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11:面子仿蘋果 里子反蘋果

時隔 6 年,微軟帶來了新一代作業系統 Windows 11。新系統無處不在的圓角設計,以及對毛玻璃材質的模擬等細節都讓人聯想到 macOS。而最讓人驚訝的是,Windows 11 還開始支援原生運行 Android 應用。有網友戲稱,這是「蘋果風,Android心,微軟生。」

Windows 11:面子仿蘋果 里子反蘋果

除此,微軟還宣布,開發者在微軟商城上架應用時,如使用第三方收費渠道不會遭到拒絕,微軟甚至完全不從中抽成。這和蘋果「圍牆花園」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後者禁止從應用商城外下載應用,必須使用其應用內支付系統,並支付 30% 傭金。

這讓 Windows 11 看起來像是:面子在仿蘋果,里子在反蘋果。

支援 UWP、PWA(網頁 app)、Android 應用,同時聲明在一些前提下不收開發者一分錢,微軟是想靠「開放」重整失敗的應用商城嗎?Windows 求變,我們又能否從中窺見微軟的未來?

Windows 怎麼跑Android?

Windows 這次支援原生運行 Android 應用的新特性,和之前推出的「Your Phone」實現原理完全不同。

雖說「Your Phone」也能讓用戶在 PC 桌面上和 Android 應用交互,但它本質上是「手機投屏」。由於這個功能是微軟和三星深度合作開發,所以其他品牌的手機並不支援這項功能。而在 Windows 11 上,用戶無需連接手機就能跑 Android 應用,比如在 PC 本地上運行不提供 web 端的移動端應用,比如抖音、外賣、打車應用。

Windows 11:面子仿蘋果 里子反蘋果

但就目前,用戶能在微軟商城上搜索並下載的 Android 應用,僅限亞馬遜 Appstore 現存的應用。這就像是微軟多開了一個「櫃檯」,在幫亞馬遜平台做應用分發。

大部分 Android 應用基於 ARM 架構開發,而 PC 多為傳統 x86 架構。那麼,Windows 跑Android是如何實現的?

微軟找來了又一位盟友英特爾,英特爾提供了一項名為「Bridge」的技術。這是一個運行時後編譯器(Runtime Post-compiler) ,可以把 Android app 轉換為 x86 指令,讓面向 ARM 架構開發打包的移動 app 可以在 x86 架構的 PC 上運行。

但在 Windows 上運行 Android 應用,用戶接入不了 Google 服務。因為完整的 Android 系統包含 AOSP 和 Google 移動服務(GMS),前者為開源部分,後者可以理解為 Google「全家桶」和雲服務,而 GMS 閉源。

另外在中國,亞馬遜並不提供 Appstore 服務,那微軟具體又會通過何種渠道上架 Android 應用,甚至能否開放該功能目前都還不得而知。此前,「Your Phone」就由於 GMS 等問題未在中國提供服務。

另外,在 PC 上運行 Android 應用會不會更多是用戶一廂情願的「偽需求」?就目前,大部分 Android 應用仍是與小尺寸的手機高度綁定的,開發和操作的邏輯和桌面系統的交互存在很多不相容的地方。

Windows 11:面子仿蘋果 里子反蘋果

單就目前看,「能跑Android」難稱革命。在科技領域,人們會要求弱者開放,而微軟商城無疑就是弱者。

同時支援 UWP、PWA、Android 應用,微軟在試圖靠「開放」重整過往對開發者和用戶吸引力不足的應用商城。

誰動了王者的蛋糕

智慧手機早已取代 PC,成為人們的網路入口和控制中樞。Google Analytics 的流量數據顯示,去年全球互聯網來自移動設備的流量佔比已經接近七成,桌面端數據繼續下滑。桌面端市場,就是存量市場,誰增長,就意味著有其他人被動了蛋糕。

macOS 開始增長,還靠自研晶片將 iOS app 帶到 macOS 上,這進一步加強了蘋果生態的粘性。

微軟除了要警惕蘋果,還得提防 Google。Windows 11 不是第一個能夠原生搜索、下載、安裝和運行 Android 應用的桌面作業系統,Google 的 Chrome OS 才是。

另外,Canalys 數據顯示,Chromebook 在今年第一季度出貨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 275%,是 PC 品類中增長最快的系統。據 IDC 數據,Chromebook 在 2020 年的市場份額獲得大幅增長,首次突破 10%,超過了蘋果的 Mac,它所搭載的 Chrome OS 也順勢成為第二大流行的作業系統 ,僅次於 Windows。但 macOS 佔有率並沒有下滑,也就是說,Google 這個跑 web 和 Android 應用的系統,從 Windows 手裡搶走了肉。

