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提鋰王」股價1天暴漲300%: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自8月10日恢復上市以來,鹽湖提鋰板塊的龍頭鹽湖股份,股價走勢可謂驚心動魄,首日大漲超3倍,次日大跌8.41%,12日漲停,13日沖高回落微漲3.18%。
從2020年5月22日被暫停上市,到2021年8月10日復牌,鹽湖股份從「虧損王」到「鹽湖提鋰王」,可謂苦盡甘來。
同時,「鹽湖提鋰」概念也再次吸引了各類人的目光。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先來看一下背景: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帶動了鋰的巨大需求。中國的鋰資源整體儲量排名全球第四,並不算太低,但有70%左右的鋰資源儲量是以鹽湖滷水的形式存在,未來鹽湖提鋰技術是中國鋰鹽供給的一個重要保障。
中國最大的鹽湖——察爾汗鹽湖地區實現了提鋰製程突破的一個重要環節,攻克了高鎂鋰比鹽湖提鋰的世界難題。
目前,藍科鋰業碳酸鋰產量已提升到單日100噸。藏格鋰業能達到單日30噸的產量,但是滿負荷拚命生產依然供不應求。
面對市場需求大增,不少鹽湖提鋰項目都在積極擴張產能,這也和提鋰製程的成熟密不可分。
據央視報道,隨著技術不斷成熟,目前鹽湖提鋰行業的平均成本逐步降至3萬元/噸至6萬元/噸,而礦石提鋰法由於鋰礦價格不斷上漲,成本也與日俱增,已經接近6萬元/噸,因此鹽湖提鋰產能正在快速壯大。
鹽湖股份、藏格控股、五礦鹽湖、中信國安和青海本地企業紛紛擴產,加上吉乃爾、大柴旦鹽湖等,青海鹽湖碳酸鋰產能達到年產9萬噸以上。
有分析師表示,下游的巨大需求導致鋰資源供需關係緊張,未來兩到三年內供不應求的關係較難改善,中國鹽湖提鋰是未來中國鋰資源的一個有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