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小學生、幼兒園學生被感染:專家解釋校園為何破防
9月14日,福建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最新情況。
據通報,9月10日至9月14日8時,福建省累計報告本土陽性感染者139例,其中確診病例120例(莆田市75例、泉州市12例、廈門市33例),無癥狀感染者19例(均在莆田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疫情多名小學生、幼兒園學生被感染。
截至13日,莆田市此輪疫情已波及6所學校。85名陽性病例中,學生有36人(10歲以下有30人),包含幼托兒童8人,小學生28人,其中19人來自仙游縣楓亭鎮鋪頭小學。此外,楓亭中心小學、郊尾鎮前埔小學、南大門幼兒園等多個學校也出現師生感染。
其中,9月13日0-24時,莆田市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4例(仙游縣),其中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12例,報告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例(仙游縣),包括4名小學生、4名幼兒園學生。
據了解,莆田此輪疫情最早發現於學校,這一情況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出現。
學校為何成防控薄弱環節?病毒學專家、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分析,這些兒童尚未注射新冠疫苗,存在病情更容易較為嚴重的風險。
同時,學校開學後同樣是密集型場所,加上沒有疫苗的保護,一旦出現疫情傳播,便會出現很嚴重的後果。
這種情況在國外也出現過,近期以色列新冠疫情中,開學後的學校也成了重災區。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表示,對於校園防疫,還是要繼續做好日常防護,如在師生進校時進行體溫檢測,做好初步篩查,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此外,還要做好消殺工作,學生在室內上課時要盡量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