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孱弱」的知乎!正在偷偷發育
5 月17日(美東時間),知乎公布截至2021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這亦是知乎上市以來首份財報。
不可否認,知乎上市破發後市場不乏唱衰之聲,而這份財報恰好能捋一捋知乎價值幾何。
知乎的真實「三圍」
首先,成長能力不俗。
財報顯示,知乎第一季度營收4.7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4.2%,超市場預期4.61億元。得益於此,昨日知乎美股盤前漲超6%,報8.50美元。
至於盈利結構,該季度知乎三大主營業務(在線廣告、付費會員、商業內容解決方案)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
其中,線上廣告業務在該季度收入為2.14億,同比增長70.1%;付費會員業務收入1.27億,同比增長127%,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月付會員數達到400萬,同比增137.8%;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業務,收入1.21億,同比去年一季度增幅超過100倍。
另外,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數據是,該季度知乎線上廣告收入佔比從去年全年的62%降至45%,付費會員(收入佔比26%)、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收入佔比25%)和其他業務(收入佔比4%)收入佔比總和攀升至55%。說明知乎多元化商業布局初顯成效,以內容為驅動來做用戶和商業增長,其價值自然會被市場所認可。
對此,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亦表示,「得益於以內容為中心的增長和商業模式,我們在第一季度取得了強勁增長並交付了一系列穩健的業績」。
其次,經營情況持續改善。
財報顯示,知乎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8500萬,同比增長37.7%;早前公布的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知乎平均MAU為7570萬,一季度月活增長930萬。
最後,盈利能力下降。
財報顯示,知乎第一季度毛利潤為2.73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增長248.5%,毛利率提高至57%,而2020年同期為41.6%。主要因為寬頻、伺服器等營業成本並不會隨著營收規模擴大而大幅提升,從而導致毛利率提升。
不過,知乎本季度凈虧損3.247億元,同比擴大61.3%;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第一季度調整後的凈虧損為人民幣1.936億元,同比擴大19.7%。這主要源於知乎為拉動用戶增長,加大市場投放力度,導致營銷費用同比增長近3倍(去年1.25億元,今年3.46億元)。營銷費用增長遠高於用戶增長,說明知乎市場投放效率比較低。
不過,知乎該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54.2%)五倍於用戶同比增長(37.7%),說明知乎在用戶轉化上,相當成功。
而且,營收和虧損同時呈現擴大趨勢,恰恰說明知乎在「長身體」。
看似「孱弱」,實則在發育
毫無疑問,知乎是當下中國最大的問答式在線社區。然而,這款註冊用戶超2.2億、MAU超8500萬的互聯網產品,2020全年收入只有13.52億元。
其營收處在什麼水平大家可能沒有直觀感受,橫向對比下這一批互聯網新貴就清晰了——去年,字節跳動廣告營收在1500億元上下,快手營收587.8億元,B站營收120億元,而知乎只有13.52億元。
表面看,知乎營業收入僅有B站約11%、快手約2.3%,比較「孱弱」,但知乎的MAU卻接近B站37%、快手15%,也就是說三者最大差異在用戶的ARPU值上(每個用戶的平均收入),而用戶ARPU值和平台商業化程度呈正相關。
時間往前推五年(2016年),周源對待商業化的態度還是:「很多人老是問我們怎麼商業化,我很煩。於是我就帶著一個團隊做了一個商業化的東西(值乎上線),不就賺錢嗎。」
直到兩年前,知乎才正式從公司層面重視商業化,至於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業務直到2020年下半年才規模化運營。所以,知乎在招股文件中只披露了2019、2020兩個財年的業績。
不過,知乎商業化雖然起步晚,但三大主營業務(在線廣告、付費會員、商業內容解決方案)廣義上都可歸類為廣告(輕資產業務),雖然規模尚小,但跑通整個變現邏輯後增長空間非常可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廣告市場總體規模達8674.28億元,如果刨去戶外、央視、電視台等,互聯網大約佔一半,縱使百度、騰訊、字節跳動、快手、B站在前,知乎努努力增長十倍(知乎廣告2019年、2020年收入分別為5.27億、8.43億)完全不是問題。
主要原因分為三方面:
一是去年整體廣告市場疲軟環境下,知乎仍獲得全年46%的增長,遠高於廣告市場大盤;
二是知乎獨佔賽道前提下,其累積的細分行業知識、精準的行業觀察甚至媲美維基百科,沒道理比百度還不受待見,稍微放寬軟廣及商業內容解決方案的門檻,增長都會成倍攀升;
三是「雙微一抖」(微信公號、微博、抖音)內容生命周期非常短,而知乎上內容呈現有很強長尾效應,熱門問答會長時間優先展示,企業對於類似競價排名方式的輿情公關需求旺盛。而且,根據知乎招股說明書,商業內容解決方案的整體點擊率是傳統廣告的2倍。
另外,財報顯示,知乎Q1季度平均月付費會員數上升至400萬,同比增長138%,付費會員滲透率4.7%。雖說相比B站8.9%的付費會員滲透率,知乎顯然處於較低水平,但其在內容形式多樣性探索過程中,會進一步提升用戶的付費意願。
比如,知乎去年集齊天時(短影片風口)、地利(問答社區基因)、人和(圖文答主雲集)開始力推影片、音頻內容,正是考慮到影片化趨勢必然衝擊文字沉澱的長尾價值,而知乎作為「素材金礦」恰好能在知識影片領域厚積薄發。
對此,周源在知乎財報電話會議中亦表示:「過去一段時間,社區中影片創作量和消費量都有顯著的提升,一分鐘以上的中影片季度日均上傳量同比漲了 17 倍,知乎影片消費用戶平均影片消費時長同比也大幅增長,增幅超過了 60%。」
寫在後面
張一鳴曾信誓旦旦表示,「傳統意義上的問答基本都是社交模式,存在很多的問題,在我看來這恰恰是人工智慧和演算法可以解決的。」
但字節跳動攻勢最猛的2018年,恰好是知乎增長最快的時候——這邊悟空問答10億補貼創作者並砸重金挖知乎大V,那邊知乎用戶數增長超過 100%,註冊用戶飆升至近 2 億,回答總數突破 1 億條。
對此,去年 6 月,周源在一檔談話節目中曾提及悟空問答與知乎的競爭時說道:
「知乎從來不會把用戶當成一種內容生產的方式,再去把它換成一個廣告收入。我們希望能夠搭建一個更好的平台去幫助大家認識世界,能夠持續迭代,最終的評判標準是用戶是否能夠變成這件事情里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畢竟,在知乎獨特社區氛圍里,內容生態有很強的領域拓展性,高品質內容能以極低成本在不同場景下滿足不同用戶群需求,並在用戶價值認同前提下提升互動及忠誠度。甚至,現在大多數平台被各種價值觀、立場裹挾了社區文化及氛圍,而知乎最大的價值在於自由,即對年輕聲音和豐富閱歷的認同感,它除了講述和記錄還給予每個用戶一個表達的出口。
反觀悟空,靠「撒幣」推出來的運營數據不過是在用錢買回答、用回答錨定價值,其根本無法和知乎多年沉澱的多維度激勵、好友關係鏈條抗衡,至少在社區產品上「鈔能力」無法一蹴而就完成優勢積累。
不過,知乎想在資本面前正名,必須要加快商業化進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