我們見證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時刻,在英雄聯盟S9全球總決賽上FPX以摧枯拉朽之勢3:0擊敗G2,成功奪得了S9總冠軍,而在與電競文化相輔相成的硬體上,廠商們也沒讓我們失望,英特爾和AMD各自推出了最強遊戲處理器和執行緒撕裂者,在NVIDIA 制霸顯示卡市場的情況下AMD也儘力反擊,其他DIY和外設硬體廠商也在逐漸走低的行情中努力維持。
那麼2019年DIY外設領域都推出了哪些重磅產品,行業又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呢?我們本篇文章將細分為8個篇章來一一講述,內容不易,很長,也很用心,希望大家無論看沒看完,也給個贊吧,感謝。
顯示卡篇:漲價成趨勢,A/N你追我趕
顯示卡是許多DIY玩家最為關注的硬體產品,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顯示卡的性能是直接決定你遊戲體驗的硬體產品。而2019年的顯示卡市場可謂精彩紛呈,前有AMD祭出7nm和RDNA架構兩大殺器奮起直追,後有NVIDIA展示精準刀功讓圖靈顯示卡性價比上一台階的Super系列顯示卡,無論你是A粉還是N粉,都能在今年買到喜歡的顯示卡,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2019年的顯示卡市場。
上半年:NV繼續補完圖靈,GTX 16系誕生;AMD發布7nm顯示卡
2018年NVIDIA發布了新一代的圖靈RTX 20系列顯示卡,不過首發的顯示卡都定位高端,價格高昂,今年NVIDIA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圖靈顯示卡產品線進行補完,上半年就發布了RTX 20系列最後一款,也是最便宜的入門光線追蹤顯示卡RTX 2060。
不過RTX 20系列顯示卡雖然性能很強,但是其價格實在太貴了,對比上代基本就是你加多少錢給你強多少性能的體驗,消費者享受不到顯示卡更新帶來的好處,更重要的是NVIDIA吹噓的光線追蹤技術,應用的遊戲太少了,因此消費者對新顯示卡自然是不會買賬的。老黃也終於意識到這點,推出了命名奇特,閹割掉光線追蹤單元的GTX 16系列顯示卡。
GTX 16系列雖然價格不貴,但是性能提升幅度對比上代太小,消費者依然不能對其滿意。
而AMD這邊,2019年上半年就像被NVIDIA打趴下一般沉寂,差點就要舉白旗了。雖然發布了搶“全球首張7nm遊戲顯示卡”名頭的Radeon VII,顯示卡最大的亮點是使用了台積電出品的7nm製程製程,AMD官方宣稱7nm能讓顯示卡同功耗下性能提升30%,但是顯示卡依然採用老舊的GCN架構,並沒有IPC的提升,所以Radeon VII的表現是很讓人失望的-打不贏RTX 2080,卻擁有RTX 2080 Ti的功耗,完全沒有給A粉希望。
除此以外AMD還在上半年推出了各種北極星馬甲顯示卡,不過這些顯示卡性價比還蠻高,比如RX 580 2048SP在入門顯示卡市場一直火到現在。
下半年:Super顯示卡給力,RDNA加持下A卡祭出7nm顯示卡完全體
下半年的顯示卡市場與上半年截然相反,異常的熱鬧。AMD宣布了新一代遊戲顯示卡Navi,新顯示卡最大的亮點有兩個,其一是上文提到的7nm製程製程,其二就是AMD秘密研發多年,宣稱為遊戲而生的RDNA架構了,A卡也終於用上了新架構了。
在RDNA和7nm的加持下新A卡的表現十分讓人驚艷,能耗比提升了1.6倍以上,首發的RX 5700/XT性能壓RTX 2060/2070一頭,價格還便宜不少,除了沒有光線追蹤,這兩張新A卡基本沒啥缺點。
不過因為RX 580&590庫存太多遲遲沒有清完,Navi顯示卡第二個系列RX 5500 XT 4GB/8GB直到12月才發布,而且顯示卡定價偏高,反響一般。
而NVIDIA這邊並沒有被AMD嚇到,處於領先的一方反制手段還是蠻多的。NVIDIA在下半年通過施展各種刀法,發布了Super系列圖靈顯示卡,其實就是通過大核心閹割降維打擊,或者換用GDDR6顯示記憶體等簡單粗暴的方法,讓圖靈各價位顯示卡的在價格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性能得到明顯提升。
而Super系列顯示卡的性價比確實對比以往高不少,讓消費者大喊真香!
