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 阿里怎麼打騰訊?

「印尼小淘寶」Tokopedia 和「印尼小滴滴」Gojek 正式合併了,合併後的實體定名為 GoTo Group。Tokopedia 的 logo 是一隻購物袋形狀的鳥,管理層設計 GoTo 品牌標識的時候,曾想把 Gojek 的 logo 直接放進鳥的眼眶裡。

在東南亞 阿里怎麼打騰訊?

但 GoTo 卻一點也不像這隻小鳥那樣「憨態可掬」,在吞併了「印尼小淘寶」和「印尼小滴滴」之後,新實體是一個估值 180 億美元的「生猛」超級生態,一個涵蓋叫車、配送、支付和電商業務的綜合巨頭。

印尼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互聯網企業成長空間最大的東南亞細分市場。按照 Gojek 與 Tokopedia 過往數據推算,GoTo 交易額將佔據印度尼西亞 GDP 的 2%。在 2020 年,GoTo 總交易額超過 220 億美元,擁有 1100 萬餘名商戶和 200 萬餘名司機。

而這次兩大印尼互聯網巨頭的合併,瞄向的是兩個商業勁敵,一個是東南亞最大叫車和送餐平台 Grab,另一個是主營遊戲(Garena)、電商(Shopee)、支付(SeaMoney)三種業務的「東南亞小騰訊」Sea。

此前也傳出 Grab 和 Gojek 合併的消息,但由於兩者主要業務是打車,強強合併容易被監管部門判定為壟斷,而此次 Gojek 和 Tokopedia 業務重疊不多,受到監管的阻力相對更小。更有意思的是,新生的 GoTo 將和另一個「超級應用」Sea 短兵相接。

打不過就合體的 GoTo,能否爭得過去年股價漲幅超過蘋果、特斯拉等一眾巨頭,公司估值和京東相當的 Sea?中國特有的「超級應用」現象,東南亞正在「複製」,且是由當地出行起家的公司牽頭打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7 年 Sea 披露的招股書顯示,騰訊持有 Sea 39.8% 股權,而創始人李小冬僅持股 20.7%。在業內人士看來,Sea 是騰訊在東南亞扶持的棋子。而 GoTo 背後站著的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和軟銀是唯一擁有 GoTo 兩位數股份的投資者,超過了如Google和淡馬錫等其他投資者。

東南亞是香餑餑,印尼是最大的那塊

根據Google、淡馬錫聯合發布的報告,到 2025 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將超過 2400 億美元,更具體的,在 2018 年底達到 720 億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 37%(以 GMV 衡量)。也就是說,未來幾年的增量市場,會比目前的存量市場要大很多。

東南亞與中國有著相似的移動互聯網發展路徑,超 6 億人口中有 3.5 億是以移動端為主的互聯網用戶,人口基數巨大。東南亞 30 歲以下的人口超過 50%,年輕的人口結構及快速發展的經濟都有助於電商發展。

具體到電商領域,根據《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 2020》,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到 2025 年將達 1720 億美元。具體到用戶側,東南亞電商人口滲透率 38%,對比中國 67.7% 的電商人口滲透率,還有近 1 倍的上漲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最多的印尼市場將佔據 48% 電商市場份額,規模達 830 億美元。

Tokopedia 在 2019 年是印尼市場訪問量最高的電商平台,但去年 Sea 旗下的 Shopee 異軍突起,Shopee 去年 GMV 達到 354 億美元,比前一年翻倍,為整個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的 57%,成了東南亞第一大電商。

在東南亞 阿里怎麼打騰訊?

Tokopedia 和出行獨角獸 Gojek 合體後,可以利用「打車」這種很難盈利的服務來「激活」整個 GoTo 的支付和電商業務。就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 Nitin Pangarkar 所說,「交通出行服務本身很難盈利,但是卻能夠催生交易頻次。相比而言送餐服務的盈利能力會好很多,同時兩者在平台上產生的大量交易也會催生平台透過支付服務佔據用戶和商務的交易場景、從而獲利的機會。」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出行、外賣和支付是搭建超級應用最核心的三個領域。「超級應用」是中國的獨特現象,指的是用戶只需要下載一個應用,就可以通過它完成社交、支付、打車、點外賣等多種功能。一旦打造成功,不僅僅能夠提高單個用戶的生命周期價值和粘性,而且也能在核心業務的周邊形成護城河。對於一個還在爭增量市場的地盤,平台通過超級應用籠絡更多用戶,就成了一場不可不打的仗。

