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外賣騎手」背後群像:每單5塊錢,投訴扣100
- 2019 年 12 月 23 日
- 資訊
在刺倒傷者後,這位外賣員並沒有逃走,而是解開了騎手服,抽了根煙,淡定地接過了工作人員的遞過來的水,直到警方聯合保安人員將其制服。一位持刀殺人的外賣騎手撕破了冬至夜前的平靜。
22日下午,有網友在微博爆出一位外賣配送員在商場持刀傷人,身著黃色騎手服的配送員在社交網路引發熱議。 在刺倒傷者後,這位外賣員並沒有逃走,而是解開了騎手服,抽了根煙,淡定地接過了工作人員的遞過來的水,直到警方聯合保安人員將其制服。
這位遇刺的傷者在警方的通報中已經“失去生命跡象”。是因為一個“差評”?還是其它口角?理由目前還不得而知。 在一片“好評保命”、“善待外賣小哥”的評論中,這位32歲的配送員的配送員生涯宣告完結。而大家並沒有提及的是,外賣員的過激行為背後,折射了外賣巨頭的紛爭中,還存在不完善運營機制和利益分配格局。
外賣員無刑事前科,是口角、爭執還是差評?
從該配送員的騎手服和頭盔,可以推斷該外賣員為美團外賣的騎手,記者從相關人員獲悉該騎手並沒有刑事前科,初步推斷該案性質很有可能是“激情殺人”。 據武漢市洪山區公安分局發布的公告稱,受害人為佰港城員工,嫌疑人為32歲的外賣配送員陳某。雙方發生口角,陳某持刀將周某刺倒。經120急救人員對受傷男子檢查發現,該男子已經無生命跡象。
在事發兩小時後,記者向美團公關部門求證,該部門人員表示正在和警方溝通相關資訊,並表示該事件可能不是網傳的“差評”所致。一位目睹了現場的路人告訴記者,現場也無法確認爭執是否是因為差評引起,他表示,只見“外賣小哥和店員推搡了幾句之後,就拿出刀砍了”。
儘管一再強調不是因為差評所致,網友針對此事一致的論調為——“不要給外賣小哥差評”。 一位外賣配送員對記者表示,在他所在的地區,如果遇到一單差評,專送騎手需要賠付80-100元,“如果不慎遇到客人投訴,則需要賠得更多”。 “現在5公里的單眾包騎手可能就只能拿到5塊錢,如果要賠錢真的很抓狂”,一位餓了么平台的騎手告訴鳳凰網科技。
據記者了解,外賣騎手分為眾包騎手和專送騎手兩種,眾包騎手可以作為兼職選擇性接單,派單比專送遠;而專送騎手則需要全勤“上班”,有較為固定的商家和路線,差評需要賠付較大金額的罰款。
外賣配送員作為互聯網科技發展而後生的群體,一度曾因“月入過萬”而備受關注。同時,他們也是互聯網巨頭競爭的重要砝碼,為配送費而拼時速、單量是常有的事。 不管是因為差評,還是個體一時的激烈情緒,配送員激情殺人事件背後,折射了外賣補貼時代褪去之後,還有不少痛點有待解決。
層層分包下來,送外賣掙錢越來越難
“月入過萬”曾把這個職業推上了頂峰,但是配送員小裴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層層分包下來,送外賣掙錢是越來越難了。 小裴是從今年7月份開始成為“美團外賣”的騎手的,他向記者表示,做外賣騎手是門檻最低、來錢最快的方式,而選擇美團則是因為美團“名氣大”。
他表示,雖然沒有趕上美團大肆補貼外賣的那一撥紅利,作為全職專送的他,勤快點一個月也能掙到八九千塊。他表示,在他所在的區域,一單外賣的底價為8元,如果要達到一萬元收入,每天需要“跑”13-14個小時,並不輕鬆。 “7月剛來的時候每單最低有10塊,現在已經沒有這麼高了”,他說道,“但是這個價格還算高的,有的地方每單才3-4塊錢”。
“要快,一定要快”,在提及配送員超時、差評的原因時,他告訴記者,美團的優勢就是快,如果不快就沒有優勢,因此才會有“賠付”等機制,在這種機制的激勵下,騎手才會出現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
12月19日,美團副總裁兼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為曾透露,今年從美團獲得收入的外賣小哥有370萬。而在這龐大的人群背後,美團僅提供了一個平台,讓這個平台能夠轉動起來,還需要更多的服務商和站點管理人員。
“通常一個區域會有一個固定的服務商、站點的管理人員”,層層中間商下來,越來越不好掙。 還有一位外賣配送員告訴鳳凰網科技(微信搜:IFeng科技),自己的一身裝備都要求在站點購置,而價格還要遠高於市場價。
“一個印著Logo的頭盔需要80元,一個配送箱需要200多元,一件衣服也需要八九十塊錢”,而這些裝備在網上都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這位配送員抱怨道。
生死背後,是巨頭的角逐
根據Trustdata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外賣行業發展分析報告》,美團外賣交易額已經擴大增至65.1%,與餓了么的膠著競爭狀態一直持續至今。從美團的財報來看,外賣業務一直使其營收最高的業務。而外賣配送的成本能否進一步壓縮,是其實現進一步盈利的關鍵所在。
2019年Q3季度的財報顯示,274.94的季度營收中,有115億元來自外賣收入,並且,餐飲外賣業務實現了連續兩個季度的盈利。此前美團CEO王興在財報後電話會議上,將盈利歸結為規模經濟效益。
王興表示,美團外賣已經成為了市場第一的品牌,但是還需要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所以在未來這塊的投入相對會逐漸放低,也會不斷提升騎手的效率。 要實現王興所說的規模經濟,一方面要持續擴大規模;另一方面則要提高外賣員的人效比。對於騎手來說,意味著要有更好的服務態度、更快的配送時長、更標準化的操作流程。
美團作為“Eat better、Live better”的倡導者,在擴張規模階段,更願意將利益讓渡給商家和消費者,只有建立了消費者口碑,美團才能在商家端獲得更大的規模,為其帶來更多的盈利可能。
而這種做法,是兩家巨頭品牌共同的選擇。落實到外賣騎手時,則會出現消費者惡意投訴、平台不合理罰款、配送員承擔商家責任的情況。
一位餓了么騎手告訴記者,在平台推出了超時賠付功能後,遇到了消費者惡意“薅羊毛”的行為,消費者投訴便能獲得賠付,而同時配送員則要被罰款。“申訴了幾次,有兩次配送還是沒有申訴成功”。
結語
不管是“超時賠付”,還是差評懲罰機制,無疑是為了保證消費者的服務品質。 而夾在其中的配送員,需要承擔中間的絕大部分不可控因素。 小裴告訴記者 ,自己在做配送員以來只有過一次差評,“當時真的想哭”。 而對於這份給他提供生計的外賣則又愛又恨,他感嘆道,“掛在車上,怕被風吹冷,放在外賣箱,顛簸不可避免會弄撒,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