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銷量全國第二的方正電腦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前兩天,有消息稱方正集團正式進入了重整程式, 「 接盤 」 的是中國平安。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許多年紀稍微小一點的差友可能對於方正集團不太熟悉,可是在差評君這代人的童年裡,方正集團的知名度一點也不比現在的小米、華為要低,畢竟那個時候聯想和方正,幾乎就是國產電腦的代名詞。

到了前幾年,再聽到方正集團,估計都是它因為字體侵權到處告別人。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方正集團旗下有 400 多家公司,其中六家是上市公司,擁有 35000 多名員工,總資產高達 3600 多億元。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方正科技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巔峰時期是中國第二大的 PC 巨頭,也是全球第七大的 PC 供應商。

2018 年的時候,方正集團年收入1333 億元,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最大校企。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這麼大個公司,怎麼突然就要破產重組了?這個曾經在中國叱吒風雲的大企業究竟經歷了什麼,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呢?

20 世紀 80 年代,中國正處於創業潮之下,全國各地無數懷抱夢想的青年紛紛投入了創業大潮之中。

甚至連各個高校,也在各自創辦自家的校企,畢竟相對於個人創業,高校有著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儲備。

北大、清華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分別在 1986 年、 1988 年創辦了方正集團和紫光集團,也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為 「 校企雙壁 」 的北大方正和清華紫光。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1986 年,北京大學投資了 40 萬元,註冊成立了一家 「 北京大學理科新技術公司 」 ,它就是方正集團的前身,由王選院士擔任技術奠基人。

有這樣的技術奠基人,北京大學理科新技術公司的 「 立身之本 」 的起點已經比別的公司要高出了太多,原因就在於王選院士在 1979 年主持研發的 「 漢字資訊處理與雷射照排系統 」 。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此前,中國依舊採用著鉛字排版印刷,出版印刷能力低下,而且能耗大,勞動強度高,環境污染也很嚴重。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彼時的西方國家,已經有了電子照排系統,利用電腦來控制拍照和排版,出版行業的高端市場一直由西方國家技術壟斷。

 「 漢字資訊處理與雷射照排系統 」 的出現,成為了打破壟斷的希望。

技術有了,接下去就要解決實用性問題, 1981 年,王選和他的團隊,研製出了中國第一台電腦雷射漢字照排系統原理性樣機。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在經過反覆調試之後,這台原理性樣機終於獲得了成功,讓中國印刷行業從原本落後的鉛字排版印刷一下子來到了雷射時代,提高了幾十倍的效率。

只不過王選院士覺得,這種高新科技還是要全面推向市場進行商業化,才能算得上 「 利國利民 」 ,於是才有了北京大學理科新技術公司的成立。

北京大學理科新技術公司一開始賣的就是漢字雷射照排系統,在短短的三年之內,訂貨金額就突破了一億元。

1992 年,北京大學理科新技術公司正式更名為 「 方正集團 」 。

在這期間,王選院士和他的學生們也沒有停止研究,在 1990 年到 1994 年之間,研發出了報紙遠程傳版技術、彩色桌面出版系統、新聞采編流程電腦管理系統等等。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憑藉著這些科研成果以及配套的軟體硬體系統,方正集團拿下了港澳、東南亞以及北美地區將近 80 % 的中文報業市場。

甚至連央視都曾經點名表揚過方正集團, 「 只要你讀過書、看過報,你就要感謝他,就像你每天用到電燈要感謝愛迪生一樣 」 。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圖片來源 @ 酷玩實驗室

可以說,方正集團在這之前的發展一路都是順風順水。

1993 年之後,王選院士宣布退居二線,開始培養年輕人,之後的方正集團管理層就開始吃老本了,隨著市場逐漸飽和,利潤也逐年下降, 1998 年甚至開始了虧損。

1995 年的時候,方正集團進入了 PC 行業,雖然只比聯想晚了兩年,可是電腦品質和聯想相比卻差了不少。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1999 年,任教於北京大學的魏新臨危受命,成為方正集團副董事長,改組了旗下延中實業,改名為方正科技。

方正科技的領導人祝劍秋,在 2001 年把方正電腦的銷量帶到了中國第二,第一當然還是聯想。

當時因為聯想幾乎把整個技術團隊開除了,魏新表示要在 「 三年之內趕超聯想 」 。

可是科技創新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也不是能立竿見影幫助營收上升的手段,於是魏新放棄了這個 「 天真 」 的想法。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2002 年,魏新領導下的方正集團開始了轉型,他提出 「 方正的發展要多元化 」 , 「 要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 ,於是方正從一個 IT 技術公司開始向金融公司轉型。

隨後方正集團就開始了自己的買買買之路,收購了浙江證券、蘇州鋼鐵集團、西南合成製藥等公司。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這些公司基本上都在經營上遇到了困難或者身背債務,低價收購這些公司後方正對它們進行了債務重組,增資擴張,形成了新的子公司。

從證券到鋼鐵製造到醫藥領域,方正集團居然同時涉及了這麼多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這操作誰看得懂啊?

