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云云原生王者之路鑽石集訓營–學習筆記
目錄
- 雲原生鑽石課程開篇直播
- 容器運行時技術深度剖析
- Kubernetes技術架構深度剖析
- Kubernetes高級調度器原理詳解
- Kubernetes存儲架構原理深度剖析(上)
- Kubernetes存儲架構原理深度剖析(下)
- Kubernetes網路架構原理深度剖析(上)
- Kubernetes網路架構原理深度剖析(下)
- Kubernetes運維管理詳解(上)
- Kubernetes運維管理詳解(下)
- Kubernetes安全許可權管理深度剖析
- Kubernetes應用管理深度剖析
- Istio控制面架構深度剖析
- Istio數據面架構(Envoy)深度解析
- Istio流量治理與監控管理深度剖析
- 傳統微服務框架接入Istio方案詳解
全部課程鏈接://education.huaweicloud.com/programs/63384278-52ab-42e9-8e67-5dff5a9f37fd/about?isAuth=0&cfrom=hwc
雲原生鑽石課程開篇直播
直播回看://bbs.huaweicloud.com/live/edu_live/202107191900.html
容器運行時技術深度剖析
- 容器引擎和運行時機制原理剖析
- 業界主流容器運行時技術架構剖析
- 華為雲容器運行時技術架構剖析
- 容器運行時技術的發展方向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41+Self-paced/about
容器引擎和運行時機制原理剖析
- Kubernetes定義的容器運行時介面:CRI,當前較為主流的實現包括dockershim、cri-containerd、cri-o
- OCI runtime spec定義了運行時實現中,文件格式和命令行格式,runc、kata、gVisor等運行時都符合這個標準
- Containerd定義了一套ttrpc介面,方便運行時實現者更好地進行容器狀態管理
業界主流容器運行時技術架構剖析
- Runc:基於linux的namespace、cgroup和capability等技術實現隔離的容器實現
- kata containers:基於虛擬化隔離技術的容器實現
- gVisor:一種基於攔截系統調用的實現隔離的容器實現
華為雲容器運行時技術架構剖析
- 華為雲的安全容器基於EulerOS和華為雲自研的qemu-microvm對安全容器進行了輕量化改造
- 華為雲的安全容器支援GPU、nvlink、Ascend、SDI等硬體設備
- 華為雲的安全容器和華為雲的VPC網路、OBS、SFS、EVS等服務可無縫對接
容器運行時技術的發展方向
- 通過rust改寫、減少host進程,進一步輕量化hypervisor等方式實現更加輕量級的安全容器
- 結合機密計算技術,實現更加安全的容器技術
Kubernetes技術架構深度剖析
- Kubernetes系統架構詳解
- Controller原理詳解
- list-watch機制原理詳解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42+Self-paced/about
Kubernetes系統架構詳解
- Kubernetes總體架構
- Kubernetes核心組件
Controller原理詳解
- Kubernetes Controller Manager原理解析
- Controller工作流程
- Controller的eventHandler如何註冊
- client-go under the hood
list-watch機制原理詳解
- Informer封裝list-watch
- Informer設計實現
- Kubernetes核心機制list-watch
- Watch體驗,通過curl命令watch pods資源
- Watch是如何實現的
- List-Watch的設計理念
- List-Watch實現機制
- List-Watch實現機制總結
- 總結:Kubernetes基於list-watch機制的控制器結構
Kubernetes高級調度器原理詳解
- Kubernetes的調度流程原理與演算法詳解
- Kubernetes高級調度演算法詳解
- 華為雲CCE Volcano批量調度演算法與應用場景詳解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43+Self-paced/about
Kubernetes的調度流程原理與演算法詳解
- Kubernetes Scheduling
- Kubernetes default scheduler 的特點
- Kubernetes scheduler架構和調度流程
- Kubernetes的調度策略與演算法
- 通過Predicate策略篩選符合條件的Node
- 典型Predicate演算法
- 通過Priority策略給剩餘的Node評分,挑選最優的節點
- 典型Priority演算法
Kubernetes高級調度演算法詳解
