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國產航母為何命名為山東艦?官方:綜合各省、直轄市申請意願決定
- 2019 年 12 月 18 日
- 資訊
12月17日下午,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正式交付海軍,舷號為“17”。
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有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在2012年服役,不過這艘航母原本是蘇聯“瓦良格”號航母,被中國收購之後重新改造,舷號為“16”,官方定位主要是訓練用艦,載機最多24架,而山東艦是第一艘國產的航母,真正用於作戰的,載機36架,戰鬥力遠高於遼寧艦。
那這艘國產航母為何命名為山東艦?據報道,今天上午,海軍新聞發言人程德偉就山東艦命名、舷號、儀式舉辦地、技術性能等問題,接受了記者書面採訪。
在問到中國第二艘航母被正式命名為山東艦主要是基於什麼考慮時,程德偉表示,《海軍艦艇命名規定》明確,巡洋艦和兩棲攻擊艦及以上級別艦艇以行政省和直轄市名命名。根據這一規定,綜合考慮各省、直轄市申請意願等各方面因素,中國第二艘航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
另外,根據艦艇命名慣例,為保持航母舷號銜接有序、整齊統一,山東艦舷號在遼寧艦基礎上順延為“17”。
關於山東艦交接入列儀式的舉辦地點,程德偉告訴記者,海軍按照既定計劃和部署,穩妥有序推進航母平台和軍港碼頭等配套設施建設。交接入列儀式的地點,是統籌考慮航母試驗試航等總體工作安排確定的。
“山東艦與遼寧艦相比在技術性能上有哪些進步和改進?”程德偉說,山東艦立足中國自主設計建造,重點解決了航母總體設計、船體建造、主動力裝備國產化研製等問題,提高了綜合作戰效能和綜合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