有的公司本身底子不錯,在方正入主後都扭虧為盈了,像是西南合成製藥, 2013 年更名為北大醫藥,是方正旗下六大上市公司之一。

可是有的公司卻不一定只是因為 「 缺錢 」 才出現了問題要低價變賣,可方正卻無法為這些公司帶來根本性的改變與技術創新。

這些公司該虧錢還是虧錢,到最後只會成為方正集團的 「 拖油瓶 」 而已。

可方正集團的管理層並不知道,當一家以技術為立身之本的公司,拋棄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核心優勢,走資本擴張的道路時,隱患也就此埋下了。

隨後的時間裡,方正用同樣的方式在 「 發展 」 著,逐漸變成了一個涉足資訊技術、金融、房地產、醫藥的龐然大物。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方正集團雖然靠著這些公司擁有很高的營收數額,但是卻忽視了這些公司帶來的巨大負債。

與方正集團的興亡息息相關的,還有另外一個關鍵詞, 「 內鬥 」 。

2001 年,有個很關鍵的人物進入了方正集團,他的名字叫李友,是魏新為了穩固自己在公司的控制權搬來的救兵。

他背後代表的是 「 凱地系 」 資本,李友在成為 CEO 後,大量地任用自己的親友為高層。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簡單來說,李友和他的親友想要通過內幕交易來牟利,甚至是控制方正集團。

方正集團在 2002 年的時候凈資產已經超過 20 億元。

可是 2003 年 3 月 31 日,內部的評估卻把集團凈資產評估一下子砸到只剩 1.5 億元。

李友團隊按照這個標準,通過一家皮包公司北京招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 4480 萬元,拿下了方正集團 30% 的股權。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等到了 2003 年年底,方正集團凈資產又上上到了 40 億元,此時 30 % 的股權價值 12 億元,這一波要說沒內鬼,誰信啊?

這之後,方正集團就成了李友和魏新的天下了。

直到 2014 年,李友的某個朋友直接反手一個舉報,把李友告上了法庭,說他進行內幕交易,侵吞國有資產。

2016 年,李友入獄,被罰款 7.502 億元。

剩下的余麗等人不甘心,還策划了當年十分出名的 「 搶公章 」 事件,沒錯,要單說搶公章這事兒,李國慶還是他們的後輩。

2017 年,方正集團員工帶著招潤公司公章、營業執照等來到工商局辦證櫃檯,結果卻被余麗他們守株待兔,搶走了證件和公章。

這東西在余麗他們手裡,就代表著他們的股東身份依舊有效。

直到 2019 年,控制著 70% 方正集團股權的北大資產還在和提前出獄的李友在法院扯皮。

而 2019 年 12 月 2 日,北大方正集團的超短期融資債券違約,正式引發了北大方正集團的資金鏈危機。

前兩年還在到處告人侵權的方正集團 怎麼就破產重組了?

雖然之後方正集團把償還時間通過商議調節延遲到了 2020 年 2 月 21 日,但卻在 2020 年 2 月 14 日,收到了北京銀行對於方正破產重組的申請。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 2019 年 12 月,方正集團本部負債高達 700 億元,整個北大方正總負債 3030 億元,資產負債率 83% 左右。

一般來說,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 60% 就已經屬於資不抵債的情況了,方正集團這一波是徹底炸了。

如同大家所見,這個曾經被譽為 「 中國之光 」 的公司,最終走上了破產重組的道路。

曾經的方正集團,擁有著僅次於 「 兩彈一星 」 的二十世紀中國重大工程技術成就,承載著王選院士 「 高科技產業要頂天立地 」 的信念,一路成為了中國科技企業的領頭人。

原本我希望我再一次看到方正集團的消息時,應該是它又做出了什麼重大科研成果,又進行了技術創新等等。

可現實卻是有關方正的新聞,是股東搶公章、是在法院分股權歸屬、是被稱為字體界的 「 視覺中國 」 ,實在是可悲、可嘆。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