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上熱搜!醫生緊急提醒:絕不能長期使用它

前兩天,微博上一條#醫生提醒紅霉素軟膏絕對不能長期使用#的話題上了熱搜,央視網也對這一話題進行了報道。

衝上熱搜!醫生緊急提醒:紅霉素軟膏絕不能長期用

這裡提到的紅霉素軟膏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幾塊錢就能買到一支,是不少人家中的常備葯。當然,也有很多人無論是身上長痘痘了、蚊蟲叮咬了還是鼻子出血了,都習慣用上點紅霉素軟膏,似乎效果還不錯。既然效果不錯,為什麼醫生還會提醒大家決不能長期使用這款軟膏呢?

我們先從紅霉素軟膏的成分以及用途說起。

用途多多的紅霉素軟膏

紅霉素(Erythromycin)是一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霉素A、B、C、D、E和F。其中紅霉素A是從一種當時被稱為紅霉素鏈黴菌的放線菌(後來稱為糖多孢紅黴菌)中分離出來的,抑菌活性最高,在臨床上應用很廣泛應用。

紅霉素主要抑製革蘭氏陽性菌(如葡萄球菌、梭狀芽胞桿菌和鏈球菌等)的生長,對部分革蘭氏陰性菌(如淋球菌、螺旋桿菌、百日咳桿菌、布氏桿菌和軍團菌等)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除了細菌,紅霉素對支原體、衣原體、阿米巴原蟲、放線菌和立克次氏體也有抑制作用。作用機制是能與核糖體的大亞基結合,阻止微生物體內蛋白質的正常合成。正是紅霉素對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具有廣譜抗菌作用,適用於多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因而在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

紅霉素軟膏是以紅霉素作為主要成分,輔以凡士林和輕質液狀石蠟製成的,為白色或者黃色的軟膏。

作為抗生素類藥物,紅霉素軟膏主要用於治療和預防皮膚感染,此外,膿包瘡等化膿性皮膚病、潰瘍面的感染以及皮膚黏膜交界的部位(如口周和肛周等處)的感染,也可以使用紅霉素軟膏。

除了抗感染,紅霉素軟膏的一般用途還包括以下幾點:

1. 輕微創傷,如皮膚的輕微劃傷或者輕微挫傷。

2. 輕度燒燙傷,如小面積的燒傷、燙傷可以先用冷水沖洗傷口後在表面薄薄的塗一層紅霉素軟膏。

3. 蚊蟲叮咬,可以用於蚊蟲叮咬比較嚴重的情況。

4. 流鼻血,乾燥天氣下流鼻血時,可以用適量紅霉素軟膏塗抹鼻中隔部位,改善鼻腔內部環境,預防再次出血。

5. 口角炎,細菌性口角炎可以塗抹少量紅霉素軟膏。

為什麼紅霉素軟膏有以上這許多作用呢?全是紅霉素的功勞嗎?

不是的!

紅霉素具有抗菌的作用,因此抗菌方面的作用是因為紅霉素發揮功能,但其他方面的作用是因為有了凡士林。

凡士林是紅霉素軟膏的主要輔料,它並沒有殺菌能力, 但它不親水,塗抹在皮膚上能形成一層膜,使水分不易蒸發散失,可以保持皮膚的濕潤狀態,加速傷口的修復速度,同時阻擋來自空氣中的細菌和皮膚接觸,從而降低感染可能。紅霉素的抗菌作用,再加上凡士林的功效,使得紅霉素軟膏顯得「無所不能」。

但「無所不能」就能隨意用了嗎?顯然是不能的!

紅霉素軟膏的正確打開方式

對於抗生素,大家現在已經形成共識了,那就是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葯菌的產生,所以幾乎人人都對口服抗生素類藥物抱謹慎態度。但很多人有意無意忽視了各種添加了抗生素的軟膏,再加上紅霉素軟膏確實好用又低價,很容易出現反覆或者長期使用的情況。

圖片來源m.sohu.com其實,臨床上對於外用抗生素的使用早有共識:有對應口服製劑的,就盡量不用或少用抗生素軟膏。

因此,紅霉素軟膏並不能長期使用,它也是一類抗生素類藥物,長期或頻繁使用紅霉素軟膏,極有可能導致細菌對紅霉素耐葯,進而對那些與紅霉素同屬一類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黴素、琥乙紅霉素等)產生交叉耐葯。一旦在長期濫用過程中產生了耐藥性菌株,就可能導致治療過程中出現無葯可用的尷尬局面。

除此以外,紅霉素軟膏看似很萬能,用途多多,實際上很多情況下它只能作為一個臨時的替代品,除了抗感染、殺菌是它的本職工作以外,其他的用途並不是完全適配。

就比如說蚊蟲叮咬,更優的選擇貌似是花露水;輕度燒傷、燙傷,燙傷膏難道不香嗎?患上口角炎,更應該補充的是維生素B,只有發生了明顯的細菌感染時才需要考慮外用紅霉素軟膏……

還有些人,誤把紅霉素軟膏當成紅霉素眼膏來使用,這是堅決不可以的。兩種藥膏中的紅霉素濃度不相同,眼膏中的紅霉素濃度為0.5%,而軟膏中的紅霉素濃度多為1%。

所以,請大家正確使用紅霉素軟膏,不要濫用它!可能有人要問了,不能長期使用紅霉素軟膏,那需要用的時候怎麼辦呢?不能濫用,不意味著不能用!確實需要用的話,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合理使用,或者選擇交叉耐葯風險更小的一藥物,如夫西地酸軟膏。

你用過紅霉素軟膏嗎?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的?

衝上熱搜!醫生緊急提醒:紅霉素軟膏絕不能長期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