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戲竟靠摳圖 人民日報怒批:甘當塑料演員遲早涼涼

何為「塑料演員」?近日,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著名演員陳道明在北京一次文藝座談會上的發言影片,引髮網友熱議。

他表示,這些所謂的明星,他們不是文藝界的,他們是流量界的。他們是被包裝炒作出來的塑料演員。雖然也在這個行業活動,但是影響了很多優秀的創作者的名譽和聲譽。

對此,人民日報發文稱,甘當「塑料演員」遲早會涼涼。

文章指出,什麼是「塑料演員」?人們或有不同定義,但無外乎華而不實、缺乏品質,以及沒有靈魂、沒有生命力等。

與真正的演員相比,「塑料演員」劣勢明顯,但弔詭的是,一些「塑料演員」人氣高、出鏡率高,收入也高。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塑料演員」「拍戲靠摳圖、對白念數字」,演技低到突破底線

引人深思的是,「塑料演員」演技再差,也仍能依傍資本、「飯圈」,在演藝界跑馬圈地、日進斗金。如此「劣幣驅逐良幣」,真正的演員還有空間嗎?

個別靠過度包裝、無底線炒作起家的所謂明星,不僅毫無演技,更是缺乏藝德,牽涉各種劣跡,任由這樣的人成為「頂流」,這將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導向?對一些沒有演技更沒有藝德的「塑料演員」而言,等待他們的必然是涼涼。

當前,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正在加大治理演藝界亂象,深孚人心。比如,反對畸形審美、反對「唯流量至上」,還對明星天價片酬、「陰陽合約」、低俗炒作說不。

有行業協會則提出,注重文藝作品的品質口碑,不以數據、流量作為主要評價標準,拒絕以重複刷量、刷單等方式進行虛假炒作。這些做法傳遞鮮明訊號,靠資本製造的「塑料演員」行之不遠,沒有藝德和演技就沒有安身之本。

什麼是好演員,首先要品行好,遠離浮躁,努力涵育藝德,潛心鑽研,努力錘鍊演技,真正拿出好的作品,讓作品活在觀眾心中。演員專心於塑造角色,而不是沉迷於編造流量,這樣演藝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拍戲靠摳圖 演技低到突破底線 人民日報:甘當塑料演員遲早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