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蹭華為了!

自古一山不容二虎,如今長安、華為、寧德時代卻要搞三方聯名。

8月23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某論壇上官宣:長安汽車將和華為、寧德時代等合作夥伴一起,發布共同打造的新一代智慧新能源高端品牌。

8月24日,在2021長安汽車科技生態大會上,長安汽車正式發布與華為、寧德時代聯手打造的阿維塔科技旗下高端智慧電動車品牌代號為E11的首款產品。但它沒有實車,只有局部概念圖。

求求車企們 別再蹭華為了
E11

趁著宣布與華為合作的熱乎勁,長安又發布了自家新款純電動產品——長安汽車全新平台的首款純電動車型C385。

求求車企們 別再蹭華為了
C385

很多不知情的消費者可能會有一些疑惑,這個E11和C385到底是什麼關係?究竟哪台車才是華為、寧德時代參與研發的新車型呢?將兩個完全不同的新車放在一起發布,難免會有借勢營銷之嫌。

長安的這番操作,二級市場也表示沒看懂。8月23日,借著與華為、寧德時代的合作消息釋放,長安汽車股價一度從跌1.25%迅速拉升至漲5.21%。

但8月24日,正式公布新品牌後,其股價出現快速跳水,截止當日收盤報跌4.51%。

求求車企們 別再蹭華為了

一、借華為的勢,發布自家新車?

目前來看,造勢比造車更急迫。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慧終端提供商,寧德時代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

把這兩位巨頭拉攏到一起「造車」,外界都以為長安汽車要放出了一個大招。

誠然,隔壁自主品牌的高端電動車都玩得風生水起。東風汽車旗下的嵐圖汽車開啟量產交付,吉利汽車的高端純電品牌極氪汽車也即將步入量產階段,號稱百年車企的長安汽車對於高端電動車品牌,早已是安耐不住內心的躁動。

求求車企們 別再蹭華為了

長安的純電動品牌,屬於起了早床趕了晚集。

阿維塔致力於高端智慧電動品牌,是長安汽車第四個子品牌。隸屬於阿維塔科技有限公司,原為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早於2018年07月10日成立。

起初是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合資成立的公司,但公司成立三年之久,雙方都未落地任何產品。

直到去年6月,長安汽車對長安蔚來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對長安蔚來的持股比例達到95.38%。

同時,蔚來創始人李斌卸任該公司董事長,但蔚來仍持有4.62%的股份。當初華為、寧德聯手長安造車消息釋出後,外界紛紛以為華為有望入股長安的子公司阿維塔。

但華為的回應,徹底劃清了雙方的界限。

8月20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表示控股子公司阿維塔科技擬通過公開掛牌徵集投資者,引入2-5家投資者。該公告隨後被市場解讀為「華為首家參股汽車公司將誕生。」華為在當日晚間就對該傳言進行了闢謠,同時表示:其為不實消息,並再次重申不會投資、控股、參股任何車企。

從這次發布會的資訊來看,華為、寧德時代僅僅只參與了長安汽車新品牌阿維塔旗下首款產品E11的前期研發等工作。

該車型將搭載華為HI(Huawei Inside)全棧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和寧德時代最新的電動化技術。E11於今年5月設計樣車已經下線,目前已進入到整車調試階段,實車預計最早在年底亮相,並將於2021年底正式發布。

求求車企們 別再蹭華為了

大概率,E11這款車與此前北汽極狐阿爾法S上落地的那套華為HI解決方案類似。而寧德時代所提供的電動化技術,大概率也就是動力電池的供應關係。

但比產品更重要的,還是智慧電動網聯汽車架構,它是純電動車型實現規模化和智慧化等能力的基礎。而長安、華為、寧德時代將聯合打造CHN平台,C代表長安,H代表華為,N代表寧德時代。從命名順序即可以看出,長安在三方聯合中佔了主導地位。

對於這個CHN平台,長安方面只給出了這樣的描述:「從未來場景用戶價值和服務出發,重構軟體和硬體的關係、探索和拓展新的產品形態,發揮各自在整車集成、軟體科技和電池領域的優勢。」

