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8中的Optional操作

作者:湯圓

個人部落格:javalover.cc

前言

官人們好啊,我是湯圓,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Java8中的Optional操作》,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文章純屬原創,個人總結難免有差錯,如果有,麻煩在評論區回復或後台私信,謝啦

最近看到有幾個粉絲了(竊喜),多的話我也不說了,歡迎加入我們的榮華富貴大家庭

簡介

目的:Optional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null指針問題,也叫NPE(NullPointerException)

外形:Optional外形酷似容器(其實它就是一個容器),只是這個容器比較特殊,因為它只能存放一個對象,運氣不好的話這個對象還是個null

操作:Optional從操作上來看,又跟前面的Stream流式操作很像,比如過濾filter – 提取map等

下面我們用比較簡單的例子來對比著看下,Optional的一些基礎用法

先來看下目錄

目錄

  1. Optional是什麼

  2. 沒它 VS 有它

  3. 核心操作

  4. 應用

正文

1. Optional是什麼

Optional是一個容器,只能存放一個對象(可為null)

Optional的出現是

  • 一個是為了解決NPE問題(阿里開發手冊也有提到這一點,點擊可直接下載,官方鏈接)
  • 另一個是為了程式碼更加清晰可讀,因為Optional這個名字的靈感就是來自英文optional(可選的),意思就是說這個對象可以為空,可以不為空

2. 沒它 VS 有它

下面我們用舊程式碼和新程式碼來對比著看(所謂的新舊是以Java8為分割線)

案例1:現有C類,我們要提取C.name屬性

public class OptionalDemo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FAULT_NAME = "javalov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傳入null,以身試法  
      getName(null);
    }
    // 取出c.name
    public static void getName(C c){
        // 舊程式碼 Java8之前
        String name = (c!=null ? c.getName() : DEFAULT_NAME);
        System.out.println("old: "+name);
        // 新程式碼 Java8之後(下面的三個操作方法後面會介紹,這裡簡單了解下)
        String nameNew = Optional
            				// 工廠方法,創建Optional<C>對象,如果c為null,則創建空的Optional<C>對象
                            .ofNullable(c)
            				// 提取name,這裡要注意,即使c==null,這裡也不會拋出NPE,而是返回空的Optional<String>,所以在處理數據時,我們不需要擔心空指針異常
                            .map(c1->c1.getName())
            				// 獲取optional的屬性值,如果為null,則返回給定的實參DEFAULT_NAME
                            .orElse(DEFAULT_NAME);

        System.out.println("new: "+nameNew);
    }
}
class C{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C(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省略getter/setter
}

乍一看,好像Java8之前的舊程式碼更合適啊,只需要一個三目運算符

再看Optional操作,發現並沒有那麼簡潔

是這樣的,如果只是一層判斷,那普通的if判斷做起來更方便;

但是如果嵌套兩層呢,比如b.getC().getName()?

下面我們就看下,兩層嵌套會怎麼樣

例子2:現多了一個B類(依賴C類),我們要從對象B中提取C的屬性name,即b.getC().getName()

B依賴C

public static void getName2(B b){
        // 舊程式碼
        String name = (b!=null ? ( b.getC()!=null ? b.getC().getName() : DEFAULT_NAME) : DEFAULT_NAME);
        // 新程式碼
        String nameNew = Optional
                .ofNullable(b)
                .map(b1->b1.getC())
                .map(c1->c1.getName())
                .orElse(DEFAULT_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New);
    }

class B{
    private C c;

    public B(C c) {
        this.c = c;
    }
  // 省略getter/setter
}

這次不管是乍一看,還是一直看,都是Optional更勝一籌

例子3:現多了一個A類(依賴B類),我們要提取a.getB().getC().getName()

A依賴B

等等等,省略號

意思到就行,反正要說的就是單從判空來看的話,Optional肯定是好過三目運算符的(if/else這裡就不舉了,它的嵌套只會更多)

3. 核心操作

因為Optional主要是操作數據(類似資料庫操作),所以我們這裡從數據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這裡我們可以分為三種操作:保存數據、處理數據、獲取數據

