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蘋果手機拍照比Android好?真相大白

數字化時代讓大家越來越便捷,各種快捷支付、電子證件以及各種存儲空間APP,都極大的方便了這個時代的消費者,而這些在10年之前是根本沒法預料的。

再加上如今已經進入到了5G的快車道,人們日常消磨時光時總會拍拍樣張或短影片。

說到影像,就不得不說國產手機廠商對於高像素手機的追求可謂是卯足了勁的相互追趕。

如今在國產智慧手機市場中你可以看到各種4800萬像素、6400萬像素甚至是一億像素的手機。不過也總是有些例外。

蘋果從iPhone 6S開始就一直採用1200萬像素的鏡頭,直至如今的iPhone 12系列也依舊延續了祖傳的1200萬像素鏡頭。

這不禁有人會問,為什麼蘋果手機攝影機像素那麼低,拍出來的效果卻比Android機好

為何蘋果手機攝影機像素那麼低 拍出來效果卻比Android機好?

很多用戶認為手機像素越高就越好,但其實手機攝影機的像素固然對手機的成像有著很大的影響,手機相機的拍攝效果不僅僅在像素上。

因為像素其實是一個尺寸單位,是由圖片中小方格組成的。大家應該都知道,當把圖片放大到極致時,會變成一個一個的彩點,這些彩點就是像素。

當所有的彩點匯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圖片了,一張圖片由1200萬個色點組成,那麼圖片像素就是1200萬。

成像效果並不是取決於像素高低,像素越高只能說明在包含的影像資訊越多,細節更多,並不完全代表成像品質就很好。

相比起像素,感光元件的大小會更重要一些。感光元件就是指鏡頭後面用來接收光線的一塊元件,成像畫質的好壞取決於感光元件捕捉到光的多少來決定。

感光元件越大,能捕捉到的光線就越多,感測器感光性能越好,就能帶來更細膩的畫質。

同時,更大的底,在單個像素麵積相同的條件下能堆積更多的像素點。而且感測器對於光線的敏感程度,更直接影響相機在暗光環境下的成像表現。

蘋果相機一直都是堅持色彩方面的最大化還原。得益於它自身的感光元件擁有很強的感光能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還原真實人物、風景的美感。

以iPhone 12 Pro Max舉例,這款機型依舊是配備1200萬像素的鏡頭。

但是蘋果為其訂製了一枚1/1.7英寸的大底感測器,其感光元件尺寸增大47%,像素尺寸增大至1.7微米,低光拍攝效果更是提升高達87%。

iPhone的像素雖然沒變,但感測器等硬體卻不斷升級,所以這樣一來在拍攝動態時,Android手機也會稍稍落後於iPhone,這是為何iPhone影像能力更強一些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外,手機的成像品質還與手機鏡頭、感測器感光元件、影像訊號處理器以及軟體演算法等有關。

還是以iPhone 12系列舉例子,iPhone 12系列的智慧HDR3演算法,會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智慧地調節照片的白平衡、對比度、質感和飽和度,讓畫面看上去更自然。

加上全新的計算攝影功能,所有攝影機均支援夜間模式和處理速度更快的深度融合技術,應對複雜場景下的拍攝能力進一步增強。

通過訂製的鏡頭、感測器感光元件等硬體,配合影像技術上的深度調教,才打造出iPhone獨有的影像系統。

最後,大家不要再以像素大小來定義手機影像實力了,成像最終的效果取決於多方面的影像,除了軟硬體之外,還有拍攝的技術以及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iPhone像素那麼低拍照肯定不好看」的鍋就不背啦。

為何蘋果手機攝影機像素那麼低 拍出來效果卻比Android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