求求車企們 別再蹭華為了

一波宣傳之後,長安在發布會上拿出了一款自家新車。

長安全新專用電動車平台的首款戰略車型——內部代號C385,號稱「香格里拉計劃」的開篇之作。這裡不得不服長安的取名藝術,看得人眼花繚亂。

要問技術,這款C385有兩個黑科技提前釋出:

C385搭載了行業領先的APA7.0遠程無人代客泊車系統,由系統自主排隊,駕駛車輛自動通過道閘、自動尋找車位,自動泊車,全程無需用戶監控。

此外,還具備全球首發的電驅高頻脈衝加熱技術,在-30℃極寒環境下亦可實現5分鐘加熱20℃,配合餘熱回收技術,提升續航里程40-70KM。

為了應對當下新汽車四大特徵:大型移動智慧與計算終端、新型儲能單元、第三智慧移動空間、數據採集載體,長安啟動首個新汽車項目,代號為「E0」。

面對長安造出的諸多新詞,只能總結為:雖然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求求車企們 別再蹭華為了

二、投入1500億,長安奮起直追

「未來10年,全球會誕生世界級的中國品牌,長安汽車必在其中。」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兩款概念新車亮相後,公布了長安最新的品牌銷量目標。

發布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2025年,長安品牌銷量將達到300萬輛,新能源佔比達到35%;2030年銷量將達到450萬輛,新能源佔比達到60%,海外銷量佔比達到30%。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長安汽車上半年銷量突破120萬輛。其中,長安自主品牌汽車的1-6月累計銷量達96.6輛;而長安序列突破65萬輛,佔到了自主品牌車型銷量的67%,佔據整個長安汽車集團總銷量一半以上。

總銷量突破並不難,但難在新能源銷量的突破。長安新能源1-6月累計銷量僅3.7萬輛,只佔自主品牌銷量的3.8%。可以說,長安依舊在靠燃油車撐場面。

更要命的是,目前長安新能源在售車型中,無一例外全都是「油改電」的車型。比如CS15E-Pro、逸動EV460、CS55純電版、CS75PHEV,就連對標宏光MINI EV的奔奔E-Star,也是從原來的長安奔奔「油改電」而來。

壓力,長安汽車自然是心裡清楚。今年初2021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會上提到,2020年,中國六大汽車集團產生的雙積分都沒有達標。甚至長安因為雙積分不達標,2020年長安汽車平均每輛車少賺了4000元,並希望國家能夠出面構建積分池,解決積分價格波動的問題。

在新玩家層出不窮,碳排放、雙積分等政策出台的施壓下,自主品牌的「老大哥」確實有了轉型的規劃,但這必定是傷筋動骨的大動作。

長安方面表示:未來五年,預計全產業鏈累計投入1500億元,打造科技公司技術生態,加快構建軟體和智慧化能力。到2025年,智慧化軟體人才佔比達到50%。

最後值得一說的是,擺在長安汽車,以及所有做高端純電動品牌的國產車企面前,有一個現實且殘酷的問題——如何撕掉廉價的國產車標籤?

國信證券根據乘聯會口徑進行測算,2020年長城汽車的單車均價為12.28萬元,長安汽車的單車均價為10.14萬元,比亞迪則為13.52萬元。

據預測,比亞迪乘用車的單車均價在2021年有望達到15.17萬元,基本追平中國最暢銷的車企品牌大眾汽車。這裡面,定位中高端車型的比亞迪漢和唐兩款車型有著直接的貢獻。巧的是,最早與華為宣布深入合作、在華為店裡擺展車的,也是比亞迪。

當然,只靠往自己身上貼「華為」的標籤,難以支撐真正的高端品牌。

寫在最後

這不禁讓人想到網上流傳的一段影片。

今年6月,重慶車展長安福特的展台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參觀長安福特展台時說: 「產品不行的時候,就要靠營銷戰術。」他拍了拍兩位高層說:「所以你兩個啊,沒別的辦法,拜託了,拜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