AMD與NVIDIA在2019年下半年的龍虎鬥,讓我們消費者切實感受到了好處,如今2000塊出頭就能買到一張暢玩2K解析度遊戲,性能和GTX 1080差不多的顯示卡,這比缺乏競爭的2018年真是好太多了,希望2020年的AMD能繼續給力,讓NVIDIA打消擠牙膏的念頭,促進顯示卡市場的發展。
CPU篇 上半年:AMD 7nm正面迎戰,Intel消費發燒級壓力山大
今年的CPU戰場,表面看著上下半年兩廠平分秋色,其實更像是AMD早已布局好的一盤好棋。
僅僅靠著Skylake留下的牙膏,Intel依然能在上半年穩定壓制AMD的市場份額。年初的i9-9980XE不敵AMD執行緒撕裂者2990WX,但後期陸續補全的F後綴九代Core處理器讓Intel CPU一直維持著較高的銷量。
AMD發燒級市場有2990WX撐腰,但消費級市場只有二代Ryzen處理器應戰。即使單核性能不及Intel強悍,不過憑藉“便宜大碗”高性價比策略,在DIY CPU市場也佔有一席之地,
表面上,Intel依然沒太把AMD當對手,但背後AMD已經開始布局下半年的“7nm翻身計劃”。
CPU篇 下半年:AMD第三代Ryzen崛起,Yes呼聲漸烈
前兩代Ryzen,讓AMD的CPU部門稍微有了點起色。而7月份的三代Ryzen,就是AMD向Intel發起的挑戰書,AMD對Intel如暴雨般的攻勢持續到了年底。
Intel推出了兩款處理器:i9-9900KS和i9-10980XE,都是14nm++製程,i9-9900KS稱之為地表最強遊戲CPU應該沒人反對。而i9-10980XE只當了幾個小時的猛男,就被三代線撕給幹下去了。(i9-10980XE與TR 3960X同一天發布,TR 3960X晚發幾個小時,性能領先許多。)
AMD就厲害了,從Ryzen 5 3500到TR 3970X,7nm三代Ryzen系列的產品線布局已經非常齊全,全維度圍堵Intel。明年一月份還有TR 3990X,我說一句AMD Yes,誰反對?
2存儲&顯示器篇
記憶體篇:記憶體價格迎來高台跳水,低價專用條重出江湖
19年同樣也是記憶體跌宕起伏的一年,但重點不是技術,而是過山車般的價格。
2019年,讓消費者最高興的事莫過於記憶體降價了,在3月份開始記憶體的價格就開始穩步下降,一直持續至年底。
由於快閃記憶體顆粒廠商在7月份開始不斷在調控價格,近期記憶體價格也出現了價格反彈的跡象,所以有剛需的朋友就要抓緊年底的機會上手記憶體了。
除了普通的普條,馬甲條,今年記憶體市場還冒出了大量低價16GB記憶體,200多就能拿下一條,而經過我們評測室的深入測試,發現這些低價16GB記憶體,其實都是使用三星C-die顆粒偽裝成B-die,成功讓主板識別開機。但在主流平台上並不能確保穩定使用4bit顆粒記憶體,使用的穩定性堪憂。建議用戶還是選擇大牌子記憶體購買,例如芝奇、美光、金士頓等。
上游端顆粒廠商三星、海力士、美光也在2019年正式能夠量產單顆16Gb(2GB)的DDR4顆粒,也使得單條32GB容量的記憶體成為可能,插4條記憶體就能享受到128GB的快感,你敢想像?
