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盈利 全靠比特幣?

今天早晨,特斯拉公布了2021年Q1財報並舉行了電話會議。

內容大致可以總結為:

生產量和銷售量均創下記錄,分別為180338輛和184877輛;

Model 3成為全球最暢銷的豪華車;

Non-GAAP凈利潤首次突破10億美元,達到10.52億美元;

GAPP凈利潤達到新高,為4.38億美元,實現連續6個季度盈利;

債務和借貸減少12億美元;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季度末為171億美元;

然而儘管特斯拉的財務數據超出了華爾街的預期,其股價依然按照慣例,盤後開始下跌;從收盤時的738.2美元/股一度降至不足720美元/股。

拋開一些投機者的操作之外,資本和輿論層面不看好Q1財報的幾個核心論點,從過去的「虧損」和「無需求」,變成了「只能通過車價下降刺激需求」以及「依靠碳積分補貼和比特幣賺錢」。

那麼實際情況的確如此么?我們來看看具體的財報。

全靠補貼和比特幣?

先來梳理一下基本數據。

首先是交付量。特斯拉2021年Q1共交付了184877輛車,環比僅增長了2.33%,但同比增長了76%;另外需要注意的是,Q1由於新版Model S/X生產線的準備,舊的版本停產,所以Q1兩款車的生產量為0,銷量僅為2030,環比下降89.29%,同比下降83%,所以對銷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雖然產銷量上升了,但是由於S/X交付驟降,加上Model 3/Y的價格調整,汽車業務營收略有下降;另外由於冬季的影響,和太陽能業務的調整,營收也略有下降。Q1季度特斯拉總營收為103.89億美元,環比下降僅3.30%,同比上漲74%。

但是,儘管車價下降了,特斯拉還是通過降低經營、生產等成本,使得車輛業務利潤率以及整體毛利潤上漲,分別為26.5%和21.3%,環比分別上漲了2.4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同比上漲1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經營利潤率達到5.7%,環比上漲0.3個百分點,同比上漲1個百分點。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總營收雖然微微下降,但車輛業務的利潤達到23.85億美元,環比上漲6.28%,同比上漲82%;整體毛利潤22.15億美元,環比上漲7.21%,同比上漲79%;經營收入為5.94億美元,環比上漲3.33%,同比上漲110%。

所以特斯拉迎來了第六個連續盈利的季度,Non-GAAP下凈利潤為10.52億美元,環比上漲16.5%,同比上漲363%;GAAP下凈利潤為4.38億人民幣,環比上漲62.22%,同比上漲2538%。

當然,此時就會有一個聲音出現,那就是Q1特斯拉通過碳積分補貼拿到了5.18億美元,又通過在Q1賣出部分比特幣獲得1.01億美元的收入,所以得出一個結論,特斯拉盈利能力仍令人堪憂。

乍一看這個好像有幾分道理,如果拋開這些收入,尤其是碳積分收入,那麼特斯拉GAAP下凈利潤可能就是負的了。

但暫且不提這個碳積分補貼,或者碳積分售賣並非是某一國某一政府偏袒特斯拉所設置的,因為這是「碳達峰」「碳中和」的宏觀政策,中國也有同樣的情況。單就特斯拉本身盈利問題而言,應該橫向對比,也就是橫向看這六個季度的補貼以及凈利潤情況。

很明顯,碳積分收入雖然不少,但是季度之間波動不算大,而無論是GAAP凈利潤還是Non-GAAP凈利潤都在不斷上升。


(單位:億美元)

此外,由於特斯拉投入了15億美元進入比特幣(後來Q1賣出了10%),以及德州和柏林工廠的建設,和快速擴張上海產銷能力,致使Q1自由現金流縮水至僅有2.93億美元。

其中經營費用部分,由於S/X新版的研發以及4680電池的推進,研發費用大增到6.66億美元,環比上漲27.58%,同比上漲105.5%;管理及行政費用因為中國方面的人員擴張,略有上漲,達到10.56億美元,環比上漲8.97%。

最後,特斯拉Q1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了171.41億美元,很顯然財力十足。

Model Y成為銷量王?

