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第一款顯示器體驗:一出手就是精品
- 2021 年 5 月 20 日
- 資訊
- 華為, 華為MultiView, 華為MultiView GT, 顯示器
華為總能在「機會渺茫」的市場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從筆記型電腦到智慧屏,從智慧穿戴到車機系統,在這些看似「已成定局」的領域中,華為一次次後來居上並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在 5 月 19 日的「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活」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推出了 MateView 顯示器系列產品,這也是華為首次入局顯示器領域。
作為頭頂「Mate」高端頭銜的新成員,華為 MateView 的表現如何,它與我們所理解的傳統顯示器又有哪些不同?我們進行了詳細的體驗。
顯示器中的「藝術生」
華為入局傳統領域時,往往會先從高端市場著手,走精品策略的道路,這次的 華為 MateView 也不例外,光是在外觀設計上就別具一格。
MateView 機身上覆蓋了極具金屬質感的銀白色彩,整體風格簡潔時尚,無論置身於家居環境還是辦公場所都很亮眼,擺脫了傳統顯示器在大眾消費者心中古板沉悶的刻板印象。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說市面上大多數顯示器像「理工男」,那對比之下,MateView 就是一個「藝術生」。
華為的高端產品總有獨特的氣質,因為它從不拘泥於傳統的設計。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MateView 的支架比普通顯示器要更寬一些,但顯示器部分卻非常纖薄,而且背部也沒有鼓起的「小龜殼」。
這要源於它採用了主板分離的設計,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分離」不只是簡單的結構分離,還有功能上的分離。
MateView 的主板、揚聲器等核心元器件被藏在了支架之中,所以才能讓螢幕部分甩掉包袱,把最薄厚度成功控制到 9.3mm。
另外,纖薄的機身再搭配著時下流行的平直邊框設計,整機看著也更加乾淨利落,還散發著幾分高級感。
對於經常伏案辦公的上班族來說,MateView 可以很好的降低對頸椎的壓迫。
在姿態調節上,它的球形轉軸提供了很高的自由度,阻尼也很合適,調整螢幕角度時非常順滑,不會有頓挫的感覺,更沒有「吱吱」的響聲。
不過真正讓頸椎得到緩解的是升降式設計。MateView 的支架上有一個細細的滑軌,只需要一根手指的力量就可以控制顯示器的升降幅度,非常靈活且方便。
當你調整到合適的高度時,再用它寬闊的大屏瀏覽內容,本身就相當於活動頸椎了。
熟悉的「生產力屏」,現更以高規格呈現
作為首款定位專業級的華為顯示器,MateView 的螢幕規格和色彩素質不僅十分出色,還非常有特點。
熟悉華為 MateBook 筆記型電腦的朋友對「生產力屏」應該有很多記憶點,通常情況下,螢幕尺寸和比例往往決定了它的使用場景。
「生產力屏」的優勢就在於其 3:2 的螢幕比例,在相同的橫向長度下,要比傳統的 16:9 顯示器擁有更多顯示面積,非常適合文字閱讀、網頁瀏覽、多軌道音影片剪輯等。
不出意外,「生產力屏」同樣沿用到了 MateView 上,它的橫向長度不到 61cm,與傳統 16:9 比例的 27 英寸顯示器相當,不過由於 3:2 的比例設計,MateView 的尺寸提升到了 28.2 英寸,別看只有 1.2 英寸的提升,它的有效顯示面積可比 27 英寸 4K 顯示器多了 18.5%,具體的計算方法為(2560-2160)/ 2160 ≈ 18.5%。
點亮螢幕後,我們可以發現 MateView 的邊框非常窄,不過窄邊框並不稀奇,難得的是窄下巴。
就像全螢幕手機一樣,受限於螢幕排線和其他元器件的堆疊,下巴是幾乎不可能消失的,但 MateView 卻幾近做到了四邊等寬。
從數據上看,MateView 的上左右三邊僅有 6mm,下巴僅有 9.3mm,而且外圍還有鋁合金材質邊框。
至於實現原理相信大家都了解了,正是分體式設計讓大部分元器件都集成到支架里,才換來了如此簡潔的外觀和高達 94% 的螢幕佔比。
觀感方面,MateView 擁有 4K+ 解析度,具體值為 3840 x 2560,如此高的解析度搭配任何一個作業系統都有出色的字體渲染效果,觀感會有質的提升。
色彩素質上,MateView 支援 98% DCI-P3 色域、100% sRGB 色域,另外還提供了一個「原始色域」,它可以理解為基於 P3 色域提升了對比度,實際觀感會更鮮明。
此外,它還擁有 10bit 色深,並由此也達到了 10.7 億色。而在亮度方面最高為 500nits,相比於普通辦公顯示器 300nits 的平均水平要高出許多。
對於專業人士,特別是攝影師、設計師和影視工作者來說,MateView 提供了完備的支援。
