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從沉迷充電頭開始?我們來聊聊電動螺絲刀
今天先給大家玩一個無限套娃。
日前,充電頭網發布了一條微博:「中年男子的真實寫照,你也是這樣的么? ????」
配圖如上——一個遊戲論壇的部落客在論壇看遍世間萬象,發現還有人沉迷充電頭。
頭網的微博評論區立刻炸了,大家都表示充電頭很好很有意思,自己有多少多少個什麼的。
從遊戲圈到數碼圈,大家說說笑話,玩玩梗也就算了。
萬萬沒想到,遊戲圈又接回去了,BB姬發了一篇推文「中年男子的真實寫照,從沉迷充電頭開始」。
嗨,這不是搶我們台詞嘛,小編想說的人家都說了,厲害!
好的內容總會有人認同,遊戲圈數碼圈大家繞來繞去的套娃確實挺有意思。
但是評論區更有意思,「總有一天,所有人都會控充電頭的」就不說了,必然會實現的事兒。
還有人評論:「這幾年沉迷於收集工具……越多越多……」,心理歷程賊像我一朋友,一激動點個贊。
這也給我靈感了,為啥不寫寫男性鍾愛的各種工具呢?我看電動螺絲刀就是很好玩的物事,很多人即使不用也會買一些收藏。
螺絲——人類第一大發明
2000多年以前,第一個描述螺旋物的人是阿基米德。有人說可能是埃及的能工巧匠設計的,用作尼羅河的灌溉。
500多年以前,歐洲最早出現作為扣件的金屬螺帽和螺栓,都是在簡陋的木製車床上用手工製成的。
1836年,亨利·M·飛利浦為十字槽釘頭的螺絲釘申請了專利,這標誌著重大技術進展。到了19世紀,製造機器建造房屋的木材,已可用金屬的螺栓和螺帽代替。
螺絲在工業上負有重要任務,只要地球上存在著工業,則螺絲的功能永遠重要。螺絲是千百年來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共同發明,按照應用領域來看,它是人類的第一大發明。
作為螺絲的最佳拍檔,螺絲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誇張地說,「人類第一大發明」這個名頭有一半功勞可以歸於背後的螺絲刀。
隨著工業種類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螺絲和螺絲刀也逐漸豐富,光「頭型」就可以分為一字、十字、米字、星型、方頭、六角頭、Y型頭部,再加上各種長度,不同規格的螺絲刀讓人眼花繚亂。
其中,電動螺絲刀因為其配套性、高效率等原因逐漸脫穎而出,在高端螺絲刀產業佔據一席之地。
男人至死是少年
螺絲刀再怎麼有用,電動螺絲刀再怎麼舒服,但也只是工具呀,這玩意兒哪裡好玩了?
有些事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像手工耿剛開始的時候只是認認真真地做一些「沒用」的東西,還是有一堆人圍著看。除了搞笑以外,還有一個原因——男人至死是少年。
所以我們可以搬個小板凳,帶著孩子看挖掘機辛勤地工作。某種意義上,這是男性特有的對力量和工具的崇拜。人類多少年的進化之中,男人多承擔打獵、戰鬥挖土方這些極度依賴力量的任務,這種本能深深地刻在DNA里。
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我們可以使用越來越豐富、多樣的工具,生產力大大提升。大的生產系統我們很難全部看到,但螺絲刀這種最常見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工具卻是家家都有。
因此,螺絲刀這種體現工業感和效率的東西,是不是就能激發我們DNA里對力量和工具的崇拜。大家觀察到的那種「天天拿個螺絲刀老想拆這兒卸哪兒」,就是這個道理。
電鑽始祖
螺絲刀固然好,但是真「擰」起來,也要費不少勁。當年買了個小書桌,用店家自帶的小起子(螺絲刀)擰到虎口疼。渾身大汗的我無比地想念我不知道在哪裡的電動螺絲刀。
後來講起來這件事,有朋友說起不知道電鑽和電動螺絲刀有什麼差別,好像都可以拿來擰螺絲。這傢伙給我問懵了,感覺倆有點淵源,工作原理也挺像的,還真沒了解兩者是什麼關係,就去查了查:
1895年,德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直流電鑽,世界電動工具就此誕生。這台電鑽重量14公斤,外殼用鑄鐵製成,只能在鋼板上鑽4毫米的孔。
