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掰手腕 手臂斷了!醫生:這些習慣必須改
近日,一則#衝上熱搜!大學生掰手腕,手臂斷了#的消息,沸騰了。
據新聞報道,一名大二男生,卻因掰手腕檢查出骨質疏鬆導致左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
新聞截圖
在很多人看來,骨質疏鬆大多都是老年人才會得。
根據中國2018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中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19.2%,其中男性為6.0%,女性為32.1%。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到32.0%,其中男性為10.7%,女性為51.6%。
無論怎麼想,都很難想像出年紀輕輕的得了骨質疏鬆。
那為什麼掰手腕也會導致骨折呢?年紀輕輕為什麼會得骨質疏鬆?
這篇文章帶你一探究竟。
什麼是粉碎性骨折?
骨折,是指骨的連續性中斷,也就是骨頭斷了,不完整了。
粉碎性骨折,是指不僅斷了,還斷的「稀碎」,也就是一塊骨頭斷成了3塊以上,我們定義為粉碎性骨折。
很多年輕的朋友看了新聞會擔心自己,會不會也像裡面的主人公一樣二三十歲骨頭就已經酥了?
年紀輕輕為什麼會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最基本的過程是骨量減少,也就是骨頭被「掏空了」。
而實際上二三十歲的人,骨量還是在增長的,三十到四十歲之間,骨量的增長達到峰值,此後開始慢慢丟失。
很多年輕人在增長的年齡出現骨質疏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運動。
骨骼起支撐,承載外力的作用,骨頭,它具有生物活性,會調整自身的密度和堅硬程度來適應對應的外力,這就是著名的沃爾夫定律。
經常運動,讓骨骼受外力刺激,骨量就會增長以增加這種承載外力的能力。反之,缺乏運動,骨骼總不受外力的刺激,骨量就會減少從而降低這種支撐能力。
當然也有可能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如吸煙、酗酒、喝太多的濃茶、咖啡等等。
得了骨質疏鬆有什麼癥狀?
骨骼,也就是人體的骨架,對人體起著支撐的作用。
得了骨質疏鬆,骨質變脆了,這種支撐、承載外力的能力就會下降,也更容易發生骨折。
骨頭支撐力變弱,容易出現骨痛、酸軟、乏力等癥狀。
時間長了,隨著骨量不斷減少,骨頭的支撐能力也在減弱,在外力的作用下就可能發生骨折,最常見的是椎體的壓縮性骨折,具體表現為椎體被壓扁了,出現駝背的畸形,脊背部疼痛等等。
更嚴重的情況是出現老年髖部骨折,可能會有致命的危險。
其實骨質疏鬆症本身並沒有那麼可怕,因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才是更可怕的,一度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骨折本身並不直接導致死亡,但發生骨折後,如果選擇保守治療,則需要卧床,老人有可能因卧床相關的併發症,如血栓,肺部感染等失去生命。而如果選擇手術治療,麻醉的風險,術中的風險,對高齡老人都是一種挑戰。
如何治療骨質疏鬆?
對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一方面我們要改善生活方式,多食用含鈣量高的食物(牛奶、奶製品、海魚、豆類、芝麻等),多曬太陽,適當的進行戶外運動和體育鍛煉。
藥物治療方面,口服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還有抑制骨吸收的藥物。
中老年人發現了骨質疏鬆,除了上述治療外,一定要預防跌倒,如增強平衡方面的訓練,防滑等等。
如果出現了椎體壓縮性骨折,可進行手術治療,即向壓縮塌陷的椎體中注射骨水泥,加強椎體的強度,把壓縮的椎體給「撐」起來。
怎樣預防骨質疏鬆?
對於年輕人,要養成運動的好習慣,避免久坐,久卧,讓骨骼經常受到「刺激」從而骨量增長,骨骼更堅強。能提高峰值骨量。
飲食方面,要增加鈣、磷、蛋白質、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D)的補充,比如牛奶,豆類,芝麻等。
適當接受日光浴,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酗酒。
此外,一些藥物會造成骨質疏鬆,例如糖皮質激素,在用此類藥物過程中要注意骨質疏鬆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