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後!切爾諾貝利有新情況:核反應堆竟再次陰燃

據外媒報道,35年前,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現在,裂變反應再次在深埋在損毀的反應堆大廳內的鈾燃料堆中陰燃。

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核材料化學家Neil Hyatt表示:「這就像燒烤爐里的餘燼。」

位於烏克蘭基輔的核電站安全問題研究所(ISPNPP)的Anatolii Doroshenko上周在討論拆除反應堆時報告介紹稱,感測器正在追蹤從一個無法進入的房間流出的不斷增加的中子–這是一種裂變的訊號。ISPNPP的Maxim Saveliev表示,雖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他們不能排除事故的可能性。

Saveliev稱,中子數量正在緩慢上升,這表明管理人員仍有幾年的時間來找出遏制威脅的方法。而他和他的同事們提出的任何補救措施都會引起日本的強烈興趣,因為日本正在應對10年前福島核災難的餘波,Hyatt指出:「危險程度差不多。」

核廢墟中自我維持的核裂變或者說臨界狀態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切爾諾貝利。1986年4月26日,當4號反應堆的部分堆芯熔化時,鈾燃料棒、它們的鋯包層、石墨控制棒及傾倒在堆芯上試圖滅火的沙子一起熔化成熔岩。

放射性物質流入反應堆大廳的地下室並硬化成所謂的含燃料材料(FCM),其中含有約170噸放射性鈾,這佔了原始燃料的95%。

305/2的輻射水平使人們無法靠近並安裝感測器。在核碎片上噴洒硝酸釓無法實現,因為它是被埋在混凝土下面的。現在的一種想法是開發一種機器人,它可以長時間承受強輻射以在FCM上鑽洞、插入硼柱,其功能就像控制棒,可以用來吸收中子。

危險並未解除: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再次陰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