總之,今年記憶體的故事主要還是圍繞著價格來展開,像過山車一樣。今年很可能已經是歷史最低價了,明年理論上不會更便宜,甚至會有略微漲價,畢竟整個產業鏈都是要吃飯的,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辦法把價格往上抬一點點,所以有打算入手的玩家,可以現在入,再等也不會便宜太多了。
顯示器篇:大尺寸、電競、高分屏在整體疲態中快速增長
接下來看看顯示器方面的行情,從IDC發布的數據報告來看,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PC顯示器出貨量為722.9萬台,同比下滑10.6%,而且商用和家用顯示器的出貨量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再結合視訊堂每月發布的大陸顯示器出貨量來看,2019全年中國大陸的PC端顯示器總體是呈現下降趨勢的。
但有趣的是,雖然顯示器整體市場處於下滑趨勢,但諸如大尺寸顯示器、電競類顯示器、高解析度顯示器等品類反而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作為普通用戶,我們也感受到了,今年廠商們就出了特別多參數嚇人的顯示器。
因為顯示器早已經進入存量市場並且出貨量在慢慢下滑,那麼廠商就不得不在使勁發力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了,一方面,廠商會瞄準電競遊戲的領域,主要在寬屏、高刷新率、G-Sync/Free-Sync和RGB燈光上發力,另外性價比也有進一步提高。
比如華碩VG279QM擁有了創紀錄的280Hz刷新率、AOC 發布了更多擁有0.5ms超快響應速度的顯示器,螞蟻電競ANT32VQC則成為首次採用1000R曲率的曲面屏,比我們以往見到的1800R、1500R的曲率更大。根據IDC的報告,2019年曲面顯示器的增速放緩,同比增長為26.2%,預計2020年曲面顯示器增長動力依然來自於曲面電競屏和曲面大屏等產品。
華碩VG279QM
另一方面,廠商們也推出了更多主打專業工作的顯示器,比如設計和影視製作等領域,主要在高解析度、高色域/色深/色准和新型面板上發力,根據IDC的報告,2019年2K以上高解析度顯示器同比增長47.3%,其中,4K顯示器同比增長81.3%。2020年,隨著超高清產業鏈持續完善以及顯示卡性能的提升,4K顯示器的市場需求將被進一步激發。
不過這些顯示器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價格都不便宜,畢竟專業人士都(相對)不缺錢,他們需要的只是更牛批的技術來提升工作效率而已。
比如售價4萬元起的蘋果Pro Display XDR顯示器,除了6K解析度和1000尼特亮度外,還使用了更小尺寸的背光LED,這對micro LED和mini LED都有推動作用。售價2萬元的宏碁ConceptD CM7321K就使用了mini LED技術,具有1152個背光區域,可以動態局部調光,色准ΔE<1,色域覆蓋達到99%AdobeRGB和89.5%Rec.2020。售價4.3萬元的華碩ProArtPQ22UC經過一年多的打磨也在2019年開始出貨,它採用了4K解析度的OLED面板,可顯示10億色,色域覆蓋達到99%DCI-P3。雖然OLED面板早在幾年前就在手機普及了,但在顯示器市場依然屬於罕見的高端產品。
華碩ProArtPQ22UC
除此之外,除了傳統的電腦硬體廠商,像小米這種在硬體上主打手機和家電產品的廠商也正式進軍顯示器領域,而且進軍的第一款產品就包含了一款高性價比的主打遊戲電競的34寸曲面帶魚屏,從中也可以一窺未來顯示器的發展趨勢。
3有線耳機&無線耳機篇耳機篇① 真無線耳機成無線音頻爆發領頭羊據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中國耳機行業總產值達到約728.66億元,較2016年增長23.05%。鑒於我並沒有拿到《中國耳機行業發展情況(2019版)》這本白皮書,因此不能和大家分享2018年中國耳機行業總產值。不過只需留意下身邊,就知道耳機行業的確在不斷發展。那麼,回顧2019年的耳機市場,我們能總結出怎樣的情況?