合併後的「巨獸」GoTo 將在印尼市場獲得更多競爭優勢。一方面,Tokopedia 和 Gojek 都誕生於印尼,享有本土創業公司的扶持便利,另一方面藉助於 Gojek 從線上到線下的多元業務,Tokopedia 可以輕鬆觸達其千萬級的月活用戶。

背靠騰訊的 Sea,太難打敗了

上個月,Grab 宣布以 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海外借殼上市的一種方式),與美國投資公司 Altimeter Capital 合併,在美上市,公司估值高達 400 億美元。

GoTo 也正在爭取獲得接近 Grab 400 億美元的「身價」。據知情人士透露,GoTo 計劃最早於今年在紐約和雅加達上市,目標是獲得 350-400 億美元的估值。這相當於較 Gojek 和 Tokopedia 之前在私募融資時的估值增長約一倍。

而「東南亞小騰訊」Sea 在今年 3 月初股價穩定在 250 美元,市值達到 1280 億美元,快趕上京東的市值了。

Sea 之所以被貼上「騰訊」的標籤,其中一個原因是 Sea 在靠遊戲業務起家的階段,創始人李小東曾明確喊出了對標騰訊的口號。最開始 Garena 以遊戲代理模式為主,後面開始自製遊戲。跟騰訊一樣,社交和遊戲是其核心業務,2010 年,Sea 推出了 Garena+,它在功能上集見面、聊天和玩遊戲於一體。

也是在這一年,騰訊還入股 Sea。2010 年,騰訊將其製作的熱門遊戲《英雄聯盟》在東南亞的運營權交給了 Garena。此後,騰訊不僅多次追投 Garena,在 2018 年時,還與其達成長期合作 ——Garena 將擁有為期 5 年的優先權,在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中國台灣優先發布騰訊的移動和 PC 遊戲。

有了能夠「印錢」的遊戲業務,Sea 於 2015 年推出電商平台 Shopee,主打類淘寶的 C2C 模式。「複製」了淘寶後,又在本地化和營銷方面下足功夫。目前,Shopee 已經拿下東南亞大半市場,Sea 也因此成為東南亞最大科技公司,市值接近 1300 億美元,相當於 0.6 個拼多多。

Sea 還積極發展自己電子錢包業務 SeaMoney,在去年 12 月,Sea 順利拿到了數字銀行牌照。這意味著,Sea 正式獲得了東南亞數字支付市場的入場券,與螞蟻金服、Google等巨頭坐在了同一牌桌上。SeaMoney 對於 Sea 生態來說,是一個新的流量入口和串起其他業務的連接器。

在「抄襲」完騰訊、淘寶、支付寶之後,Sea 在去年還在印尼推出了食品配送服務 Shopee Food。可以說,Sea 在講一個新的故事:複製美團。

在東南亞 阿里怎麼打騰訊?

阿里在東南亞複製阿里

而 GoTo 這邊,正在複製 Sea。消息人士稱,GoTo 旗下新增了支付和金融服務部門 GoTo Financial,這項金融服務將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這讓潛在投資者非常感興趣。顯然,GoTo 也在講一個「不落人後的超級應用」的故事。而隨著商業模式和目標市場的趨同,這兩家公司也會走上正面交鋒之路。

從 2016 年到現在,阿里巴巴三次投資東南亞電商平台 Lazada,總額已達 40 億美元。拿 Shopee 作為對比,Shopee 更偏向「淘寶式 + 拼多多」運營,推薦低價供應鏈,以及娛樂手段運營;而 Lazada 更偏向天貓式運營,對入駐店鋪有一定要求。

早在 2017 年 8 月,阿里巴巴就以 11 億美元獨家投資了 Tokopedia 的 F 輪融資,據傳持股比例超 40%,隨後又在 2018 年 11 月聯合孫正義的軟銀願景基金領投了 11 億美元 G 輪融資,成為 Tokopedia 的大股東之一。

合併了 Tokopedia 和 Gojek 的 GoTo,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比「東南亞天貓」Lazada 更像是一個更完整的「東南亞阿里」。它是一個準備和其他超級應用展開搶奪的超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