Q1一般來說是車企全年銷量的最低點,所以依據僅Model 3前兩個季度的交付量接近25萬輛,馬斯克自信的說今年Model 3單一車型的銷量將會突破50萬輛顯然是可能的。

另外馬斯克稱2022年預估Model Y將會成為全球最暢銷的豪華車,年銷量將會突破100萬輛。

他之所以這麼自信,是因為Model Y的銷量增速非常快,在北美市場,去年年中才開始大規模交付的Model Y,在今年Q1季度,僅Model Y單一車型就佔到了所有EV市場的38.1%。

而在中國由於Model Y在1月份才開始慢慢交付,並且還有遠比美國市場競爭對手多的環境;但儘管如此,Model Y銷量上漲的速度也非常明顯。

市場的好評和需求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柏林工廠和德州工廠的建設速度飛快,馬斯克稱2021年底即可開始小批量生產,2022年大規模開始交付。

這兩座工廠在打造之處就考慮到了Model Y生產,所以相關生產設備早早也就開始在廠內調試整備了。

此外,另一個增添馬斯克自信的原因,在於特斯拉自家的置換業務。車主拿舊車來置換購買特斯拉的,其中98%為燃油車,且不少為豪華車。

雖然Model 3通過一降再降的車價,使其對比其他豪華品牌入門車型銷量時有些不武,但如果按照其舊價格來對比,Model 3從誕生到超過其他車型,僅用了3年多一點。

而Model Y從目前銷量結構來看,超過Model 3是一定的,而如果Model 3年銷量穩穩50W,那麼Model Y的年銷量衝擊100W可能性還是有的。

「傲慢」與「安全」

說實話,早晨爬起來聽財報電話會議時,原以為在中國鬧得如此之凶的「剎車失靈」紛爭會在記者提問中出現,結果並沒有出現,倒是有些頗為失望。

不過一位記者問到了美國前幾天那起「疑似自動駕駛碰撞身亡」的事情,稍微能夠揭開一點有意思的事情。

特斯拉是這樣回復的:

「我們一直以安全為第一位,在事情發生後。我們第一時間和NTSB(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以及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合作,任何方面的需求找上我們,我們都提供了支援和幫助。

另外我們上周還和他們做了研究,當時車禍里到底發生了什麼,因為車輛在安全帶不扣的情況下,輔助駕駛系統是會退出並將車輛逐步剎停的;所以我們配合NTSB和NHTSA以及當地警方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發現車輛在行駛時候駕駛座是有人的,然而事故後幾個安全帶鬆開了。目前由於SD卡受損,還未提取出影片影像,在等當地技術部門進行解決,等待他們的報告。

就像我說的,特斯拉一直將安全性擺在第一位,並且希望通過這些事件的數據還原,進一步提升我們產品的安全性。」

稍微對美國執法監管部門有所了解的都知道,他們執行的邏輯是「寬進窄出」,也就是典型的不發現則已,一旦發現罰死企業的方式,過去發生過多次類似的事件了。所以特斯拉作為作為社會和輿論,以及資本非常關注的車企,出大事故後監管部門都會第一時間介入進行調查,而特斯拉也每次都十分配合去提供支援。

反觀中國市場這起「剎車失靈」事件,無論是當事人與特斯拉也好,還是專家、自媒體也好,大家無論說的多麼有理、多麼動人,並不能敲定最終的事實真相。這件事情最終還是要走向國家監管部門、司法部門,才能最終給社會、給消費者、給車企一個交代。

別給我說國家也監測不出來,那笑話鬧得可就有點太大了,這件事國家層面雖然通過各類官媒發聲,譴責批評特斯拉態度,這個沒啥問題,但是白岩松說的那段話才是真理。

既然行業已經走到這個階段,國家應該拿出相對應的辦法和規章,來具體處理這些事情;而不是在輿論上添一把火,不但起不到什麼作用,反而使得這鍋渾水越來越不清楚。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