日常關注金融市場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前段時間TWS概念的股票迎來大爆發。以漫步者為首的TWS相關概念股票接連打出好幾個漲停板,在今年由於貿易戰略顯沉悶的市場中顯得格外耀眼。我不太懂金融從業者的心態,但就數據來看,TWS乃至整個藍牙音頻行業,的確都有較為明顯的增幅。
根據GFK統計,截至2018年9月,中國真無線耳機市場零售量達280萬台,零售額近16億,同比增速超630%。按照數據計算比對,2017年的時候中國真無線耳機零售量達僅約為45萬台。根據《中國耳機行業發展情況(2018版)》的數據,2017年無線耳機產量為2.72億條。45萬台對比2.72億條,2017年的真無線耳機銷售明顯僅是九牛一毛。
從2017到2018,真無線耳機的發展如此迅速,不禁讓人咋舌。來到2019年,數據更是驚人。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Hearables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真無線耳機的全球市場規模達到了3300萬台(約合41億美元) ,同比增長22% 。按地區市場劃分,美國佔全球市場的31%,單季度銷量首次突破 1000 萬台。中國市場最近已經顯著擴張,第三季度增長了44%。
雖然我們還沒能看到2019年的全年數據,但目測今年真無線耳機乃至藍牙耳機,都會有明顯的銷量上漲。當OPPO/vivo等等的國產手機廠商都已經紛紛入場藍牙耳機市場,當酷狗也推出了自己的彩虹糖真無線耳機,我們就能感受到無線耳機產品會因為真無線耳機的到來而變得異常熱鬧,甚至像在告訴消費者一個資訊:無線耳機遲早有那麼一天,會革掉有線耳機的命。
相信並支援這個資訊的消費者,是因為看到現在市場上從數十元到數千元的無線耳機價格區間,從頭戴式、軟繩式到項圈式再到真無線的多種無線耳機形態,是因為在路上能看到越來越多人使用無線耳機。的確,我們能看到現在無線耳機的選擇越來越多,並且真無線耳機會帶著無線耳機行業走向新的高峰,但這是否意味著有線耳機將會走向沒落?
耳機篇② 有線耳機裂變細化走向新境界
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舉辦歷史僅為幾年的展會。創辦於2014年的中國國際耳機展,已經從一開始的只在廣州舉行,變成今年的上海,北京,成都,廣州四地舉行。按照協會的說法,明年將繼續新增舉辦地,讓廠商和對音頻產品感興趣的朋友擁有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在這個展會上主要展出的,是售價較高的有線耳機,也就是很多消費者口中說的“發燒耳機”。在這一兩年間,雖然有諸如索尼這樣主要關注大眾消費市場的品牌參與到這個展會中,但參加這個展會的生力軍仍然是森海塞爾、拜雅、鐵三角等國外知名HiFi品牌,以及一系列中國HiFi音頻品牌。展會參展品牌之多,參與試聽的觀眾數量之眾,讓人感受到HiFi耳機的發展勢頭相當蓬勃。
中國國際耳機展的快速成長,向我們表達了很多資訊: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增長,消費者開始渴求更高的精神享受。當下社會的工作生活模式,讓越來越多消費者習慣在獨處時候戴上耳機。HiFi廠商在經過早些年一波野蠻生長之後,產品也能兼顧聲音表現和顏值——可能很多人沒留意,地鐵上除了真無線耳機數量在增加,HiFi耳機的數量也是在增長的。
面對以真無線耳機為首的無線耳機衝擊,有線耳機並沒有束手就擒,而是呈現出化整為零,多頭髮展的態勢:不少團隊將有線耳機維持其“工具”的性質,藉助低廉的物料成本和成熟的供應鏈,能賣一條是一條,以“走量”為標準;部分團隊和品牌則是精心雕琢聲音,提升產品價值,為消費者送去更好的體驗,提升知名度,拓展更大範圍的市場。
於此,“兩極分化”並不是一個貶義詞,用於描述經營理念和消費者認知的提升,實在再好不過。在這兩年間,我們能看到qdc VX,飛朵Artemis阿緹米斯,達音科玥等國產萬元級HiFi產品受到市場的認可,更能看到更多外在力量在幫助這個行業在發展。
