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為何能利用地球磁場導航?科學家終於破解

在幾十億年的進化過程中,地球上許多生物進化出利用微弱地磁場在海陸空不同空間、不同尺度上實現精確定向和導航的能力,其科學原理尚未明確。

一直以來,「遷徙動物如何利用磁場找到回家的路」被《科學》雜誌列為125個尚未解決的重要前沿科學問題之一

不過現在這一問題終於被中外團隊合作破解了,相關研究成果於6月23日以封面長文的形式發表在《自然》上。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與英國牛津大學、德國奧登堡大學等實驗室組成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在動物磁感應和生物導航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破解遷徙鳥類利用地球磁場「導航」原理。

研究人員應用磁共振光譜學等手段,對幾種鳥類的磁感應關鍵蛋白Cry進行了深入研究,首次發現遷徙鳥類如歐洲知更鳥的Cry蛋白對磁場的敏感性顯著大於非遷徙鳥類,這種敏感性主要體現在」自由基對「中糾纏電子的自旋狀態的改變。

鳥類為何能利用地球磁場導航?科學家終於破解

研究還揭示出Cry蛋白磁感應機制源於其內部電子行為:在藍光激發後,Cry蛋白中的輔基FAD發生還原反應,電子在Cry蛋白中TrpA、TrpB、TrpC、TrpD四個保守色氨酸 (tryptophan,Trp)之間進行跳躍,這種電子跳躍對磁場高度敏感。

量子化學實驗和理論計算首次發現,這一電子傳遞過程同時承擔了「磁感應」和「訊號傳遞」兩種不同的功能,其中第四個色氨酸TrpD對訊號傳遞十分重要。

該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遷徙鳥類對地磁場感知的量子生物學原理,為未來動物磁感應和生物導航研究指明了方向,也為仿生導航和生物磁控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鳥類為何能利用地球磁場導航?科學家終於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