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個菜都要關注公眾號 我的微信已經被商家們佔領了

不知道大家平常出去吃飯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到了餐廳準備點餐,被服務員說掃碼點餐,結果掃碼之後卻要關注公眾號。。。

不過差評君這兩天看新聞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是的,終於有人對掃碼點餐這件事出擊了!謝謝你,深圳市消委會!

說到這事,差評君就正好來借這個機會給大家講講關於掃碼點餐的這點事兒。

首先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事實,那就是我們每天要關注的公眾號確實越來越多了。

但很多公眾號其實並不是我們自願關注的,基本上都是點菜的時候掃碼強制關注的。

點個菜都要關注公眾號 我的微信已經被商家們佔領了

包括差評君在內的許多人,也對動不動就掃碼感到很厭煩,可是你不掃碼就沒法點菜啊。。。

於是你去一家餐館就要關注一個公眾號,去十家不同的館子就多了十個公眾號。

雖說有些是服務號,一周只能發一條消息,但很多服務號都習慣在周周四或者五推送,於是差評君每周五起床的時候都會發現多了十幾個小紅點。。。

點個菜都要關注公眾號 我的微信已經被商家們佔領了

差評君也天天跟微信打交道,知道大家想多幾個粉絲,掃碼關注才能點餐我也認了。

但是我真的不得不吐槽幾句,有些公眾號的引導步驟,實在是多得離譜。。。

比如說你去一家店裡吃飯,一般情況下只要掃碼 – 點菜 – 下單就好了。

然而許多餐廳的步驟卻是掃碼 – 關注公眾號 – 點擊點菜選項 – 點菜 – 下單,結算可能還要等服務員掃碼或者去前台才行,明明三步就能搞定的事情,硬是來到了六步。

而之所以商家們都開始這麼干,主要是為了讓顧客關注公眾號,具體的原因上面也提到了,無非就是多幾個粉絲,漲漲關注和閱讀量,以後也能多推送點優惠,吸引一波顧客。

你永遠不知道,你有多少微信好友關注了南京大牌檔 ▼

點個菜都要關注公眾號 我的微信已經被商家們佔領了

但很多商家現在已經本末倒置了,因為消費者掃碼不是為了關注你的公眾號,只是想要點個菜而已啊。。。

但關注只是第一步,有些號還會自動給你開通會員。

看著好像還不錯,然而這在商家那邊是另一種說法。

因為開了會員之後,你就有可能願意去進行消費或者閱讀公眾號,這樣可以提高用戶所謂的忠誠度。

編輯部同事高貴的涮羊肉VIP會員卡▼

點個菜都要關注公眾號 我的微信已經被商家們佔領了

除了忠誠度,在關注了商家的公眾號之後,商家就會不定時給你發放一些優惠券,或者推送一些新品之類的文章。

粉絲多了,到店消費的次數和文章的的閱讀量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咱們看著是麻煩,但是對於商家來說,關注的人越多,自己賺的錢就越多。

差評君順便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叫做轉化率或者留存率的東西,比如說 100 個人裡面有 50 個人關注了公眾號,這樣轉化率就是 50%。

而對於餐廳來說,由於點餐就必須掃碼關注,所以理論上講轉化率是 100% 。。。

差評君作為一個寫公眾號多年的老狗,看到這個驚人的 100% 轉化率之後,羨慕的頭都快掉了。。。

可是這粉絲數量是上去了,但你問問消費者樂意嗎?反正差評君是一點都不想關注商家的公眾號。

而且咱們再退一步講,關注公眾號是為了點餐,可是你這點餐也不咋方便啊。。。

什麼菜單載入不出來,一桌人同時點菜有延遲,重複下單,菜單邏輯混亂等等,你說這方便了個寂寞。。。

等就完事兒了▼

點個菜都要關注公眾號 我的微信已經被商家們佔領了

而且差評君去網上查找了相關的新聞,發現最擔心的情況之一還是出現了,那就是老年人去飯店沒辦法點菜。

點個菜都要關注公眾號 我的微信已經被商家們佔領了

那老年人不能用智慧手機點菜,叫個服務員來不行嗎?