- Kubernetes中的Label、Selector機制
- Node Affinity讓Pod在一組指定的Node上運行
- Pod Affinity讓Pod與指定Service的一組Pod在相同Node上運行
- Taints-tolerations來自Node的反親和配置
華為雲CCE Volcano批量調度演算法與應用場景詳解
- 雲原生批量計算面臨的挑戰
- Volcano 幫助批量計算面對雲原生的各種挑戰
- Volcano 總體架構和優勢
- 典型調度演算法
- Namespace、Queue fair-share
- Task-Topology
- Spark MinResource
Kubernetes存儲架構原理深度剖析(上)
- Kubernetes容器存儲發展歷程
- Kubernetes持久化存儲體系
- PV/PVC的工作原理剖析
- 華為雲CCE雲原生存儲解決方案Everest的架構介紹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44+Self-paced/about
- Kubernetes容器存儲發展歷程
- Kubernetes持久化存儲體系
- PV/PVC的工作原理剖析
- 華為雲CCE雲原生存儲解決方案Everest的架構介紹
Kubernetes容器存儲發展歷程
- Kubernetes容器存儲發展歷程
- Kubernetes容器存儲能力簡介
Kubernetes持久化存儲體系
- Kubernetes持久化存儲體系
- 持久化存儲優勢分析
PV/PVC的工作原理剖析
- PV/PVC分配方式
- 靜態卷:pv的狀態轉換
- 靜態卷:pvc的狀態轉換
- pv/pvc綁定原理分析
- pvc綁定pv流程解讀
- Kubernetes中pv/pvc相關的程式碼
- 靜態卷:pv/pvc使用場景示例
華為雲CCE雲原生存儲解決方案Everest的架構介紹
- Everest架構介紹
- 雲原生應用使用存儲的推薦方案
- 部署使用static pv的有狀態應用etcd
- 查看使用static pv的有狀態應用etcd
Kubernetes存儲架構原理深度剖析(下)
- StorageClass工作原理分析
- CSI容器存儲介面架構解讀
- 雲原生存儲最佳實踐:從FlexVolume插件向CSI插件遷移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45+Self-paced/about
StorageClass工作原理分析
- StorageClass工作原理解讀
- StorageClass應用場景解讀
- 有狀態應用使用動態PV卷示例
CSI容器存儲介面架構解讀
- Kubernetes中存儲相關的組件解讀
- 什麼是雲原生存儲
- CSI存儲結構解讀
- CSI存儲介面解讀
- 自研CSI插件的構建思路
- CSI插件註冊流程解讀
雲原生存儲最佳實踐:從FlexVolume插件向CSI插件遷移
- CSI插件和Flexvolume插件對比
- CSI存儲兼容in-tree插件存儲的方案解讀
- csi-migration-lib庫解讀
- CCE服務中CSI存儲兼容Flexvolume持久卷的方案解讀
Kubernetes網路架構原理深度剖析(上)
- Kubernetes基本網路模型剖析
- Service服務負載均衡機制剖析
- 華為雲CCE Yangtse網路方案架構剖析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46+Self-paced/about
Kubernetes基本網路模型剖析
- 概念釐清
- K8S網路模型對互通性的要求
- K8S網路模型(1):Overlay組網模型
- K8S網路模型(2):二層組網模型
- K8S網路模型(3):三層組網模型
Service服務負載均衡機制剖析
- K8S Service負載均衡機制實現原理(1):IPTables
- K8S Service負載均衡機制實現原理(2):IPVS
- K8S Service負載均衡機制實現原理(3):eBPF
華為雲CCE Yangtse網路方案架構剖析
- 華為雲CCE Yangtse網路(1):VPC路由模式
- 華為雲CCE Turbo Yangtse網路(2):ENI/TrunkPort
Kubernetes網路架構原理深度剖析(下)
- Ingress服務原理機制剖析
- CNI介面與實現原理介紹
- 雲原生網路最佳實踐與經典問題案例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47+Self-paced/about
Ingress服務原理機制剖析
- Ingress API介面模型與演進
- Ingress Controller架構剖析
CNI介面與實現原理介紹
- CNI介面與插件能力模型
- CNI在K8S中是如何工作的
- CNI高級特性舉例
雲原生網路最佳實踐與經典問題案例
- 雲原生網路最佳實踐(1):IDC與CCE集群共享DNS方案
- 雲原生網路最佳實踐(2):微服務容器實例訪問雲資料庫等中間件的網路隔離方案
- K8S容器網路典型問題定位(1):源地址保持的「鍋」?