在色准方面,出廠前逐台校色是基本操作了,最終效果在 DCI-P3 色域下,色准平均△E<2;
在 sRGB 色域下,色准平均△E<1, 極大程度的提升了修圖、調色的工作效率;
另外,它的螢幕高於 HDR 400 認證標準,觀影時的畫面效果會更好一些;
而在用眼健康上,MateView 也支援 DC 調光,護眼模式還通過了萊茵低藍光認證標準,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對眼睛的傷害。
總結起來,MateView 就是一台既有專業水準,也非常安心的顯示器。
體驗翻倍煩惱減半的 Smart Bar
一直以來,顯示器本身的交互方案通常是物理按鍵,不得不說的確很落後了。
每當想調節亮度、更換色彩模式或者切換訊號源時,就感覺回到了十幾年前,就算是再高端的顯示器,碰上這種毫無人性化的 OSD 菜單和低效率的調節方式,也得降低幾分體驗。
但是華為 MateView 卻在 OSD 交互上做到了真正的創新,它通過一條短短的 Smart Bar,通過觸控這種符合人類直覺的交互方式,完美實現了各種功能。你可以通過單擊、雙擊、單指或雙指滑動實現各種操作,幾分鐘即可完全掌握。
單指左右滑動切換選擇的菜單項
單指單擊確認,雙擊取消或退出
SmartBar 的位置在下邊框正中央,隱藏式設計不僅沒有打亂四邊極窄邊框和整潔的背部,還帶來了高效的操控體驗,相信羅老師用了都會點贊。
除了 USB-C 一線連,還有全面介面
MateView 通過分離式結構換來了極簡設計,支架中藏有大部分核心部件,也扛起了最重的任務。
我們可以發現 MateView 的介面全部位於支架底部,首先是電源方面,它通過 USB-C 介面供電,最大功率高達 135W,此外還有一個全功能 USB-C、兩個 USB-A、一個 HDMI 2.0、一個 MiniDP、一個 3.5mm 耳機。
著重要說的是全功能 USB-C。
現在,越來越多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都更傾向於用 USB-C 介面進行螢幕擴展,這也是未來的趨勢,所以你只需用一根符合要求的 CtoC 數據線(包裝內有附贈),就可以讓畫面完整映射至 MateView,並且輸出的音頻訊號也可以同步至 華為 MateView 的揚聲器中。
當然了,還可以給你的筆記型電腦反向充電(最大功率 65W),非常方便,所有操作只需一根線,讓你的桌面環境不再被凌亂的線材所束。
其它影片介面也很齊全,要特別注意的是,HDMI 2.0 支援的最大解析度/刷新率為 3840 x 2560@50Hz,不能完全發揮華為 MateView 的性能,所以更推薦使用 MiniDP 和 USB-C。
MiniDP 採用 DP1.2 標準,總頻寬最高可達 21.6Gbps,能大大提升顯示解析度、色深、刷新率等規格,同時華為 MateView 也附贈了 MiniDP 轉 DP 線。
除了這些有線連接的方式外,華為 MateView 也可以作為一台無線顯示器來使用,我也進行了相關體驗,可以將筆記型電腦無線連接到顯示器上,更加簡潔方便。
同時,華為表示到 7 月份 OTA 升級後會進一步提高無線連接的效果。
撲面而來的「小鋼炮」音質
通常情況下,消費者對顯示器的音質基本不會抱有期待,實際效果大多也不盡如人意,有很多聽著耳朵都受不了。
不過作為一款全面的高端產品,華為 MateView 的揚聲器自然不會讓人失望,它被集成在支架之中,內置有兩顆 5W 功率的全頻揚聲器,擁有 28cc 獨立大音腔。
實際感受下來,可以明確感知到低頻表現非常強勁,看電影時效果澎湃,是一顆名副其實的「小鋼炮」,而且它的出音面積也不小,還是正面朝向,極具沉浸。
對於經常開線上會議,還有在家辦公的人來說,麥克風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華為 MateView 還內置了雙麥克,最遠拾音距離可達 4 米,而且還有演算法配合,可以對環境噪音進行降噪和迴音消除,提供了完善的音頻收錄體驗。
傳統品類中的「新物種」
售價方面,華為 MateView 的價格為 4699 元。此外,華為這次還推出了另一款 34 英寸的寬屏顯示器 華為 MateView GT,它的定位偏向於遊戲電競等場景,擁有更寬闊的視野,支援 165Hz 高刷新率,還配備了氛圍燈和一些強大的遊戲輔助功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各個渠道預約了。
華為 MateView 作為華為入局顯示器領域的首款產品,改變了我對顯示器的固有認知,但又符合我對華為的認識。
我們可以發現,「連接與協同」已經成為華為產品共同的主題,相比起在硬體上鑽牛角尖,突破現有產品思路,站在更高維度上去思考產品,已經成為了華為獨有的優點。
華為 MateView 此次從高端入局也符合華為一貫的產品路線,相信在未來,依靠著強大的軟硬體研發實力,華為 MateView 的產品線和功能都會更加豐富,而諸如「生產力屏」、「多設備協同」、「無線連接」等特性也會逐步下放至更親民的產品。
雖然生在傳統品類,但作為「新物種」的華為顯示器未來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