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蘋果又一次把華爾街嚇壞了。

先前我們提過,蘋果在2020年的疫情里逆勢增長,把一眾不看好分析師的臉都打得老腫。

在2021年第一季度,蘋果業績再創出歷史新高;在疫情漸漸緩和、以及最大對手華為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一眾分析師對蘋果新一季度也相當看好,本來估計最多會出現32%的巨大增幅。

但沒想到仍然是低估了蘋果的吸金能力。

在2020年第二季度,蘋果再創歷年第二季度的業績新高,並創出了自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長率。

驚人的增長率

先來看看概況;蘋果在這年度,所有關鍵的業績指標均超出華爾街預期,幾乎可以說是毫無死角。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營收高達895.8億美元,而由於毛利和運營利潤也達至新高,所以蘋果本季度的盈利能力也同樣創出第二季度的歷史新高。

歷史新高並不嚇人,嚇人的是營收金額已遠高於前年(2019年)的第一季度,而毛利潤和運營利潤,更高於去年(2020年)的第一季度。

要知道蘋果歷年的第一季度(九至十二月),屬蘋果最旺的一季,往往一個季度就佔了蘋果全年營收大約40%;而每年的第二季度(一至三月)業績,往往就會大幅下滑,出現約40%左右的環比下跌。

可是蘋果這一季度的盈利能力,居然比去年的旺季還要賺錢。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蘋果歷年業績(2012~2021),請注意這裡僅羅列第二季度的業績。

關於蘋果的利潤率,有兩點相當值得一提。首先,蘋果的毛利率,在2012年以降一直相當穩定地保持在38%~40%,但今年卻出乎意料地飆升4.2%,突破40%的大關。其次是先前Odin 曾提到,蘋果近年研發支出激增,一直擠壓著其運營利率;但沒想到本季度的利潤率止跌回升。

榮耀的趙明曾說,中國硬體公司綜合硬體凈利潤率能夠達到5%的公司,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但蘋果的硬體毛利率已進一步增長達到36.1%,而運營利率高達30.7%。

想像一下,蘋果的吸金能力有多可怕。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但更驚人的是增長率。從上圖可見,在2012年以降,蘋果的增長明顯放緩,近年雖然重拾增長動力,但仍然只是10~20%左右的同比增幅。但本年蘋果營收增幅居然達到53.7%,運營利潤增長達114%。這個增幅是自蘋果在2012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增幅。

為什麼蘋果這一季度實現如此驚人的反彈?我們先前提到,去年1~3月全球各地分別爆發疫情,所以去年同期蘋果的業績其實不算很理想,特別是iPhone業績更出現同比下降,逼使他們急忙在二月發出盈利警告。但本季全球疫情開始緩和之外,消費市場略有改善,使業績出現大幅增長。

另外,還有兩個原因:蘋果各項業務的大爆發,以及大中華地區的快速增長。

各項業務大爆發

首先我們看看蘋果各項業務的表現。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蘋果歷年業績(2012~2021)(百萬美元),請注意這裡僅羅列第二季度的業績。

第一個關鍵,在於iPhone業績大幅反彈(上圖),增長率高達50%,是2012年以來最高的增幅。為什麼iPhone突然在本季度大爆發?庫克在財報里歸功於5G的換機潮(Idothinkthatthe5Gcycleisimportant)。Odin無法判斷5G對iPhone銷量有多大影響,但估計我們先前提到 iPhone 12延期,也會一定程度上使iPhone的銷量旺季,往後略為延後,導致本季度iPhone 12的銷量大爆發。

但更有趣的情況,是iPhone的銷量和平均售價。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iPhone歷年銷量與平均售價(2012~2021),請注意2019年以後的數據,均基於IDC的報告。

在蘋果發表本季財報不久,多家調查機構也發表了本季度智慧手機銷售數據,IDC預計 iPhone銷量約5520萬台,同比增長50.4%;而 Canalys預計增幅較低,約為5240萬台,同比增長41%。

Odin以較樂觀的IDC數據作為基礎,計算iPhone的平均售價;儘管IDC的基數較高,但本季度的iPhone的平均售價竟然高達868.44美元,是iPhone發表以來的歷史新高(上圖藍線)。

庫克在財報會議里曾提到,本季度最好賣的iPhone,仍然是中端的iPhone 12,但他表示高端的Pro系列,需求依然強勁,從上述iPhone售價數據看來,Pro的需求真的相當驚人。蘋果本季度的毛利率大幅提升,看來也與高端手機賣得太好有莫大關係。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iPhone、iPad和Mac歷年業績同比,請注意這裡僅羅列第二季度的業績。

可是,儘管iPhone大賣,但iPhone的營收仍然僅占蘋果53.5%,以往的「iPhone依賴症」並沒有複發,個中最大原因,是Mac和iPad的銷量也同時大爆發(上圖)。