不行,因為現在一些餐廳壓根連紙質的菜單都沒有了。。。

這就相當於讓老人無餐可點,想想也挺可笑的。

還有更過分的,有些公眾號甚至會申請各種許可權,什麼定位啊通訊錄啊啥的,你說你一個菜單要許可權幹什麼。。。

合著商家是省了人力財力,結果把這些事全扔給消費者去強迫接受,甚至有泄露隱私的風險,消費者咋就這麼慘呢。。。

儘管手機掃碼可以節省人力,餐廳忙不過來的時候可以自助點餐,但是排除這個前提條件之後,手機點菜有時候並沒有紙質菜單用著舒服。

而且紙質菜單不僅看起來更加直觀,點起菜來也很省事兒,有些餐廳還能直接用程式碼來點菜。

點名表揚薩莉亞 ▼

點個菜都要關注公眾號 我的微信已經被商家們佔領了

差評君最喜歡的是那種自己用筆在紙上打鉤 √ 的菜單,吃啥鉤啥,這不比在手機螢幕上面划來划去快多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確實有許多東西都被電子化了,但是商家不能因為圖省事就來了個無腦一刀切操作,直接把紙質菜單砍掉了。

而最近一段時間,掃碼這種行為已經不僅出現在了餐廳,像 KTV 這樣的地方也開始需要掃碼了。

然而等過一段時間再去看這個公眾號的時候,卻發現已經物是人非,轉移給了其他公眾號,俗稱賣號了。。。

就是說,KTV 先讓你掃碼關注一波,等粉絲數量差不多了,就以一個合適的價格賣給別人,而消費者就這樣成為了 KTV 賺錢的流量。。。

這種行為也俗稱養號,就是把一個微訊號或者社交媒體帳號一點點養起來,等體量足夠大了之後就賣掉賺一波錢。

但相比掃碼點單,這麼做屬實是有點太缺德了,餐廳最起碼只是讓你關注一下,KTV 這波操作可以說是直接讓消費者被迫 「 賣身 」 了。。。

那話說我不關注任何公眾號,只是掃個單純用來點單的二維碼,總沒什麼問題了吧?

其實也有,那就是第四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們介於銀行和商戶之間,像是商家擺在櫃檯上面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二維碼等等,這些都算是第三方支付。

點個菜都要關注公眾號 我的微信已經被商家們佔領了

而第四方支付也被稱做聚合支付,可以理解成無論什麼支付方式,都可以掃第四方支付的這一個二維碼。

點個菜都要關注公眾號 我的微信已經被商家們佔領了

所以第四方支付是介於商戶和消費者之間的,它們並不需要支付許可牌照。

儘管第四方支付在一定程度上比較方便,但這也給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機。

由於沒有牌照,所以通過第四方支付的錢有可能被捲款跑路,也有可能通過廣告甚至違法的方式來獲取利益,安全可靠程度不如第四方支付。

這裡扯得有點遠了,但上面說了這麼多的二維碼亂象,差評君也確實覺得掃碼這種行為該管管了。

小到強制關注公眾號,大到遭受利益損失,有時候僅僅是吃個飯的事情,卻能因為一個二維碼產生許多麻煩。

好在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已經開了個好頭,推出了《 掃碼消費行業自律承諾 》並進行了監督。

但差評君還是覺得掃碼關注這事兒,一時半會兒沒這麼容易改變。

因為前面也說了,服務號是和聊天放在一起的,這就讓人感覺我們不是在用微信聊天,而是在一堆商家中找自己的好友和群聊。

即使服務號一周只能發一條消息,但是一旦商家集中推送,那麼這時的微信頁面可以說是災難性的。

但不知道還有誰記得,微信是一個私人聊天工具呢?

就連微商都管微信叫做私域流量,現在可倒好,商家直接闖進了你的微信。。。

在以前,人們去飯店吃飯,二者之間只有現金交易,吃飯,付錢,走人。

而到了現在,商家可以每天掛在你的聊天首頁,直接變成了 「大寶天天見」 。。。

所以這才是人們反感掃碼強制關注的原因,我自己的微信,憑什麼被一群商家給闖進來了?

這既是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現狀,也是微信的現狀。

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只能希望這種現象以後能有所改善了。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