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AI時代不能再缺芯少魂,RISC-V就是中國CPU的最好機遇 | MEET2020
- 2019 年 12 月 19 日
- 筆記
數字經濟,需要新一代資訊技術來推動。
在首屆MEET 2020智慧未來大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會上做了題為《軟體賦能數字經濟,創新驅動數字中國》的演講,核心談到了新階段新技術帶來的全新機遇。
特別是在技術脫鉤的現實挑戰面前,倪光南院士還強調,RISC-V這樣的開源晶片,是中國擺脫晶片和底層系統受制於人的關鍵機遇。

倪光南院士還認為,隨著數字化轉型落地與應用階段的到來,各個行業都會進入數字經濟的範疇。而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各行各業來說都會產生新的機遇。
倪光南指出,未來5-10年可以預見三個方面的技術趨勢:
未來10年,人工智慧將成為最具顛覆性的技術; 通用人工智慧/神經形態硬體/量子計算/深度強化學習/腦機介面等技術仍處於上升階段; 自然語言問答/智慧數字挖掘等已經脫離曲線,走向成熟。
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處於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
關於MEET2020智慧未來大會:現場20多位行業大咖分享,1000多名行業觀眾參與,線上有近百萬從業者通過直播參與觀看和互動,包括新華社在內的數十家主流媒體報道,活動整體線上總曝光量超過千萬。
華為估值破萬億美元,中國網信領域怎麼樣?
網路資訊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可謂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
倪光南表示:
中國網信領域總體技術和產業的水平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倪光南列出了全球頭部 ICT 企業。
目前,在全球前10家市值最大的 ICT 企業中,美國6家,中國3家(即HAT:華為、阿里、騰訊),韓國也有1家(三星)。
值得注意的是,倪光南將華為的市值評估為13000億美元,超過了目前微軟上市的市值。
當然中國網信領域也存在長短板。
網信領域長板包括:互聯網應用(電商、移動支付、社交、搜索)和新一代資訊技術(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視聯網等等)。
網信領域短板包括:基礎軟體(移動OS、桌面OS、大型工業軟體)、晶片(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材料、裝備等等)。

那麼,為什麼中國網信技術有短板,會被人卡脖子?
倪光南認為存在客觀和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是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國力和科技水平等與發達國家有差距;外國對我們實行禁運封鎖。
主觀原因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影響;重硬輕軟思想;以及「穿馬甲」問題。
怎麼破?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倪光南提出了相應對策。
當前要堅持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並重以及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 根據形勢的變化,我們可以更改一些工作計劃的名稱,但是對於網路安全的基本原則、建設網路強國的根本方針等問題是不能改變的,應當辯證地處理好相應的關係。
軟體就是驅動力
軟體產業有基礎性、戰略性,軟體技術和軟體人才有通用性、帶動性。
軟體技術已滲透到幾乎所有資訊技術之中,軟體人才在網信領域的高技術企業中,比重往往超過七成。
因此,軟體就是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發展的驅動力。
中國發展軟體產業具有2個優勢:
強大的軟體產業(巨大的內需市場); 豐富的軟體人才資源和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援。
中國可以說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資源。
2017年全國在校大學生人數為2695.8萬,應屆大學畢業生795萬,普通本專科招生748.6萬人,全國共有具有大學教育程度人口為1.9593億人。
而在這樣的在人才資源中,軟體人才的比重越來越大。2016年軟體從業人員達855.7萬人。
但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這確實也是個事實。
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十年來首次出現下降。2012年中國15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為9.37億人,比上年末減少345萬人下降0.6%。
而到了2025年,中國人口紅利將徹底消失。

但鑒於中國的R&D人員全時當量和R&D經費世界第二,PCT專利排名世界第三,中國工程師隊伍將繼續增長,倪光南表示:
中國有可能會出現工程師紅利。
中國從「人口紅利」到「工程師紅利」。
開源軟體,促進軟體業開放創新
現如今,開源軟體已成為軟體業的主流。
雖然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里,開源軟體和專有軟體將會長期並存,但當前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興起,開源軟體的發展甚至更快,主要的網路資訊服務提供商,其服務基本上都基於開源軟體平台。
那麼,該如何更好地發展開源軟體?
倪光南認為:
今後,我們應加大對開源軟體的投入,包括投入開源基金會,或成立某些中國方面主導的開源基金會,以增大我們在開源基金會、開源社區和制訂開源許可證方面的話語權。 另外,即使開源基金會和開源許可證本身不涉及出口管制,但處在某些國家的程式碼託管平台可能會使開源項目程式碼的上傳下載受到出口管制。
總之,發展開源軟體是實行開放創新的需要,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而開源晶片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CPU晶片和作業系統是網信領域最基礎的核心技術。中國在這方面還受制於人,常被比擬為「缺芯少魂」。
實踐表明,每一種CPU在市場競爭中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生態系統。
倪光南著重推薦了RISC-V。
RISC-V是一個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原則的開源指令集架構(ISA)。
與大多數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於任何目的,允許任何人設計、製造和銷售RISC-V晶片和軟體。

並且在設計、技術、市場和管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他表示:
未來RISC-V很可能發展成為世界主流CPU之一,從而在CPU領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最後,倪光南呼籲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推動下,讓RISC-V晶片成為中國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