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疫苗後會是什麼情況:專家出面說清楚了!
據最新消息,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超過2億劑次。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已連續8周上升,其中上周新增526萬例,為疫情發生以來單周最高,病毒繼續出現新的變種。在堅持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同時,要加快推進新冠疫苗接種,應接盡接,並繼續做好個人防護。
按照專家的說法,接種2劑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2劑之間的接種間隔建議≥3周,第2劑在8周內儘早完成。
接種3劑的重組新冠病毒疫苗,相鄰2劑之間的接種間隔建議≥4周。第2劑盡量在接種第1劑次後8周內完成,第3劑盡量在接種第1劑次後6個月內完成。
對2劑或3劑次程式的疫苗,未按程式完成接種者,建議儘早補種。免疫程式無需重新開始,補種完成相應劑次即可。
不良反應與疫苗特性、個人體質等都有關
王華慶表示,不良反應的產生跟疫苗特性有關,也跟個人體質、個體差異有關。例如,我們建議有免疫缺陷的人原則上不接種減毒活疫苗的,要用滅活疫苗來進行替代。
這就是說不良反應的情況跟它的疫苗特性,還有包括人的年齡因素、健康狀態和既往的過敏史等這些因素都有關係。所以涉及到不良反應的發生,我們也是通過採取一些措施,尤其是嚴重的不良反應,能把這個降到最低的水平,把風險進一步得到控制,讓接種疫苗的人更安全得到疫苗的接種。
接種疫苗後是否需要繼續補打?專家:正在研究
在今天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表示,現在新冠疫苗使用的總體時限在半年左右,各個疫苗廠商,包括各個國家的免疫規劃部門都在研究這些數據。什麼時候需要加強,要根據數據做出科學的決定。「有可能會像呼吸道傳播的其他疾病比如流感一樣,每年需要加強,這有待於最後數據的分析。」
接種新冠疫苗後多久產生抗體?
市疾控中心介紹,根據前期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研究,接種第二劑疫苗大約兩周後,接種人群可以產生較好的免疫效果。接種新冠疫苗後,極少數受種者仍可能出現核酸檢測陽性或發病。
原因主要包括:全程接種疫苗後,個別受種者因免疫失敗而未獲得有效保護,這部分人群暴露於新冠病毒後,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檢出核酸陽性或發病;疫苗接種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產生保護效果,如果這段時間內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檢出核酸陽性或發病;處於疾病潛伏期的患者或無癥狀感染者,即使接種疫苗,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檢出核酸陽性或發病。
疾控部門提醒,這部分人群有可能成為傳染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進行核酸篩查時,新冠疫苗接種證明不能替代核酸檢測報告,市民仍需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