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8歲博士才畢業!如今靠賣電池成了香港新首富

香港首富,現已易主。

根據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實時數據,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身家現為345億美元,已經超過李嘉誠,位居香港地區第一,全球第39位。

他38歲博士才畢業!如今靠賣電池成了香港新首富

事實上,這已非曾毓群首次登頂。早在今年1月初,曾毓群就曾以353億美元身家登上香港地區富豪榜首位。

背後原因,自然與新能源汽車在過去一年裡的騰飛起勢直接相關。

要知道,隨著特斯拉股價的一路飆升,馬斯克甚至在今年年初撼動了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佔據4年的首富地位。

而根據此前發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在過去一年裡財富增長67%,蔚來創始人李斌的財富變化更是達到了900%。

但曾毓群和他的寧德時代,到底有些不同。

不止是曾毓群本人,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寧德時代有多達9人位列其中。這一數量甚至超過了Google、Facebook。

「賭性堅強」曾毓群

所以,新香港首富——寧德時代背後的寧德人曾毓群,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賭性更堅強」是曾毓群辦公室的一幅字,這幅字背後還有一個美團王興講過的故事:

一個做早期投資的朋友走進曾毓群的辦公室,看到這幅字的時候調侃,「為什麼不掛愛拼才會贏呢?」

而曾毓群正色道,「光拼是不夠的,那是體力活;賭才是腦力活。」

他38歲博士才畢業!如今靠賣電池成了香港新首富

而他的人生軌跡也很好地詮釋了這幾個字。

曾毓群出生於福建寧德,1985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上海交通船舶工程系,妥妥的學霸。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福建的一家國企上班,不過只幹了三個月,曾毓群就賭了人生的第一把:放棄鐵飯碗,南下東莞打工。

當時的廣東,是改革開放最活躍的地區。他來到了一家隸屬於日本新材料巨頭東京電氣化學工業株式會社(TDK)的全資子公司——生產硬碟磁頭的新科實業有限公司當技術工,用了十年時間成長為這家外資廠最年輕的技術總監,也是第一位大陸籍的技術總監。

更重要的是,曾毓群突出的才華和能力讓他在這裡結識了一起創辦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另外兩位合伙人:梁少康和陳棠華。

於是,這就促成了曾毓群的第二次賭:1999年加盟ATL,成為主要合伙人之一。

公司成立初期,ATL只生產硬碟、磁頭、數碼錄像機這類成熟的產品,在接受其母公司TDK(東京電氣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注資後,ATL開始圍繞鋰電池領域「二次創業」。

2008年,ATL成長為了中國鋰電池行業數一數二的龍頭公司。

當時,國家政府嘗試用政策加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廣新能源汽車產業,試圖在接下來的汽車產業中彎道超車,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動力電池。

ATL嗅到了機會,但是受制於法規,外資電池企業被擋在了補貼的高牆之外,曾毓群提出將研發部門獨立出來,卻遭到了公司高層的反對。

於是,曾毓群賭了第三次,創建寧德時代。

2011年,他與時任ATL研發副總的黃世霖牽頭成立了如今的寧德時代有限公司,總投資超2億美元,並在家鄉福建寧德建設佔地面積500畝的鋰離子電池工廠。

之後,正如大家所見,寧德時代逐漸開啟「開掛」模式。

2016年第一輪對外融資後,寧德時代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估值上漲600億,2018年再以閃電速度登陸創業板。

同年,寧德時代以6.5GWh的裝機量繼續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42%,並連續4年全球市場佔比第一。

而曾毓群除了在商業上遊刃有餘,在專業學習上也一直在前進。

2001年,他於華南理工大學獲得電子與資訊工程系碩士學位,2006年於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獲得博士學位,並師從中國鋰電池領域泰斗級人物陳立泉。

寧德時代,有何不同

曾毓群的登頂,自然是寧德時代之功。

那麼寧德時代作為一家2011年才成立的「後起之秀」,又是如果迅速走到今天行業龍頭的位置上的?