Windows 11:面子仿蘋果 里子反蘋果

在 K-12(中小學教育)市場,Chromebook 靠低價佔據了接近七成的市場份額,微軟旗下遊戲《我的世界》甚至已經支援 Chromebook。

這些未來的消費者第一個接觸桌面作業系統是 Chrome OS,買的第一部手機也不是「微軟」牌。雖然 Windows 目前在桌面系統的市場份額高達 73.5%,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用戶在擁有電腦之前,就會先擁有手機。

雖然微軟還是桌面的王者,但 PC 卻不是時代主角了。微軟錯過了移動平台,也就等於錯過了智慧家居、可穿戴等基於移動設備衍生出來的消費市場機遇。比如,沒有智慧家居生態,微軟的語音助手 Cortana 也就沒有太多用武之地。

「開放」和「雲」,讓微軟改變了遊戲規則

在移動系統 Windows Phone 敗北後,微軟就再也移動這個戰場贏過,但它卻用「開放」和「雲」改變了遊戲規則。

微軟 CEO 薩提亞·納德拉表達了他對 Windows 11 的願景,他希望它能成為「平台創造者的平台」。

具體來說,微軟不會讓自己的應用商城成為唯一的應用下載渠道。它歡迎第三方商城渠道登陸 Windows 11,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應用分發體驗。

另外,微軟承諾「開發者可以保留 100% 收益」,但這需要滿足兩個前提,一是應用是非遊戲類別,遊戲,仍會有固定的 12% 抽成;二是不使用微軟內建支付結算系統,如果想要使用則仍須抽成,抽成比例為 12%。

這似乎一下子讓蘋果的 Apple Store 陷入「公關危機」。

眼下,蘋果正捲入針對應用商城收取高額「蘋果稅」的訴訟,微軟支援原告、熱門遊戲《堡壘之夜》開發商 Epic Games。

雖然新 Windows 被指形似 macOS 的外觀,但它在開放性上,卻是「反蘋果」的。

在 2014 年納德拉上任後,「開放」就成了微軟的關鍵詞。2015 年,微軟貢獻了 16419 個開源項目,成為 GitHub 上公開程式碼最多的組織。這讓開源世界有些吃驚。因為微軟是 2014 年才開始在 GitHub 上建立賬戶的。2018 年,微軟以 75 億美元高價收購 GitHub,是微軟在 2018 年架構調整後進行的最大收購項目。

「移動為先」是納德拉上任後的戰略重點。但對於移動市場,他有自己的思考:把以 Office 為代表的微軟生產力全家桶移動化,「開放」給 iOS 和 Android 平台。

2014 年 3 月,微軟宣布將 Office 套件帶入 iOS 平台。幾天後,微軟又發布了 iPad 版 Office。在 2015 年 Salesforce 的年度營銷會議上,納德拉帶著一部 iPhone 就上了舞台,這引發了現場觀眾「不懷好意」的笑聲。在此之前,沒人見過微軟 CEO 在公開場合展示 iPhone。對此,他應對自如,笑著說,「這雖然是一部 iPhone,但它卻安裝了微軟所有的軟體和應用」。

這打破過往微軟生產力應用拘泥於自己平台的桎梏,再讓其觸及到更多移動用戶的同時,也讓微軟生產力應用在移動互聯網市場不被用戶拋棄。

讓用戶在移動端使用生產力軟體可以無縫銜接到桌面系統的保障,是微軟的雲服務。

「云為先」是納德拉提出另一個戰略重點。2014 年上任後,納德拉發布了一份公開備忘錄,在裡面提到了自己對微軟未來的看法和計劃。「在這篇文章中,納德拉提了 10 次 Windows,但還沒到第 21 段的時候,已經說了 21 次 cloud(雲服務)了。」彭博社如此評價。

隨後,納德拉正式確定了雲戰略的業務步驟:微軟將圍繞 Office、Azure 大力發展雲業務,通過雲端平台重塑生產力和流程,建立以雲計算為核心的生態系統。

也正因如此,雲業務目前已經成為微軟營收增長的核心驅動力。自 2020 財年 Q3 季度開始,「智慧雲」業務收入連續 3 個季度成為微軟最大的營收來源。

當年,納德拉堅持關停 Windows Phone 作業系統時說他實在想不明白用戶為什麼需要第三個作業系統,客戶並不需要,除非能改變遊戲規則。「開放」和「雲」,讓微軟改變了遊戲規則。

在 Windows 11 發布的前兩天,微軟市值正式突破了兩萬億美元,成為僅次於蘋果的全球市值第二大科技公司。在納德拉執掌微軟的過去六年里,微軟股價飆升了五倍,過去兩年增長了一倍,這種瘋狂的漲勢顯然與 Windows 沒有太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