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來源確定?新病毒被發現:幾乎與新冠病毒無異
對於新冠病毒的起源一直存在爭議,並且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答案。
據外媒報道,法國巴斯德研究院和寮國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寮國北部的石灰岩洞穴中的蝙蝠身上,發現了迄今為止基因相似度最近接新冠病毒的病毒。
報道中指出,研究人員在洞穴中捕獲了645隻蝙蝠,並在蝙蝠的身上篩選了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病毒。結果在大馬蹄蝠中發現了三種相關病毒:BANAL-52、BANAL-103和BANAL-236。
隨後,研究人員將這些病毒與新冠病毒共享了超過95%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發現BANAL-52與新冠病毒的同源性為96.8%,這也是目前在基因方面,比其它已知病毒更為接近新冠病毒。
據悉,此前,已知與新冠病毒最接近的病毒基因組序列是RaTG13,該病毒序列於2013年在馬蹄蝠中發現,與新冠病毒共有96.1%的基因組。
此外,與其它已知病毒相比,這三種新發現的病毒在其基因組的關鍵部分受體結合域(RBD),與新冠病毒也更為相似。受體結合域病毒的一部分,允許它與宿主細胞結合。
而在新冠病毒中,受體結合域能夠與人類細胞上一種稱為ACE2的受體結合,病毒利用這種受體作為進入細胞的通道。
更為關鍵的是,BANAL-52、BANAL-103和BANAL-236可以與ACE2結合併利用它進入人體細胞。到目前為止,其它所有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潛在新冠病毒祖先的候選者,包括RaTG13,都還沒有做到這一點。
不過,這三種病毒都缺少一個被稱為「Furin蛋白酶切位點」的序列,該位點見於新冠病毒,有助於病毒進入細胞。這也意味著,為了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的起源,需要進一步的研究「Furin蛋白酶切位點」是如何以及何時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