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中了一篇CCF A類會議論文,大導師居然來搶一作?

  • 2021 年 9 月 24 日
  • AI

作者 | 吳彤

編輯 | 青暮

導師學術不端?知乎問題「電腦專業中了一篇a會,大導師來搶一作了,我應該怎麼辦呢?」的下面,多數知乎網友在底下各抒己見,其中不少是博士「研究僧」。

在問題描述中,題主沒有透露自己的學校和個人資訊、碩博就讀情況以及A會的具體領域,僅顯示自己為電腦專業,在論文寫作中,大導師零參與、小導師做修改,自己從想法到創作獨立完成。現在大導師要來搶一作、自己二作、小導師通訊。對於一個零貢獻的人,此時跟大導師硬碰硬會不會卡畢業?


1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有啥不一樣

一般來說,”通訊作者”往往指課題的總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和把關,對論文內容的真實性、數據的可靠性、結論的可信性、是否符合法律規範、學術規範和道德規範等方面負全責(或主要負責),在讀研究生撰寫的論文,一般由其導師擔任”通訊作者”。”通訊作者”通常應該具有更高的學術地位以及專業水平,在該項科研工作中以第一作者的指導老師或重要輔導專家的身份為其提供幫助。

而論文的第一作者必須是第一線操作的實施者和原始數據的收集和處理人,又是初稿的執筆人,第一作者當然要對研究結果和數據的真實性負首要責任,因此研究生論文的第一作者必須是研究生本人,而不是導師或領導。

大導師和學生搶第一作者,難道是第一作者更重要?

通訊作者未必是第一作者,但第一作者可以是通訊作者。通訊作者多數情況和第一作者是同一個人,只有在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時候,才有必要在文章腳註中附加通訊作者的標識。

對於學生來說,通訊作者一般是導師。

對於研究機構來說,通訊作者一般是項目負責人。

對於出版機構來說,通訊作者可以是機構老闆。

另外,一定要有固定的通訊單位!

總之:通訊作者不是隨便掛的,一旦出現通訊作者,這篇文章的科研版權就要重視了。

此時大導師搶一作,科研版權不過是倒騰了個左右手,但一作換了就能評職稱?

現在中國的部分單位確實只看排在前的第一作者,甚至共同一作也是只看排在第一的一作,一個位置的變動,關係到評職稱到底順不順利,能不能評上。

但在不同的科研單位,評職稱是看通訊作者還是第一作者,並不是一概而論,能否參與職稱評審也因為評審環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像高校,或者科研機構對通訊作者比較重視,這個時候通訊作者可以評職稱;但是如果像建築單位評職稱基本上針對的是第一作者,不認可通訊作者。

大導師在高校,理應看重通訊作者,搶一作的迷惑行為難道是為了給評職稱加兩份保險?還是追逐學術名利,以一作身份做論文分享會?

不清楚問題題主所說的電腦A會到底是什麼領域,但好奇電腦中有哪一個A會是中了稿之後還能改作者順序的?導師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

題主莫非是來釣魚的,並沒有中過A會。


2

電腦專業的A會論文很重嗎?

一般來說ABC類都是指的CCF(中國電腦學會)所推薦的高水平會議期刊,也就是CCF A、CCF B、CCF C,一般來說ABC類都是指的CCF所推薦的高水平會議期刊。

嚴格來說,CCF是搞電腦的內行權威人士排的,而SCI是一幫其他人完全按照論文影響因子排的。

不過電腦學科的比較注重CCF的分區,而非SCI分區。

不是所有的論文都被CCF收錄,但CCF收錄的論文數量還是有限的,發一篇A會論文,你就可以博士畢業了。

如果是碩士去找工作,一篇A應該夠拿所有大廠的SP(優質生源)了,保底40萬。就算是博士,有風聲說一篇A甚至能拿騰訊大咖了。如果想繼續讀博,也足夠申請top100的PHD了,甚至top50的不算最牛的組都沒啥問題。

如果像問題作者所說,手中還有一篇A會一作,那基本上全程無憂了。

但據AI科技評論了解,A會期刊無論是自己一作還是導師一作(自己二作),學生都有機會獲得畢業資格。然而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難保下次導師從中作梗。


3

網友:慫還是剛?

對於導師爭一作的事情,知乎網友眾說紛紜,有人主張利益交換,與導師商量置換資源。也有人表示維護個人正當權利,留存學術圈最後一片凈土。學術的意義是求真,探求真理本來應該是每個學者的崇高職責,誠實也應該是治學的最基本的態度。教學相長的本質在於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高校理應是社會的一方凈土,是人類精神的一片高地,在社會創新問題的探索中,要充分保護自由人,超然物外的莘莘學子。

有網友表示,還不如這次給導師一作,和導師平等利益交換,畢業後讓導師推薦高就唄,到時再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猶猶豫豫才答應,導師壓根兒不記好,學術圈裡人情練達,要答應就爽快點,說不定以後導師主動示好。

而知乎熱評第一表示,「鼓吹學術高情商,要置換資源的人,非蠢即壞!」

還有人悻悻表態,「我們壓根兒沒這種顧慮,學校早就下了硬規定,一作是導師的。」

至於怎麼解決這件事情,有人給出建議:電腦專業本身的特殊性,跑數據、敲程式碼,導師不可能是主力,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工業界大家都心知肚明。講清楚大導師做通訊作者更有利,何必大動干戈揮舞輿論大棒?

至於這個問題是確有其事還是逸事談資,它至少表明中國學術圈在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問題上的日漸重視。

在這幾年互聯網大廠的高薪光環籠罩下,電腦專業一直佔據高校里十分醒目的比例。相關專業的學生應該認識到,微調數據、實驗造假導致的新瓶裝舊酒問題尤為明顯。有人稱,「好啊!我這篇文章全都是數據造假,導師要是想要一作那真是太好了。」

資料來源:
//www.zhihu.com/question/484521350
//zhuanlan.zhihu.com/p/360079532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