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子晶片產線即將落地:對標IBM、英特爾
2月8日,中國首個量子電腦作業系統——「本源司南」在合肥市正式發布,標誌著國產量子軟體研發能力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通過「本源司南」的統一調度管理,這些量子線路在單個量子晶片上可以被並行執行,不僅大大減少了整體線路運行時間,還有效提高了量子晶片的整體利用率,使得當前有限的量子計算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公開資料顯示,「本源司南」出品方,本源量子成立於2017年9月,由中國量子計算行業領軍人物,中科院院士郭光燦、中科大教授郭國平領銜創立。
今天,本源量子與合肥晶合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本源-晶合量子晶片聯合實驗室」,將在極低溫積體電路領域進行製程合作開發以及工程流片驗證,實現從量子晶片設計到封裝測試全鏈條開發。
據了解,當前,中國量子晶片的生產仍以實驗室加工為主,但要研製性能更加優越的量子晶片必然需要成熟的製造製程與產線化的生產加工模式。
此次本源量子與晶合集成宣布攜手共建「本源-晶合量子晶片聯合實驗室」,這也標誌著中國量子電腦最核心部件——量子晶片產線即將落地。
該實驗室將實現從晶片設計到封裝測試全鏈條開發,重點攻關量子晶片設計,半導體和超導量子晶片的設計研發、試製,量子晶片製造和封裝測試,QGPU、FPGA、ASIC等高端專用晶片的產線化中試(中試:是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是產品在大規模量產前的較小規模試驗)。
官方稱,「本源-晶合量子晶片聯合實驗室」超導技術將線對標IBM、Google,半導體技術線對標英特爾22nm FinFET、CEA-Leti 28nm FDSOI,面向產業化和應用,實力打造中國第一家量子晶片實驗室,使之成為國際先進的量子晶片專用的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
目前,本源量子已先後推出了本源第一代6比特超導量子晶片 夸父KF C6-130;本源第一代24比特超導量子晶片 夸父KF C24-100;本源第二代硅基自旋二比特量子晶片 玄微 XW S2-200。保真度、相干時間等多項技術指標達到中國領先、國際一流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