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芯難求!三星出錢給友商做嫁衣

據媒體報道,供應鏈傳出,三星將大手筆協助聯電擴大影像感測器和面板驅動晶片產能,由三星出資添購400台機器,涵蓋蝕刻、薄膜、黃光、擴散等設備。

這批設備將放置於聯電南科P6廠區,該廠將於本季動工,2023年量產,預計每月產能達2.7萬片,主要生產CIS晶片,以及OLED/LED面板驅動IC,初期將生產28nm製程產品,未來不排除提升至22nm,產品將全部提供給三星。

對此消息,聯電於12日坦承南科P6廠會有新的營運模式,至於合作對象及投資細節還在協商中,不便透露。

這是三星首次尋求與台灣地區晶圓代工廠合作。

供應鏈透露,三星內部去年就開始評估自家成熟製程產能不足的狀況,短期內難以解決,因此有意推動一項對外尋找長期產能合作夥伴的計畫,最終選定聯電。

目前,三星為全球第二大CIS晶片供應商,市佔率達2成以上,僅次於索尼。

由於大部分CIS產品主要集中在8寸晶圓廠生產,而目前多數8寸廠商普遍反映產能吃緊,這為三星爭奪索尼CIS「龍椅」新添了不少阻礙。

從供求上看,CIS晶片自去年四季度起供不應求,今一季度更是傳出缺貨漲價消息。

另一邊,受益於手機用ToF Sensor、工業自動化、車用攝影機等強勁終端需求,CIS晶片市場前景廣闊。

廣發證券預測,只看汽車CIS行業,其2019年市場空間13億美元,未來有望達到54-63億美元。

此前,三星已經開始騰挪產線,將其位於韓國華城的第11條DRAM晶片產線已改建成CMOS影像感測器(CIS)產線,並進入量產階段。

業界人士認為,這筆設備添置費用將超出聯電今年資本支出(約15億美元)。而三星如此「豪氣」是為了反制影像感測器龍頭索尼與台積電結盟。

索尼去年正式與台積電締約,首度將過去幾乎未假手他人的CIS晶片關鍵部分委由台積電代工。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筆電、電視、家電、汽車娛樂系統和遊戲機所需的驅動IC均供不應求,而驅動IC多使用16nm以上成熟製程製造,其中,面板驅動IC更成為這波半導體晶片荒中,被排擠產能最嚴重的產品,三星為確保晶片來源無虞,因而協助聯電南科P6擴產,將能讓聯電擴大營運規模,同時又不擔心訂單問題。

一芯難求!三星將幫代工廠買設備 以解成熟製程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