- K8S容器網路典型問題定位(2):時延去哪了?
Kubernetes運維管理詳解(上)
- 工作負載更新和回滾機制詳解
- 應用探針健康檢查機制詳解
- 應用彈性伸縮原理詳解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48+Self-paced/about
工作負載更新和回滾機制詳解
- 無狀態工作負載(deployment)更新
- 無狀態工作負載(deployment)回滾
- 有狀態工作負載(StateefulSet)更新
- 有狀態工作負載(StateefulSet)回滾
應用探針健康檢查機制詳解
- 容器健康檢查
- 探針檢查機制
應用彈性伸縮原理詳解
- 彈性伸縮概述
- AutoScaler節點伸縮原理解析
- HPA工作負載伸縮原理解析
- 使用HPA+CA實現工作負載和節點聯動彈性伸縮
- 創建HPA示例
- 查看HPA
Kubernetes運維管理詳解(下)
- 集群可觀測性詳解
- 常見集群故障排錯分析
- 華為雲CIE集群監控方案架構詳解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49+Self-paced/about
集群可觀測性詳解
- 雲原生應用特點
- K8S與雲原生應用監控挑戰
- 雲原生可觀測性
- 指標監控與prometheus
- Prometheus架構
- 基於prometheus-operator集群監控
- K8S集群監控指標解析
- 基於Grafana指標可視化
- 集群事件監控
- NodeProblemDetector(NPD)
- 集群日誌監控
- 拓撲與調用鏈
常見集群故障排錯分析
- 集群常見問題排障
華為雲CIE集群監控方案架構詳解
- 華為雲容器洞察引擎(CIE)架構解析
- 集中統一的告警、事件管理和日誌分析
- 快速故障定位
Kubernetes安全許可權管理深度剖析
- 集群准入控制機制詳解
- 集群認證機制剖析
- 集群鑒權機制RBAC剖析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50+Self-paced/about
集群准入控制機制詳解
- 集群准入控制機制詳解
- Kubernetes API 訪問控制
集群認證機制剖析
- 認證(Authentication)
集群鑒權機制RBAC剖析
- 鑒權(Authorization)
Kubernetes應用管理深度剖析
- K8s應用模板的使用場景介紹
- Helm chart模板機制詳解
- Operator機制詳解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51+Self-paced/about
K8s應用模板的使用場景介紹
- Helm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什麼是Operator
- Helm VS Operator
Helm chart模板機制詳解
- Helm架構
- Chart包示例
- Chart.yaml示例
- Template-Value示例
- 內置對象
- 子模板
- Hook機制
- Chart依賴管理
Operator機制詳解
- Operator原理–擴展Kubernetes API,定義應用
- Operator原理–Kubernetes Controller機制
- Operator原理–實現Operator,管理應用
- Operator實戰–Redis集群拓撲
- Operator實戰–Redis擴縮容
- Operator實戰–Redis數據備份
- Operator自身管理–Operator Framework
Istio控制面架構深度剖析
- Istio整體架構
- 透明的Sidecar原理
- Istio基本功能實現原理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52+Self-paced/about
Istio整體架構
- Istio整體架構
- Pilot基本架構
- Citadel基本架構
- Galley基本架構
- Pilot-Agent基本架構
透明的Sidecar原理
- Sidecar基本介紹
- Sidecar流量攔截
- Envoy流量代理流程
- Envoy流量匹配與轉發
Istio基本功能實現原理
- 流量治理基本API
- 流量治理基本原理
- 服務發現
- 路由匹配
- 灰度發布
- 服務網格監控-Observability
- 服務網格監控-Metrics
- 服務網格監控-Trace
- 服務網格監控-AccessLog
Istio數據面架構(Envoy)深度剖析
- 服務網格數據面Envoy介紹
- Envoy原理及總體架構
- Envoy啟動配置及xDS
- Envoy網路及執行緒模型、過濾器架構、HTTP請求流程
