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讓你的 React 組件跑得再快一點
- 2019 年 12 月 20 日
- 筆記
本文首發於政采雲前端團隊部落格:性能!!讓你的 React 組件跑得再快一點 https://www.zoo.team/article/react-render

性能和渲染(Render)正相關
React 基於虛擬 DOM 和高效 Diff 演算法的完美配合,實現了對 DOM 最小粒度的更新。大多數情況下,React 對 DOM 的渲染效率足以我們的業務日常。但在個別複雜業務場景下,性能問題依然會困擾我們。此時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提升運行性能,其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避免不必要的渲染(Render)。
渲染(Render)時影響性能的點
React 處理 render 的基本思維模式是每次一有變動就會去重新渲染整個應用。在 Virtual DOM 沒有出現之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調用 innerHTML。Virtual DOM 厲害的地方並不是說它比直接操作 DOM 快,而是說不管數據怎麼變,都會盡量以最小的代價去更新 DOM。React 將 render 函數返回的虛擬 DOM 樹與老的進行比較,從而確定 DOM 要不要更新、怎麼更新。當 DOM 樹很大時,遍歷兩棵樹進行各種比對還是相當耗性能的,特別是在頂層 setState 一個微小的修改,默認會去遍歷整棵樹。儘管 React 使用高度優化的 Diff 演算法 ,但是這個過程仍然會損耗性能。
渲染(Render)何時會被觸發
○ 組件掛載
React 組件構建並將 DOM 元素插入頁面的過程稱為掛載。當組件首次渲染的時候會調用 render,這個過程不可避免。
○ setState() 方法被調用
setState 是 React 中最常用的命令,通常情況下,執行 setState 會觸發 render。但是這裡有個點值得關注,執行 setState 的時候一定會重新渲染嗎?答案是不一定。當 setState
傳入 null
的時候,並不會觸發 render ,可以運行下面的 Demo 來佐證: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a: 1 }; render() { console.log("render"); return ( <React.Fragement> <p>{this.state.a}</p> <button onClick={() => { this.setState({ a: 1 }); // 這裡並沒有改變 a 的值 }} > Click me </button> <button onClick={() => this.setState(null)}>setState null</button> <Child /> </React.Fragement> ); } }
○ 父組件重新渲染
只要父組件重新渲染了,即使傳入子組件的 props
未發生變化,那麼子組件也會重新渲染,進而觸發 render
。

Parent and Child Component
我們對上面的 demo 進行稍微的修改,可以看出當點擊按鈕的時候,Child
組件的 props
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也觸發了 render
方法:
const Child = () => { console.log("child render"); return <div>child</div>; };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a: 1 }; render() { console.log("render"); return ( <React.Fragement> <p>{this.state.a}</p> <button onClick={() => { this.setState({ a: 1 }); }} > Click me </button> <button onClick={() => this.setState(null)}>setState null</button> <Child /> </React.Fragement> ); } }
優化 Render 我們能做什麼?