隨著全球工業的發展,電鑽也在進化,逐漸有了手電筒鑽、衝擊鑽、錘鑽之分。其中手電筒鑽的功率最小,使用範圍僅限於鑽木和當個電動螺絲刀用。
到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因電池價格降低,充電時間也縮短,電鑽在歐美、日本得到廣泛使用。並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細分出電鑽,螺絲刀,砂輪機,電錘等10多個品種。
簡而言之,電動螺絲刀其實就是電鑽的一種,也是電鑽和螺絲刀結合發展的產物。因為使用場景和具體用途的變化,逐漸有了自己的專屬名稱。
DIY燃起爆點
剛才我們提到歐美、日本廣泛使用電動工具,其實和這些地區的DIY進程有一定關係。
上世紀60年代前後,DIY在西方興起。眾所周知,發達國家的人工勞務費都比較貴,很多時候人們寧願自己動手。久而久之,歐美這些有錢有閑的人就形成了這種習慣,不依靠或聘用專業的工匠,利用適當的工具與材料進行居家住宅修繕等,稱之為DIY。
在DIY的概念形成之後,也漸漸興起一股與其相關的周邊產業。除了各種教學指南外,各種家用電動工具也發展起來,其中可調速、可控速的電動工具最為熱門。其中的重要品類就是電動螺絲刀等,畢竟DIY雖然快樂,但是擰螺絲還是有些痛苦的。
這裡要插一句,在中國,雖然很多人也熱衷於自己組裝各種各樣的產品,但DIY這個詞卻朝著「個人電腦組裝」的方向去了。不管是大陸,還是港台地區,提到DIY,大家還是先想到裝機佬。不得不說,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背後既有時代的印記,也有中外文化的差異。
不管是住宅修繕、製作器物,還是電腦組裝,擰螺絲都是少不了。國外的工具巨頭早就開發出各種豐富的電動螺絲刀產品,風靡各國用戶。
中國這邊,改開之後,很多國外的大品牌湧入,因為走過一遍發展歷程的他們知道中國電動工具市場的潛力有多大。畢竟十幾億人口在這兒,大基建即將展開,對於國外品牌來說,只要能進入這個市場,多少都能分一塊蛋糕。
比如大名鼎鼎的國際巨頭德國BOSCH博世電動工具,落地浙江杭州;日本牧田電動工具落地江蘇崑山;日本日立電動工具在上海合資成立上海日立「龍牌」,在廣東番禺和福建合作生產「閩日」牌電動工具;美國得偉電動工具落地江蘇蘇州;「喜利得」電動工具落地廣東湛江……直到當下,很多品牌仍然在線上線下熱銷。
螺絲刀也有消費升級?
世事變幻,商業更缺少常青樹,電動螺絲刀行業既有「老兵」,也有新秀不斷挑戰。
尤其是當小米推出電動螺絲刀,雷軍大佬親自推薦時,明眼人都知道這個小行業要有大風浪了。
小米的米家品牌推出了兩款,小的叫電動精修螺絲刀,可以為手錶、相機、遊戲主機、筆記型電腦、手機、無人機以及掌機等服務。結合小米以手機起家的背景來看,這是對智慧設備修理市場的精準預判。
而銷量證明了米家電動螺絲刀的成功,這玩意兒不光修理師會買,就算沒有需求的人也會購入——萬一哪天就遇上了,又不貴,還蠻精緻的。
京東京造、網易智造等代表新消費新製造的「大廠硬體品牌」也迅速跟進,推出了對應產品。甚至連得力都來湊熱鬧——沒錯就是做辦公產品的得力——也有電動螺絲刀產品。
不過這些大品牌因為在這個行業沒有太多積累,大多是與專業品牌進行合作。以京東京造為例,圖中無貨的產品是與WOWSTICK合作;左邊的黑色產品則冠以「京東京造 x HOTO」之名。
不管是WOWSTICK,還是小猴HOTO,抑或是zai Hause、AKKU安酷,這些品牌都表現出一種與傳統巨頭不同的氣質。
筆者認為是產品在外觀、功能性以及專業性上做到了平衡,更適合品牌受眾對這類產品的需求——使用與把玩收藏都要。
充電頭網總結
從實用性到文化,關於電動螺絲刀咱們也扯了一大圈。今天我們沒有分析市場、技術細節等「硬核」內容,只是從男性的興趣說起,分析了電動螺絲刀流行的原因。
總的來說,電動螺絲刀是一種半剛需產品,既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象徵,蘊含著建設一切的熱情,也是把玩、收藏工具文化的象徵。
當螺絲刀轉動,嗡嗡聲響起,似乎心也安定下來,沉浸在另一個規則世界中,一切都這麼秩序井然。所以,你會愛上電動螺絲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