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發現3種螢火蟲:發光畫面奇幻

還記得夏日夜晚,林間流螢的畫面嗎?

對於昆蟲或者生物愛好者來說,有個好消息分享,媒體報道稱,中國科學家近日在雲南發現3個螢火蟲新種和4個中國新記錄種,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期刊《動物分類學》上發表。

具體來說,這3個新種分別是高山扁螢、祿勸扁螢、巨胸扁螢,4個中國新記錄種則分別是小扁螢、扇窗扁螢、尼泊爾扁螢和黑澤扁螢。據介紹,扁螢屬雄成蟲可持續發較弱的綠光,雌成蟲則可持續發較強的綠光。

參與此次發現研究的專家表示,這不僅是螢火蟲等生命現象研究的重要參考,也表明了雲南地區的物種多樣性。

百科資料顯示,螢火蟲屬鞘翅目螢科,小型甲蟲,因其尾部能發出熒光,故名為螢火蟲。這種尾部能發光的昆蟲,約有近2000種。關於其發光原理,其實是體內有螢光素和熒光素酶,熒光素能在熒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並與氧氣發生反應,反應中產生激發態的氧化熒光素,當氧化熒光素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釋放出光子。

通常情況下,成蟲發光意在定位並吸引異性,也有捕食甚至警戒等作用。

雲南發現3個螢火蟲新種:發出綠光吸引異性
配圖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