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持續惡化!最不願意看到的發生了 四年來首見
市場分析機構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最新研究顯示,7 月份的晶片交付周期 (從訂購到交貨時間差) 較上月又增加了8天以上,達到20.2周,這是該公司自2017年開始跟蹤該數據以來的最長期限,意味著全球晶片短缺問題持續惡化。
根據Susquehanna報告,微控制器(MCU,汽車、工業設備和家用電子產品所需的邏輯晶片)短缺狀況在7月份加劇,這類晶片的交付周期現在為26.5周,而以前通常為6-9周。不過,好消息是電源管理晶片的交貨時間縮短了,這類晶片主要用於調節電力流動,需求者從智慧手機製造商到太陽能發電行業。
汽車業受傷最深
半導體供應短缺,感受最深的是汽車行業,機構預計晶片短缺可能造成1000億美元的汽車銷售額損失。
據媒體報道,受到全球晶片短缺影響,保時捷的車主無法提車。保時捷計劃在部分車型上使用臨時晶片代替,當真正的晶片有貨時,再進行替換。
此外,福特近日向已美國地區預訂野馬系列 Mach-E 純電動汽車的車主發送電子郵件稱,因一些晶片供不應求,預定 Mach-E 車主的新車交付時間將至少推遲6周,一旦得到了所需晶片,福特將立即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通知用戶。
與此同時,日產汽車周二(10日)也表示,由於晶片短缺,位於田納西州士麥那(Smyrna)的一家擁有 6,700 名工人的大型日產工廠將從周一開始關閉兩周,預計到8月30日才恢復生產。
Guidehouse Research 首席分析師 Sam Abuelsamid 表示,士麥那是日產的重要工廠,該工廠關閉表明半導體短缺可能不會很快結束,「看起來它至少會延續到新的一年。」
其他領域的晶片短缺壓力也很大,許多電子產品製造商——包括蘋果等大公司,也無法滿足其產品的所有需求。
投資者關注交付周期,主要尋找有關半導體用戶超額預訂和庫存積壓的線索,因為這些通常是需求下滑的預兆。晶片行業高層們認為這次不能這麼想,認為客戶比過去更願意做出長期供應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