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南極科考人員發現:長期孤獨或導致大腦萎縮
- 2019 年 12 月 10 日
- 資訊
近日,據外媒報道,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生活在相對孤立和單調的環境中可能會導致某些大腦結構萎縮。
研究人員以德國諾伊邁爾Ⅲ南極科考站9名科考隊員為研究對象,檢測他們在科考前後大腦內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水平,沒有BDNF,海馬區無法建立新的神經聯繫。
科考站位於韋德海附近的Ekstrom冰架上,被寒冷的荒野所包圍,符合教科節中“孤獨”的定義。
研究人員發現,與同性別同齡的未參與科考的人員相比,隊員在科考站居住14個月後海馬區的齒狀回萎縮4%至10%,齒狀回與記憶存儲有關。
與科考前相比,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平均降低45%,科考結束一個半月後仍處於較低水平。
在南極團隊中觀察到的大腦變化與嚙齒類動物的觀察結果相呼應,這表明長時間的社會隔離使大腦建立新神經元的能力減弱,大腦因此作出“用進廢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