例如廣州國際音響唱片展組委會,就在25周年之際,舉辦了2019廣州國際音響唱片大獎頒獎典禮,和粵港澳大灣區數字音樂產業發展研討會,這兩場活動。背靠廣州國際印象唱片展這一全球第二大HiFi設備展會的背景,面對隨身HiFi音頻向消費者的滲透愈發深入的潮流趨勢,組委會舉辦這些評獎和研討會,無疑是對有線耳機行業精細化發展的一大助推力。
因此,雖然無線耳機是一份新潮,但選購有線耳機的消費者仍然佔大頭。根據《中國耳機行業發展情況(2018版)》的數據,2017年有線耳機產量為33.62億條。對比無線耳機,有線耳機仍然擁有更龐大的基數。在擁有明確發展思路的情況下,有線耳機一時半刻仍然不會被無線耳機威脅。
4音頻產品&充電配件篇音頻篇:音頻市場更熱鬧了,競爭也更激烈了
也許我們應該這樣看無線耳機和有線耳機的關係:兩者之間並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各有受眾。有線,無線,平價,貴价,消費者能在愈發熱鬧的市場中找到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行業也得此蓬勃發展。對於廠商而言,這是一個不斷變好的時期:消費者數量增加了,也擁有更高的消費力了。
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廠商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消費者要求不斷提高,競爭對手的變化速度更快,自身也需要不斷尋求突破,現有的耳機廠商的確需要面對更多。那些打算現在才入場,靠“撈一把就走”的心態去做事的團隊,的確撈不到什麼好處,無論產品形態是有線還是無線。
好的產品即使貴,消費者也願意買單,反之剃頭挑子一頭熱地做產品,最終受傷的還是品牌方。這是靠實力說話的時期,不管你有線還是無線,總之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並為之努力,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群體。
配件篇:充電配件繁榮發展
在配件方面,這一年我的最大感受是充電配件變得更多,也更便宜了,這要得益於Android廠商這邊激進的充電功率和蘋果對於MFI協議的放開,再加上氮化鎵技術的適時出現和普及,這三者的同時出現讓整個手機乃至筆記型電腦市場的充電配件都變得更加繁榮。
去年對於眾多果粉來說,蘋果終於做了一件大家心心念念的事情,那就是終於放開了MFI協議給第三方廠商,以至於我們可以買到“便宜”的快充充電線了,一根官方的Type-C轉Lightning線要169元,自從放開協議之後,第三方廠商做出帶MFI的線越來越便宜,到今年年中便宜的基本只需要30幾元就能買到,這讓整個市場的PD快充的配件都活躍了起來。再加上Android手機這邊動不動就5、60w的超級快充,雖然很多手機的超級快充的充電器和充電線都是專用而且單賣比較貴的,但這依然對於市面上的充電配件的充電功率有提振作用。
另一方面,黑科技氮化鎵充電器又讓充電器體積大幅縮小,能在以往一個手機充電器大小的體積里塞進65W的功率,能夠完美地給你的筆記型電腦充電。不僅如此,市面上的快充充電寶的數量也多了起來,PD18W雙向快充就像雨後春筍一樣湧出來,有的廠商還把價格壓到了百元以內,可以說,2019年是充電技術更新和普及非常重要的一年。
上圖從左至右依次是 “ANKER GaN充電器 30W” 、“蘋果原裝18W快充” 、“聯想ThinkPlus 65W快充” 和“蘋果筆記型電腦充電器”。
總結:今年對於DIY市場來說又是不容易的一年,經歷了【毛衣戰】帶來的陣痛,讓很多電子產品和數碼硬體的發展都短暫地陷入了艱難的境地,但今年同樣也是讓普通消費者和遊戲玩家充滿了期待和激情的一年,從各類硬體的銷售狀態都可以看出,想要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要麼集中發力打出自己的性能優勢,要麼另闢蹊徑找出帶有差異化優勢的產品賣點,從這一兩年科技行業的發展來看,對於國產廠商來說,掌握核心科技依然非常重要,在應對複雜多變的局勢時能夠更好地站穩腳跟,很慶幸我們看到了華為、紫光這樣的國產廠商在努力發展,希望新的20年代我們還有更多國產廠商能夠發力,做出更多更好的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