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種食物放冰箱會釋放甲醛?看看你家有沒有
- 2019 年 12 月 10 日
- 資訊
冰箱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電器,不管是水果、蔬菜肉類或者是麵食,大家都會選擇放進冰箱里進行保鮮。
但是最近一則名為“別讓白血病接近你,2樣食物可能在冰箱中釋放甲醛”的影片在網上引起大量轉發。
而影片中提到的兩樣食物就是我們常吃的麵條和花生,麵條和花生真的不能放入冰箱冷藏?
這兩種食物真的會滋生(釋放)出甲醛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嗎?趕緊來看
花生放入冰箱會產生有害物質?
影片中提到的“花生不能放入冰箱”其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其實這個觀點本身就比較模糊,只說“會生成有害物質”,但有害物質的具體種類和致毒、致癌機理卻都沒有提出。
所以,不能相信。
網上還有言論說“花生放入冰箱後會產生黃曲霉毒素,有致癌風險”。
其實,黃曲霉毒素的確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和致癌性,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明確列為的“一類致癌物”,但它在冰箱儲存的環境中並不容易產生。
黃曲霉毒素最適合在溫度25℃-33℃、相對濕度80%-90%的環境下產毒,但冰箱的冷藏溫度一般在4℃左右,相對濕度也比較低,並不是黃曲霉菌產毒的適合條件。
反而,將花生放入冰箱中冷藏比室溫儲存更安全,室內溫度較高,產生黃曲霉毒素的風險也比冰箱中更高。
因此,花生可以儲存在冰箱的冷藏環境中。
說完了花生,接下來再來看看麵條。
麵條中真存有甲醛?
事實上,甲醛在麵條(麵粉)、水果、蔬菜、牛奶、水產品等很多天然食物中都存在。甲醛是細胞代謝的中間產物,人體的血液中也有,其他生物體中同樣存在。
身體能夠承受一定量的甲醛,所以食物中本身存在的、儲存過程中天然生成的甲醛也可以被接受。
麵條中存在甲醛,主要是由於麵粉中含有,當然這些是麵粉中天然存在的甲醛,也被稱為“甲醛的本底含量”。
是否存在人為添加甲醛?
有些不法商家可能會添加,甚至會在麵條中添加“吊白塊(甲醛次硫酸氫鈉)”。將吊白塊加入到麵條當中,主要能夠改善食物的外觀品相和口感。那要怎麼辨別麵條中有沒有加入吊白塊呢?
1、關注“顏色”
正常的麵條發白色或者淡黃色,有一定的光澤;而經過吊白塊漂白的麵條一般會呈現深黃色或者灰黃色,色彩黯淡且無光澤。
2、感受“氣味”
正常麵條聞起來有麵粉的固有香氣,而經過吊白塊漂白的麵條會有一股酸臭味,甚至霉變氣味。
但是只要人為在食物中添加吊白塊,不論劑量多少,都屬於“非法添加”的行為。
甲醛的毒性和危害性如何?
甲醛是一種無色但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與水形成的飽和溶液就是“福爾馬林”,一般多用於保存標本,防腐消毒。
甲醛過量攝入到體內,主要危害有:
對呼吸粘膜和呼吸道產生危害,長期大量接觸會增加鼻咽癌的患病風險。
對於消化系統存在較大刺激和危害,導致噁心、嘔吐等;嚴重者會損傷腎功能,致畸致毒;
甲醛過量攝入還會增加多種癌症(包括白血病)的發病風險,對於女性朋友還會增加月經紊亂和不孕問題的發生風險。
麵條放入冰箱更容易揮發甲醛?
一方面,正規渠道購買的麵條,並不會被額外添加“吊白塊等含有甲醛的物質”,非法添加事件僅屬於個例。
另一方面,冰箱中的冷藏溫度(低溫)不利於甲醛的產生和揮發。
所以,這樣的言論只是增強了人們對於某種食物的“恐慌”,不可以相信。
接觸甲醛就會患白血病?
甲醛屬於世界公認的“一類致癌物”,對於人體有多種危害,也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它和腫瘤存在相關性。
如果長期接觸甲醛或者大劑量接觸甲醛,的確有可能會增加患白血病的風險。
但是,“接觸甲醛就一定會患白血病”的理論並不存在,任何毒性物質都有一個致毒、致癌劑量。
所以,這種“恐慌性說法”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
如何鑒別食物是否添加了甲醛?
聞味道:
甲醛具有很強的揮發性,如果麵條或其他食物聞起來有明顯的刺激性氣味或者化學藥品味道,證明該食品存在問題,就不要購買了。
看顏色:
如果食品顏色已經超過了其自身應有的白色,而且體積明顯增大,則可能被甲醛處理過。
如何避免食用添加甲醛的食物?
1、一定要到正規的超市或者大型農貿市場購買食物。
2、食物一定要多樣攝入,樣多量少,儘可能規避食品安全風險。
2、甲醛高溫下易揮發,食物完全加熱後食用,可以降低風險。
綜上所述,花生和麵條可以放冰箱儲存,吃品質有保障的食物也不會得白血病,謠言止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