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兆骨幹網尷尬了:再快也沒人用
400G(40萬兆)骨幹網,一個尚未來臨、又有些年代久遠的辭彙。
早在2013年,運營商的骨幹網決定跳過40G,從10G直接升級到100G時,400G骨幹網就提上了日程。
2014年,業界著名專家韋樂平就指出,「只要傳輸距離和價格合適,骨幹網400G速率將是更合理選擇」。
2013年開始,三大運營商開始大規模建設100G骨幹網,並在幾年時間裡迅速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100G骨幹網路。2017年開始,城域網也逐步向100G升級。
然而,400G始終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在800G逐漸紅火的當下,著實有些尷尬。產業界折騰的動靜,也越來越小了。
是什麼原因阻礙了400G商用?400G骨幹網,還要多久才能落地?
在日前舉辦的2021中國光網路大會上,來自中國電信、中國移動、華為、烽火、長飛的技術專家在圓桌論壇上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電信唐建軍:目前沒需求,400G不便宜
中國電信研究院網路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唐建軍指出,從2017年開始就在探討400G商用,但到底什麼時候商用、商用什麼技術的400G,到目前沒有明確的結論, 400G產業鏈也還不成熟。
一方面,從需求側看,骨幹網路由器埠近兩年沒有升級到400G的迫切需求,至於什麼時候產生需求,也難以判定具體時間。另一方面則是成本,理論上400G比4個100G便宜,實際上沒有成熟的技術方案,400G埠價格更高,功耗和運營成本也沒有優勢,運營商缺乏動力。
唐建軍指出,從骨幹網來看,400G是下一代傳輸技術。更加高速的如800G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儘管互聯網流量保持高速增長,但骨幹網是扁平化的,實際流量增長只有十幾個百分點,尤其是省際骨幹網400G,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400G真正成規模部署,這兩年還沒有看到希望。」
中國移動王東:200G是過渡,400G還不成熟
中國移動通過數十次100G集采,奠定了在光傳輸領域的重要地位。中國移動研究院基礎網路技術研究所項目經理王東介紹,從2018年開始到2020年,中國移動也在骨幹網部署200G。不過,最基本的判斷,200G是過渡選擇,400G是具有代際的技術。
但是,400G還沒有滿足骨幹網的傳輸距離需求。中國移動正在進行技術攻關,今年短期來看尚無法解決。
華為白中強:400G處於研究和創新階段
華為是光傳輸設備無可爭議的技術和市場領導者。在論壇上,華為光傳送領域副總裁白中強認為,40G/100G/200G基於一套器件,可以獲得更好的功耗集成度。400G的試點目前聚焦在城域網領域,已經取得不錯的效果。對於骨幹網,華為的努力方向是在電層讓400G擁有100G的傳輸性能和傳輸距離,復用現網的光纖和器件技術;在光層既可以平滑擴容,也可以新建400G系統。
從歷史演進來看,400G當前處於研究和創新階段。華為希望和運營商一起,通過各種創新、測試、標準制定,推動400G向前演進。
烽火馬俊:400G需進行系統性研究
烽火通訊也是全球光傳輸市場的重要供應商,針對400G,烽火通訊技術專家馬俊提出了四個觀點。
其一,網路流量依然保持增長,運營商網路需要400G的速率和容量。其二,最核心的目的,在於降低每比特傳送的成本。其三,前幾代光傳輸技術的演進是線性的,而400G難以同時兼顧傳輸距離和效率,需要展開系統性地技術研究,包括調製、接收、光纖等。其四,400G部署還需要從工程的角度考慮維護的問題。
整體來說,馬俊看好400G在運營商骨幹網大規模應用,可以看到明確的部署時間點和技術路線,去實現每比特成本達到最優的目標。
長飛蘭小波:建議預埋G.654.E光纖
長飛是中國光纖行業的領頭羊,在光纖技術創新方面也執掌牛耳。長飛集團創新中心總監蘭小波強調,400G時代一定會成為現實。同時,骨幹網光纖已經使用了20多年,可能無法滿足400G時代的需求。運營商應該提前進行網路規劃,預埋新型的G.654.E光纖,到兩年後400G部署之時,可以採用G.654.E光纖獲得鏈路成本的最優。
對於更加前沿的空分復用光纖,長飛也提前進行了布局,相關產品研發處於業界前列。蘭小波認為,空分復用光纖在數據中心很好用,因為無需放大,只需做好兩端連接。但在400G長距離幹線的商用,受制於光器件等因素,還有很長的距離,需要產業鏈廠家攜手解決。
從上述5位代表性企業的技術專家的態度,業界可以大略看到400G當前的尷尬處境,以及未來幾年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商用預期。
作為論壇主持人,業內著名專家毛謙總結,運營商部署400G,要充分考慮現有網路資源的復用,從而節約擴容演進成本。設備廠商正在配合運營商,光纖廠商也具備了批量生產G.654.E新型光纖的能力。業界還需要探討怎樣實現400G產品化和工程化,在性能、成本方面得到運營商的認可,開啟400G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