- Envoy問題分析方法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53+Self-paced/about
服務網格數據面Envoy介紹
- Envoy介紹
Envoy原理及總體架構
- Envoy原理及總體架構-啟動
- Envoy原理及總體架構-說明
- Envoy原理及總體架構-流量攔截
Envoy啟動配置及xDS
- Envoy啟動配置及xDS
- Envoy啟動配置及xDS-cont’(實操)
- Envoy常用部署方式
Envoy網路及執行緒模型、過濾器架構、HTTP請求流程
- Envoy網路及執行緒模型
- Envoy網路及執行緒模型-共享數據同步
- Envoy網路及執行緒模型-集群資訊更新
- Envoy網路及執行緒模型-網路處理
- Envoy過濾器架構
- Envoy過濾器架構-常用過濾器
- Envoy過濾器架構-相關程式碼
- EnvoyHTTP請求流程
Envoy問題分析方法
- Envoy問題分析方法
- Istio數據面發展趨勢
Istio流量治理與監控管理深度剖析
- Istio流量治理基本介紹
- Istio流量治理深度剖析
- Istio監控深度剖析
直播回看://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I054+Self-paced/about
Istio流量治理基本介紹
- 流量治理推演
- Istio流量治理基本介紹
Istio流量治理深度剖析
- Istio流量治理深度解析-VirtualService
- Istio流量治理深度解析-Header Manipulation
- Istio流量治理深度解析-DestinationRule
- Istio流量治理深度解析-Gateway
- Istio流量治理深度解析-ServiceEntry
- Istio流量治理深度解析-Sidecar
Istio監控深度剖析
- Istio Observability
- 服務網格監控-Metrics
- 服務網格監控-Trace
- 服務網格監控-AccessLog
傳統微服務框架接入Istio方案詳解
- 微服務的概念和原理
- 傳統微服務框架的問題和基於服務網路的解決方案
- 傳統微服務框架在服務網路中集成的實踐詳細
微服務的概念和原理
- 微服務架構業務解耦的同時帶來了極大的複雜度
- 基於傳統微服務SDK的服務治理
- 基於網路的服務治理
- 模型:服務發現 & 負載均衡
- 模型:服務熔斷
傳統微服務框架的問題和基於服務網路的解決方案
- 問題一:微服務SDK的多語言問題
- 方案一:服務網格統一在數據面上執行統一的流量策略
- 問題二:基於SDK的微服務在Kubernetes上運行的服務發現延遲和數據不一致問題
- 方案二:Istio服務網格基於Kubernetes構建,使用平台一致的服務發現
- 問題三:基於SDK開發的微服務,SDK邏輯升級,所有業務必須重新編譯升級
- 方案三:網路數據面和業務解耦,治理能力升級只需要平台升級,用戶業務無需升級
- 問題四:基於SDK進行微服務化時,為了統一服務發現和治理能力,一般要全部一起改造
- 方案四:基於服務網格漸進微服務化,對老的單體和新的微服務同時服務發現和服務治理
傳統微服務框架在服務網路中集成的實踐詳細
- 總體思路:卸載服務治理能力到平台,SDK保留開發框架能力
- Kubernetes平台自有的服務發現替代業務內置的服務發現
- 在Kubernetes基礎上啟用服務網格,業務程式碼無需修改、服務發現無需適配
- 通過修改配置使得切換Springcloud服務發現為Kubernetes服務發現
- 通過修改配置使得切換Dubbo服務發現為Kubernetes服務發現
- Dubbo服務開放HTTP和Dubbo兩種應用協議,可以通過Dubbo和HTTP兩種協議訪問
- Dubbo服務治理配置
- 程式碼卸載微服務框架中的服務治理部分,只保留應用開發框架
- 微服務網關演進方案
- 多開發語言、多種框架的服務直接可以基於同一套服務發現和服務治理平台管理
- 導入和集成微服務註冊中心數據到網路,支援網路對微服務框架開發的服務和訪問治理
- 實踐:SpringCloud app使用Istio的灰度發布總體效果
- 實踐:SpringCloud app使用Istio的灰度發布流量規則配置
- 實踐:SpringCloud服務基於網路熔斷(1)
- 實踐:SpringCloud服務基於網路熔斷(2)
- 實踐:SpringCloud服務基於網路熔斷(3)
- 實踐:SpringCloud服務基於網路熔斷(4)
- 實踐:SpringCloud服務基於網路熔斷(5)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歡迎轉載、使用、重新發布,但務必保留文章署名 鄭子銘 (包含鏈接: //www.cnblogs.com/MingsonZheng/ ),不得用於商業目的,基於本文修改後的作品務必以相同的許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