上文描述的 React 組件渲染機制其實是一種較好的做法,很好地避免了在每一次狀態更新之後,需要去手動執行重新渲染的相關操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子組件過多或者組件的層級嵌套過深時,因為反反覆復重新渲染狀態沒有改變的組件,可能會增加渲染時間又會影響用戶體驗,此時就需要對 React 的 render 進行優化。
上面說了不必要的 render 會帶來性能問題,因此我們的主要優化思路就是減少不必要的 render。
○ shouldComponentUpdate 和 PureComponent
在 React 類組件中,可以利用 shouldComponentUpdate
或者 PureComponent
來減少因父組件更新而觸發子組件的 render,從而達到目的。shouldComponentUpdate 來決定是否組件是否重新渲染,如果不希望組件重新渲染,返回 false 即可。
在 React 中 PureComponet 的源碼為
if (this._compositeType === CompositeTypes.PureClass) { shouldUpdate = !shallowEqual(prevProps, nextProps) || ! shallowEqual(inst.state, nextState); }
看函數名就能夠理解,PureComponet 通過對 props 和 state 的淺比較結果來實現 shouldComponentUpdate,當對象包含複雜的數據結構時,可能就不靈了,對象深層的數據已改變卻沒有觸發 render。
看到這裡,順便看一下 shallowEqual
是如何實現的。
const hasOwnProperty = Object.prototype.hasOwnProperty; /** * is 方法來判斷兩個值是否是相等的值,為何這麼寫可以移步 MDN 的文檔 *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Object/is */ function is(x: mixed, y: mixed): boolean { if (x === y) { return x !== 0 || y !== 0 || 1 / x === 1 / y; } else { return x !== x && y !== y; } } function shallowEqual(objA: mixed, objB: mixed): boolean { // 首先對基本類型進行比較 if (is(objA, objB)) { return true; } if (typeof objA !== 'object' || objA === null || typeof objB !== 'object' || objB === null) { return false; } const keysA = Object.keys(objA); const keysB = Object.keys(objB); // 長度不相等直接返回false if (keysA.length !== keysB.length) { return false; } // key相等的情況下,再去循環比較 for (let i = 0; i < keysA.length; i++) { if ( !hasOwnProperty.call(objB, keysA[i]) || !is(objA[keysA[i]], objB[keysA[i]]) )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利用高階組件
在函數組件中,並沒有 shouldComponentUpdate 這個生命周期,可以利用高階組件,封裝一個類似 PureComponet
的功能
const shouldComponentUpdate = arePropsEqual => BaseComponent => { class ShouldComponentUpdate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houldComponentUpdate(nextProps) { return arePropsEqual(this.props, nextProps) } render() { return <BaseComponent {...this.props} /> } } ShouldComponentUpdate.displayName = `Pure(${BaseComponent.displayName})`; return ShouldComponentUpdate; } const Pure = BaseComponent => { const hoc = shouldComponentUpdate( (props, nextProps) => !shallowEqual(props, nextProps) ) return hoc(BaseComponent); }
使用 Pure
高階組件的時候,只需要對我們的子組件進行裝飾即可。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const Child = (props) => <div>{props.name}</div>; export default Pure(Child);
○ 使用 React.memo
React.memo
是 React 16.6 新的一個 API,用來快取組件的渲染,避免不必要的更新,其實也是一個高階組件,與 PureComponent
十分類似,但不同的是, React.memo
只能用於函數組件 。
基本用法
import { memo } from 'react'; function Button(props) { // Component code } export default memo(Button);
高級用法
默認情況下其只會對 props 做淺層對比,遇到層級比較深的複雜對象時,表示力不從心了。對於特定的業務場景,可能需要類似 shouldComponentUpdate
這樣的 API,這時通過 memo
的第二個參數來實現:
function arePropsEqual(prevProps, nextProps) { // your code return prevProps === nextProps; } export default memo(Button, arePropsEqual);
「注意:與
shouldComponentUpdate
不同的是,arePropsEqual
返回true
時,不會觸發 render,如果返回false
,則會。而shouldComponentUpdate
剛好與其相反。
○ 合理拆分組件
微服務的核心思想是:以更輕、更小的粒度來縱向拆分應用,各個小應用能夠獨立選擇技術、發展、部署。我們在開發組件的過程中也能用到類似的思想。試想當一個整個頁面只有一個組件時,無論哪處改動都會觸發整個頁面的重新渲染。在對組件進行拆分之後,render 的粒度更加精細,性能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總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如何減少不必要的 render
來提升 React 的性能。在實際開發過程中,前端性能問題可能並不常見,隨著業務的複雜度增加,遇到性能問題的概率也會隨之增加。
- 減少 render 的次數 類組件可以使用 shouldComponentUpdate 或 PureComponent,函數組件可以利用高級組件的特性或者 React.memo
- 對組件進行合理的拆分
在摸索這些解決方案的同時,我們能夠學習到諸多經典的編程思想,從而更加合理的運用框架、技術解決業務問題。
推薦閱讀
- 網上都說操作真實 DOM 慢,但測試結果卻比 React 更快,為什麼?(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09713/answer/53544875)
- 看完這篇,你也能把 React Hooks 玩出花 (https://juejin.im/post/5d754dbde51d4561cd2466bf)
- 21-performance-optimizations-techniques-for-react (https://medium.com/better-programming/https-medium-com-mayank-gupta-6-88-21-performance-optimizations-techniques-for-react-d15fa52c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