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極限暗光拍攝體驗:進光量提升40%的RYYB感測器才是正解

  • 2019 年 12 月 12 日
  • 資訊

因為感測器(CMOS)尺寸和鏡頭光圈大小的限制,手機的相機模組往往進光量小且感測器單位像素麵積不大,所以暗光拍攝對於手機一直是硬傷。即使廠商可以靠提高感測器的感光度(ISO),來實現暗光環境下畫面亮度的提升,但後果就是感測器會收到更多的雜訊,從而產生更多的噪點,提高亮度的同時,畫面品質卻大大下降。

但是對於手機在暗光下的拍攝,我們也並非毫無辦法。手機廠商針對暗光拍攝,分別從軟體硬體方面,研究出了許多改善措施。比如軟體層面,現在就有各種超級夜景技術。通過拍攝多張短曝光照片合成,實現不遜色於專業相機的夜間成像效果。但是對於極限暗光下的攝影來說,這個技術還是顯得力不從心,畢竟一張超級夜景照片就需要至少4——5秒的時間生成,攝影動輒每秒60幀的處理量是巨大的,手機SOC難以承受。

手機極限暗光拍攝體驗:進光量提升40%的RYYB感測器才是正解
最初 手機廠商採用黑白鏡頭輔助主攝的雙攝方案 改善暗光拍照的畫面表現

而硬體層面,廠商更多的是從鏡頭 、從感測器本身入手。既然手機的尺寸決定了光圈、感測器尺寸都難有大幅度的提升,濾光片的優化似乎是目前來看最簡單直接的提升進光量的而方式。像在華為P9上,就有黑白鏡頭加主攝的組合,黑白鏡頭直接丟掉了濾光片,進光量非常高,可以記錄更多的明暗與畫面細節,再與主攝的彩色畫面合成,實現暗光下的細節、亮度、畫質的均衡

手機極限暗光拍攝體驗:進光量提升40%的RYYB感測器才是正解
RYYB陣列將綠色濾光片換成黃色 進光量有了近40%的提升

而現在,黑白鏡頭其實已經不太多見了,一方面超級夜景之類的軟體演算法已經能夠勝任夜景拍照,另一方面主攝在暗光拍攝方面有個更好的選擇。全新的RYYB感測器,與一般感測器濾光片採用的RGGB的拜耳陣列不同,將原本的綠色濾光片替換成黃色,相當於紅色綠色兩種光源都可以進入,有了額外的紅色光源進入,進光量提升接近40%,更加方便極限暗光條件下的拍攝。我們可以看到,在RYYB感測器的反演算法成熟以後,黑白鏡頭的作用也被其取代,讓廠商可以將更多的像廣角、長焦鏡頭放置到十分緊張的手機空間之中。

僅就紙面數據來說,採用RYYB濾光片的感測器,其進光量是同等規格RGGB濾光片感測器的140%,然而實際效果究竟如何,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測試一探究竟。

筆者本次採用了榮耀V30 PRO和某Android旗艦機進行對比。榮耀V30 PRO使用的CMOS是索尼IMX 600,單像素達2μm(四合一),採用了RYYB陣列外加f1/1.6的大光圈。作為對比的某Android旗艦,主攝CMOS是在旗艦機中很常見的IMX 586,單像素1.6μm(四合一),傳統的RGGB陣列,光圈同為f1/1.6。我們在極限暗光下攝像比較二者的畫質區別。

手機極限暗光拍攝體驗:進光量提升40%的RYYB感測器才是正解
極限暗光攝影對比

手機極限暗光拍攝體驗:進光量提升40%的RYYB感測器才是正解
極限暗光攝影對比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作為對比的IMX 586,在暗光環境下一片漆黑,除了遠處的燈光能記錄下畫面外,暗處幾乎無法辨別。而採用RYYB陣列的IMX 600在暗光環境下堪比夜視儀,依然能夠記錄下周圍環境的景物,40%的進光量帶來的提升可見一斑。

手機極限暗光拍攝體驗:進光量提升40%的RYYB感測器才是正解

相較於傳統的標準拜耳陣列,RYYB陣列對於手機暗光下的成像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想要手機的暗光成像能力提升,或者說以當下的技術水平,想要在手機那緊湊的空間中進一步提高感測器的進光量,或許RYYB陣列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