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躺平?別被帶偏了

《躺平即是正義》席捲互聯網,作者稱只要非常低慾望的生活,每天只吃兩頓飯,什麼都不幹,兩年多都可以不工作。

一言不合就躺平?別被帶偏了

「躺平」一詞一時間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共青團中央微博、南方日報、光明日報等官媒先後呼籲「年輕人不要躺平」,「選擇躺平便是選擇走向邊緣,超脫於加班、買房的主流路徑之外。」

企業家們也紛紛站台,5月30日在第四屆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上,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表示,「現在年輕人躺平、太佛系的話,國家的未來靠誰做?」,同時他也認為他們這一代企業家要激起年輕人奮鬥的精神,不能鼓勵年輕人天天打遊戲、貸款消費,而是要講奮鬥精神,為中國多創造財富。

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則表示,要看年輕人為社會貢獻多少,不要只關注個人財富,「現在不是物資匱乏的時代,年輕人應該追求精神財富,而不是僅僅是金錢上的財富。」

但在5月中旬,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就曾指出,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同比增加35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而受疫情影響,2021年「海龜」人數也創下歷史新高,據全球職業發展資料庫《2021留學生歸國求職意向調研》顯示,2021年希望回國就業的人群相比2020年增加了48%。

一言不合就躺平?別被帶偏了

不少用人單位,不僅看中留學生的學業情況,更青睞有相關工作背景、實習經驗豐富的留學生。看似年輕人躺平喊的最凶,實則「內卷」嚴重。

「今年收到的很多校招簡歷都是國外回來的應屆生,很多簡歷都是純英文版,這在以往很少見。」 某大廠HR表示,可能很多普通一本畢業的應屆生,在簡歷階段就會被篩出去,想找到滿意的工作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對此我們採訪了一些「海龜」、大廠員工、HR以及應屆生,聊了聊年輕人眼中的「躺平」。以下為被採訪者自述:

哪有年輕人會真的躺平?

小趙:2000年生,紐約大學大三在讀,現任酒吧調酒師

我是疫情之後,大概2020年4月左右才回國的,隔離之後就不想在家閑著,想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因為學得是攝影專業,所以就每天出去采採風,拍了拍北京疫情之後的生活,順便也在考慮要不要GAP一年,畢竟攝影是需要實踐的,美國那個環境一時半會兒也借不出器材來,學費也特別貴,也不想在那邊乾耗著。

後來就沒回去,剛好那個時候有個非遺的項目缺攝影師,要去西藏那邊跟拍一段時間,我就跟著去了。

但其實藏區條件也很艱苦,再加上高反,前幾天基本上是down掉的狀態,後來才慢慢好起來,不過收穫還是蠻大的,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這種體驗是在學校里很難獲得的。

現在偶爾也在接項目,不過過完年就來這邊做調酒師了,錢雖然給的不多,但是酒吧會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比如音樂會、跳蚤市集之類的吧,總之很有趣,也很鍛煉人的組織、交流能力。每天晚上可以碰到很多有意思的人,有很多新奇的觀點碰撞,也挺漲見識的。

人多的時候,可能一兩個小時都閑不下來,一直在調酒,閑的時候也是真的閑。

現在哪有年輕人會真的躺平?即便是GAP一年,我也只是想找到喜歡做的事情,忠於內心罷了。 大可不必天天打「奮鬥」的雞血,那樣容易得內傷。

人才「內卷」

阿亞:1999年生、本科畢業、現任某紙媒記者

我算是比較幸運的那個吧,年紀輕輕就「擠」進了紙媒做記者,我們單位我是最小的,老記者們都想不通,為啥編輯要招一個這麼年輕的小姑娘。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想講一下之前的面試經歷,真是「內卷」到無處可逃。

一言不合就躺平?別被帶偏了

因為是應屆生,所以對職位沒有過高要求,某天看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在招聘項目執行助理崗(請記住這個崗位:執行助理),我覺得跟我的本科專業很符合啊,就興沖沖的投了簡歷,幸運的是過了初試和筆試,到了面試環節,我覺得自己應該也沒什麼問題,畢竟4選一,應該也差不到哪去。

但事實上,剩下的三位全都不是應屆生,一位是人大的本科+UCL碩士,一位是上海大學的本碩,還有一個也是海龜碩士,我一個本科生,考進終面又能怎樣?我不想內卷,可在一眾「卷王」面前,我啥也不是,而且這就是一個執行助理的崗位,薪資和職位都不算高,反正最後我落選了。

記者是我很想做的工作,但也超有危機感,前幾天編輯部開了一個人,我總擔心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可能必要的時候還是會「卷一卷」。

能心安理得「躺平」的人少之又少

王伊:1986年生,某民營企業HR

單從校招來看,今年去的學校比往年少了近一半,一方面是不需要做太多宣傳,另一方面確實是校招人數有限,沒必要花費太大精力,主要還是社招,找一些有經驗能直接上手的人,尤其是技術崗位,應屆生是真的不好用。

社招進來的90後,其實也都處於成家立業的年齡邊緣上,誰又能真的去選擇「躺平」?

我司的90後們,每天都在談論賺錢、買房,人人都在為了「躺平」做準備,唯獨不可能選擇躺平。

內卷也好,躺平也罷,最終折射的不過是年輕人體面外表下的焦慮心態

常悅:1991年生,某互聯網大廠leader

我們公司今年招聘的實習生都是「海龜」,而且學校都還不錯,但是每個人都很努力,根本不存在「躺平」。

甚至有的時候,我覺得他們比社招的那些人要好用的多,有個清華的碩士生前幾天還跟我說,讓我多給她分配點活,雖然她剛來很多東西不熟悉,但肯定會比另外那個人做的更好。

就是那種氣勢,以及想要學習、突破自己的念頭很強烈,這些高材生某種程度上不解釋自己比別人差,所以會更拚命一些。

我的簡歷很一般,估計要是今年應聘很難跟現在的應屆生們競爭。其實很多辭彙、焦慮都是外界傳遞出來的,剛畢業的年輕人初入社會,根本來不及去「躺平」,即便是「內卷」也是今年就業形勢所迫,崗位減少,留學生又普遍回國就業,不少公司仍舊按照以往的「學歷」標準進行簡歷篩選,怎麼可能不卷呢?

真正選擇躺平的,很有可能是已經經歷過社會毒打的年輕人,不過也沒有必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貶低這些人,每個人都需要喘息的時間,也需要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畢竟讓每個人都成為企業家、整天活力滿滿去改變世界,也不太現實。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