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漲價!家電行業洗牌
作為家電產品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銅、鋁等大宗商品自2020年3月底開始,價格持續上漲。
面對原材料上漲的行情,各大家電廠商開始醞釀「漲價」,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等產品類價格有所提升。
以空調行業為例,原材料上漲後,不少企業關於空調的漲價函一封接著一封,剛開始不少人還想著因為疫情長點沒多少事。
但到後來因為漲價函實在是太多了,從冬季到春季這都小半年了,空調產品的價格還是在漲,讓不少消費者側目。
從筆者在線上和線下市場觀察到的空調價格來看,空調行業中大部分品牌都在或明或暗地繼續上漲。部分空調漲幅已經超過25%,有的甚至更高。
筆者在線下逛家電賣場時,不少銷售員表示現在入手空調價格更實惠,等到4月、5月入手產品價格比現在更高。
也有不少網友發現3-4月本應該是空調促銷頻繁的節點,但很多空調產品看似降價促銷,但入手價依然比往年高。
為什麼空調等家電價格會漲的如此明顯?究其原因和原材料漲價有關。
從目前以銅為代表的原材料來看,在2月底突破9500美元關口後,LME期銅價格一路走低,目前已跌至9000美元附近。
不少行業機構預測,經歷短暫下跌後銅價將繼續上漲,預計今年全球銅的短缺將達到39萬噸。還有行業機構預測,未來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銅價將達到9200美元、9800美元、10500美元。
對於家電生產廠家來說,原材料主要有鋼板、銅管、鋁箔、塑料、製冷劑等。大宗原材料也是影響家電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價格波動較大,隨著國際價格波動而波動。
所以,我們看到近期白電產品漲價明顯,這確實是受原材料漲價的壓力而為,不過,品牌與品牌之間承受原材料漲價的能力不同,所以各品牌白電產品漲價的幅度也不一樣。
在筆者看來,從大環境來看,原材料漲價將會維持一段時間,越往後家電廠家所承受的漲價壓力會越大。
很多品牌經過近期25%左右的漲價,壓力有所緩解,短時期內消費者想期望白電產品全面降價的可能性較小,即使是618這樣的年中大促,家電產品的優惠力度肯定也比不上去年。
家電漲價從表面上來看對所有家電品牌來說有近期好利,但從長遠來看,那些正在上升期的中、小家電品牌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筆者覺得,對於實力強大的家電品牌會藉機轉型升級,通過產品和技術升級加速行業洗牌,爭取更多市場空間。
比如美的、格力、海信、海爾等,這些品牌有多年的行業經歷,生產能力也強,在市場中品牌拉力、品牌溢價能力強。隨著家電產品價差地逐漸縮小,這些頭部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凸顯。
原材料價格的大漲給家電廠商帶來了較大的運營壓力,此前各大廠商採取上調價格的方法來應對,但不利於長遠發展。
此外,也有企業通過增加庫存儲備、套期保值等方式來進行風險對沖。以格力電器為例,格力電器曾與河鋼在珠海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將本著戰略合作、互利雙贏的原則,在產品開發、技術創新、新材料替代等方面深化協同,進一步增強供應鏈韌性,在鋼材延伸加工服務、供應鏈增值等方面探索合作新模式。
由於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導致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電迎來漲價潮,其中,漲幅最大的是空調,然後是洗衣機和冰箱。而且,不排除接下來還會繼續漲價的可能。
筆者從目前家電行業的局勢來看,未來產業將呈現三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一是「健康化」。它將成為整個家電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也改變了家電市場。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是否擁有殺菌消毒功能、能否自清潔等標籤作為選擇家電的重要標準。
二是「場景化解決方案」。對很多人來說,家電健康化只是單個產品的優化升級,而健康場景解決方案能夠為消費者帶來較為全面的康養生活場景。
三是,即改變生活方式的階段。筆者覺得,未來三到五年,在價格戰逐漸失靈,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質生活的現代,家電企業必須進行柔性化訂製,真正為消費者解決問題,實現真正的個性化製造。
不管家電企業做與不做,這是社會的必然趨勢。
筆者覺得,從行業發展的方向看,家電企業不僅要建立起消費者和製造業的和諧關係,還需積極地和原材料企業加強合作,強化新技術研發,在銷售渠道上創新以提高產品利潤、控制運輸成本,多方面築好「護城河」才有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
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我覺得價格戰並不是家電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首先,家電行業長期價格戰會降低消費者對企業的品牌好感,不利於品牌溢價,其次,也會傷害消費者的利益。
家電企業沒錢賺,也不可能持續發展。對於家電等企業來說,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拼信用、特色,以及售前售後的服務。
這樣才能讓企業在風雨中昂揚前進,品牌競爭力也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