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將改寫: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
- 2019 年 12 月 19 日
- 資訊
在中學物理課上,我們進一步學習了熱量的3種傳遞方式:通過直接接觸傳遞熱量的熱傳導、通過液體或氣體介質傳熱的熱對流,以及由光子(電磁輻射的載體)傳熱的熱輻射。其中,除了熱輻射,前兩種熱傳遞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進行。現在,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了,而教科書也會改寫。
據《自然》雜誌最新刊登研究報告顯示,量子效應可以讓聲子在真空中傳遞熱量,這種方式已經被證明。科學家利用了量子力學匪夷所思的性質,在不藉助光子的情況下,讓熱量從真空中的一點傳到另一點。
科學家使用了兩片氮化硅薄膜,每片只有約100納米厚。膜中振動的原子使每張膜都以一定頻率前後振蕩,因此當溫度變化時,膜的運動方式也會發生變化。這種膜又輕又薄,所以當其中一片的能量對另一片的運動產生影響時,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這種效應。
另外,研究者確保了兩張膜相互平行,誤差不超過幾納米。同時,他們還保證膜非常光滑,表面的凹凸不超過1.5納米。在實驗中,兩張膜被固定在了真空室的兩側,他們用加熱器對其中一張膜加熱,同時用製冷器給另一張降溫。為了探測振動頻率,也就是溫度的變化,兩張膜的表面都覆蓋了薄如蛛網的金反射層,並用微弱的雷射對其照射。經歷了多次實驗後,研究團隊確認,膜與真空室的接觸面不存在熱傳導,並且兩張膜之間也沒有藉助電磁波的熱輻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