相關操作

保存數據

  • (沒有默認值)public static <T> Optional<T> of(T value) :填充 T value 到 Optional 的屬性中;如果 value==null,則拋出NPE
  • (默認null)public static <T> Optional<T> ofNullable(T value) :填充 T value 到 Optional 的屬性中;如果引用為null,則填充null
  • (構造一個空的Optional)public static<T> Optional<T> empty():單純地創建一個數據為null的空Optional,即直接填充null到 Optional 的屬性中【不常用】

處理數據

  • (提取)public<U> Optional<U> map(Function<? super T, ? extends U> mapper) :提取Optional中屬性T的某個屬性值U,並將U填充到新的Optional中並返回
  • (過濾)public Optional<T> filter(Predicate<? super T> predicate) :過濾Optional中屬性T的某個屬性值,符合條件則將T填充到新的Optional中並返回
  • (扁平化提取)public<U> Optional<U> flatMap(Function<? super T, Optional<U>> mapper):提取Optional中屬性T的某個屬性Optional<U>,直接返回

獲取數據

  • public T orElse(T other) :獲取數據,如果數據為null,則返回T other
  • public T orElseGet(Supplier<? extends T> other):獲取數據,如果數據為null,則通過函數式介面other返回一個新的數據T
  • public T get() :獲取數據,如果數據為null,則報NPE【不常用】

上面這些操作中,不常用的就是get()和empty()

其他的就不舉了,這裡主要說下map()和flatMap()

如下圖所示:

map()主要是提取Optional中的屬性C的屬性name,然後再包裝到新的Optional

輸入Optional<C>, 輸出Optional<String>(即Optional<c.name>)

map

String nameNew = Optional
                    .ofNullable(c)
                    .map(c1->c1.getName())
                    .orElse("xxx");

flatMap()主要是提取Optional中的屬性B的Optional<C>屬性中的C的值,然後再包裝到新的Optional

輸入Optional<B>,輸出Optional<C>

flatMap

public class FlatMapDemo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FAULT_NAME = "javalov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etName(null);
    }

    // 取出 b.c.name
    public static void getName(B b){
        C c = Optional
                .ofNullable(b)
            	// 這裡扁平化處理,提取Optional<C>中的C
            	// 如果用map,則返回的是Optional<Optional<C>>
                .flatMap(b->b.getC())
                .orElse(new C("xxx"));
        System.out.println(c.getName());
    }
}

class B{
    private Optional<C> c;

    public Optional<C> getC() {
        return c;
    }

    public void setC(C c) {
        this.c = Optional.ofNullable(c);
    }
}

class C{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C(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省略getter/setter
}

4. 應用

從規範角度來講,是為了程式碼清晰,一看用Optional<T>變數,就知道T可能為null;

從編碼角度來講,主要是應用在非空判斷;但是實際場景的話,有兩個

  1. 沒有用Optional進行包裹的參數:比如上面講到的例子,傳來的參數就是普通對象,我們就需要自己用Optional容器來包裹傳來的參數,然後進行後續操作
// 取出c.name
public static void getName(C c){
    // 自己手動包裝 Optional<C>
    String nameNew = Optional
        .ofNullable(c)
        .map(c1->c1.getName())
        .orElse(DEFAULT_NAME);

    System.out.println("new: "+nameNew);
}
  1. 有用Optional進行包裹的參數:比如資料庫查詢時,我們可以用Optional來包裹查詢的結果並返回,這樣我們分析結果的時候,只需要通過orElse()來獲取,同時還可以設定默認值
// 返回Optional<Car>,通過.orElse(defaultCar)就可以獲取返回值,如果返回值為null,還可以設定一個默認值defaultCar
Optional<Car> selectOne(SelectStatementProvider selectStatement);

總結

  1. Optional是什麼:一個容器,存放一個對象,對象可以為null

  2. 沒它 VS 有它:看場景

    • 如果只是單個的if/else判斷,那就沒它會好點;

    • 如果嵌套比較多,或者本來傳來的數據就是Optional類型,那肯定是Optional合適

  3. 核心操作:不常用的這裡就不寫了

    • 保存數據:工廠方法 of()ofNullable()
    • 處理數據:map(), filter(), flatMap()
    • 獲取數據:orElse()
  4. 應用:主要用在非空判斷,實際場景的話,我們可以用在資料庫查詢語句中

後記

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謝謝

原創不易,期待官人們的三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