一方面,是天時地利。

前文也談到,寧德時代並非曾毓群的初次創業。

在1999年,曾毓群和梁少康、陳棠華一起,在香港成立了ATL。ATL專門生產用於手機和筆記型電腦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可充電電池,還是蘋果的iPod、iPad和Macbook的電池供應商。

2011年,曾毓群決定將ATL的汽車動力部門打包剝離出來,成立一家純中資公司,也就是寧德時代。

他38歲博士才畢業!如今靠賣電池成了香港新首富

彼時,曾毓群是看準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認定車載動力電池的需求有逐年擴大的趨勢。

並且,在2011年,政府將使用外資動力電池的產品剔除出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目錄,這使得今天寧德時代最大的外資競爭對手LG、松下等降低了競爭優勢。

在這樣的機會之下,一年之後,寧德時代拿下了來自寶馬的訂單。

在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5周年活動上,曾毓群在與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的對話中談到: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的運氣是比較好的,我們一開始做動力電池的時候,就是跟寶馬合作。寶馬本身是國際化的公司,所以你的產品在他的中國產品中可以用,在他的德國產品中也可以用。

此後,寧德時代為華晨寶馬旗下首款純電動SUV「之諾1E」開發了動力電池系統,同時打通了動力電池研發、設計、開發、認證、測試全流程,成為當時唯一一家進入跨國汽車企業動力電池供應鏈的中國企業。

而這一次合作,也使得寧德時代打響了自己的名頭,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得到了諸多中國車廠的認可。

天時地利,到此還未完。

2015年,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寧德時代成為首批入選的企業之一。

事實上,在當時,比亞迪的電池技術尚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穩居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第一名。但比亞迪奉行自給自足,「電池暫不會對外出售」,錯過了最佳的擴張時機。

另一方面,是人和。

寧德時代的崛起,與「三元鋰電池」不無關係。起初,中國電池企業主要押注磷酸鐵鋰市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曾判斷:「比亞迪只有做車載磷酸鐵鋰電池,在世界、在中國才有出路。」

他38歲博士才畢業!如今靠賣電池成了香港新首富

但曾毓群卻在寧德時代創立之初,就在磷酸鐵鋰電池之外,押注了三元鋰電池的研發。這一方面避開了與比亞迪的直接交鋒,另一方也為後來政府的扶持打下了基礎。

或許也與曾毓群的「賭性堅強」有關,寧德時代的技術路線在外界看來,稱得上激進。據AI財經社報道,內部工程師就曾表示,在別家認為很可能失敗、不予立項的研發路線,在寧德時代很容易獲批。

根據寧德時代2020年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寧德時代擁有研發技術人員5592名,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擁有2969項境內專利及348項境外專利,正在申請的境內和境外專利合計3454項。此外,寧德時代目前也已經投入金屬鋰電池、全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下一代電池研發。

天時地利人和,到了2017年,寧德時代的崛起已成大勢,還拿下了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冠軍之座。

2018年,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

2019年,寧德時代與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達成合作。並有分析稱,特斯拉與寧德時代的合作將不局限與上海工廠,特斯拉在柏林的工廠也有可能用上寧德時代的電池。

目前,寧德時代已經連續4年排名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首位。

根據韓國新能源分析機構SNE最新數據,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電動車電池能耗為47.8GWh,同比增長127%,其中寧德時代一季度大幅增長為主要推動力。

數據顯示,該季度寧德時代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320.8%至15.1GWh,市場佔比從2020年全年的25%進一步擴大至31.5%。

截至發稿,寧德時代總市值為9042.3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50%。

「10年後剩下10家車企,70%會來自中國」

曾毓群的「野心」,或許還不止於寧德時代。

在紀念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5周年企業家高端對話上,他和校友沈南鵬還發生了這樣一段有趣的對話。

當沈南鵬問道,「假如說10年以後(車企)剩下10家,這十家裡面有多少家來自中國?」

曾毓群毫不客氣地說:「我覺得70%會來自中國。」

創業公司,確實美國和中國是最適合創業的。美國有特斯拉,跟(特斯拉)的創始人談完以後,覺得他們很有耐心也很有激情,而且做事講方法,思路也都很對。美國和中國的新的製造業、智慧化的製造業,是最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