要知道近年Mac和iPad的業績並不太理想,但我們曾提到去年疫情爆發後,在家上學和辦公的需求激增,導致電腦和平板設備銷量大爆發。

與此同時,去年蘋果發布新版的M1晶片版的Mac發布後叫好叫座,但銷量要到這季度才進入高峰期,也進一步促使蘋果的業績增長。

至於近年備受華爾街關注的兩大增長業務:服務與可穿戴,相比之下就沒有這麼亮眼。

服務板塊還好,今年的營收已接近170億美元,吸金能力不但可以與十年前的iPhone相比,而且每季度還在保持15%~20%的環比增長幅度。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可穿戴歷年業績同比(2016~2021),請注意在2017~2019年的數據被記錄為「其它產品」。

問題在於可穿戴業務。蘋果在2016年推出AirPods,旋即大受歡迎,成為蘋果業績增長的另一重要引擎。但進入2021年開始,蘋果的可穿戴業務開始明顯放緩;儘管本季度的可穿戴業務收入,仍然高達78.36億美元,但增長已由早年的雙位數字,回落至單位數字。

早前有消息指出,蘋果已感到AirPods增長放緩,所以砍了訂單;此外也一直有消息指出,蘋果正在準備推出一款廉價的AirPods。

從這個角度看來,真無線耳機野蠻增長時代快將過去,還在糾纏於耳機市場的Android廠商,看來不得不提早準備。

中國與海外市場

蘋果本季度快速增長的另一關鍵,在於大中華地區。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蘋果在不同地域的歷年業績(2012~2021),請注意這裡僅羅列第二季度的業績。

從上圖可見,蘋果在本季度也是各地開花,全球爆發性增長。增幅最大的亞太地區,錄得94.2%的增幅,而增幅最小的北美,也錄得34.7%的增幅。

無疑,蘋果在全球各地開花,固然與疫情放緩有一定關係,但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大中華地區。

雖然亞太地區增長同樣急速,但畢竟體量太小,難以與大中華地區相比;雖然蘋果在大中華地區業營收,仍然比北美和歐洲等已發展國家要小。

但Odin也曾提過,蘋果在去季開始已扭轉近年在大中華地區的劣勢,恢復增長。

大家還記得Odin去季說過,蘋果在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接近80億,而這80億就出自大中華地區的業績,從下滑轉為增長。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蘋果在不同地域的歷年業績(2012~2021),請注意這裡僅羅列第二季度的業績。

蘋果在本季度進一步扭轉大中華地區的跌勢,從去年同比-7.5%,激增至今年的87.5%,憑空為蘋果增加了82.73億美元。

而蘋果本季度營895.84億美元,比華爾街預期超出122.2億美元,而蘋果本季度營收增長為312.71億美元。

本季度大中華地區的營收,僅占蘋果營收不到1/5,但營收增長幅度,佔了蘋果本季度營收增長的1/4以上。

大中華地區增長急速,除了是因為去年中國疫情爆發,導致蘋果去年在大中華地區的業績不振,另一個重點,同樣也是眾所周知的華為。去季我們就曾提到,華為在9月受限後銷量急跌,跌倒了華為,吃飽了蘋果。

在這季度也是一樣,但情況更為特殊。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數據整理自:安乎都護府長史

Canalys 今天發表的中國手機市場佔有率里,iPhone在大中華地區的銷量為1200萬台,雖然同比激增49%,但仍然比不上vivo、OPPO和小米。

但從安乎都護府長史在早前發表的「中國手機市場2021年3月零售擋位情況」看(上圖),去季度蘋果在中國主要搶去華為在4000~5000元擋位的手機市場,而在今季則搶去華為最高端的5000元以上手機市場。

那是怎樣的情況?5000元人民幣約為770美元,而8000元人民幣約等於1200美元。

換言之,為什麼本季iPhone的平均售價大幅度上漲?為什麼蘋果的毛利率突然飆升?估計與華為無力守護大中華地區的高端市場,而其他國產手機也無力填補空缺有關。

One more thing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現金流。

早前高調宣布要造車、但又表現出有很多現金造車的小米,他們的期末現金流約為1130億人民幣。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蘋果歷年期末現金流(2012~2021)

但庫克在財報里表示,本季度蘋果「僅有」830億美元(約5380億人民幣)現金流,同比下跌了11%左右(上圖);與此同時,蘋果宣布會推出900億(約583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方案。但另一方廂,蘋果在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投資上,資金不增反減(下圖)。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
蘋果歷年在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投資(2012~2021)

蘋果很明顯有資金造車,但看來沒有明顯要燒錢的跡象。

他們真的要造車嗎?仍然是一個謎。

跌倒華為 吃飽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