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沾!吸這種煙可能染上毒癮 趕緊告訴家裡人
今天(5月31日)是第34個世界無煙日。
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認為,使用電子煙可能更能致人抽上捲煙,這一現象在青少年中尤為明顯。
其中,2019年初中學生電子煙使用率為2.7%,與2014年相比上升了1.5個百分點,電子煙商家圍獵青少年的趨勢明顯。
為什麼青少年更熱衷於電子煙?電子煙比傳統捲煙更健康?
今天就一起來聊聊電子煙……
什麼是電子煙?
新型煙草製品是相對於傳統需要燃燒的煙草製品而言,用其他非燃燒手段釋放尼古丁的一種煙草製品,包括加熱捲煙、電子煙、口含煙及其他煙草製品。
電子煙是新型煙草製品中的一員,通過電子霧化裝置將含有尼古丁的煙彈霧化而供人吸入。
目前,市面現售的電子煙為了吸引消費者還開發出了各種口味。
電子煙最初是為了「替代」傳統捲煙而設計的,目的是減少煙草燃燒而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保留上癮成分「尼古丁」。
理論上,電子煙既能讓捲煙成癮者得到滿足,又可降低煙草危害。
但實際上,情況並不如想像般樂觀,電子煙也會上癮!
電子煙為什麼能風靡一時?
電子煙由於製造成本很低,利潤空間大,吸引了大量資本蜂擁而入。
長期以來,電子煙的霧化器一般作為電子設備進行管理,而煙彈則作為食品管理,不用支付高額捲煙綜合稅費,加之成功的營銷方案,使得消費者紛紛購買,銷量一度高升。
2021年3月22日,工信部公開徵求《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中,明確了將電子煙等新型煙草製品納入傳統的煙草管理體系進行強制性管理。
這就意味著,電子煙製造企業需要交納高額的捲煙綜合稅費,電子煙經營者需要持許可證經營、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消費者禁止在禁煙場所使用電子煙等一系列規定都將出台,用於規範和管控電子煙。
電子煙能不能輔助戒煙?
電子煙,吸起來比較刺激喉嚨,加上誇大好處的營銷,促使很多追求時尚的人認為它僅僅是一種沒有什麼危害的「口香糖」,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首先,尼古丁是造成「煙癮」的成癮物質,而電子煙中也是含有尼古丁的,很多廠家電子煙彈中添加的尼古丁含量並不標準,釋放技術也不穩定。
尼古丁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可造成小鼠肺部和膀胱細胞的DNA損傷、肺部腫瘤和膀胱上皮細胞增生,可能引發腫瘤。
因此,無論吸食哪種煙草製品,攝入的尼古丁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其次,電子煙釋放的煙氣,並非廣告中宣傳的「水蒸氣」,而是包括了香精、近30種揮發性成分、丙二醇、麥思明和甘油等複雜成分在內的化學物質,長期吸入對人體的健康存在隱患。
而一些不法份子還趁機售賣添加了「大麻油」的電子煙,吸食這樣的電子煙不僅不能幫助戒煙,而且還可能使你染上毒癮!
因此,採用電子煙戒煙並沒有真正擺脫尼古丁成癮,無法達到戒煙的目的。
吸食電子煙的危害有哪些?
在抑制免疫基因方面,電子煙是普通捲煙的7倍!免疫系統薄弱意味著人體將大大降低對細菌、病毒感染乃至傳染病的抵抗能力。
電子煙可引發心血管疾病,導致如中風、心梗、心絞痛的風險比傳統吸煙者顯著升高。
吸食電子煙,容易引發一種很嚴重的肺部疾病,即閉塞性支氣管炎。
因為在製備草莓味、藍莓味、蜜桃味、薄荷味等各種不同口味的電子煙彈的過程中,需要添加雙乙醯,而這種物質可能會導致閉塞性支氣管炎。
再有就是對被動吸煙者的危害也不可忽視。
隨著電子煙的釋放,可能引起周圍牆壁、地面、地板、木材等環境中的尼古丁沉積,增加非吸煙人群暴露於尼古丁中的風險。
煙液氣溶膠中含有的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有害醛物質隨著散發到空氣中,可能對周圍的被動吸煙人群(特別是母嬰、懷孕的女性和兒童,有呼吸系統疾病和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等)帶來影響。
如何有效戒煙?
產生煙癮時,用加糖的檸檬水漱口,有利於提高機體的自控力,幫助戒煙;
用健康的零食消除不安,消磨時間;
嘗試做一些積極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不要急於求成,給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每天少抽一點,拉開每次吸煙的時間間隔,逐漸戒斷;
飲酒和咖啡會增加吸煙的衝動,戒煙期間拒接飲酒和咖啡,多喝水;
不要輕易放棄,不斷嘗試,而最簡單有效的就是從一開始就不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