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小娜:要說再見了!
- 2021 年 4 月 8 日
- 資訊
- Windows作業系統, 微軟小娜
愚人節前夕,微軟正式停止支援 iOS 和 Android 平台的 Cortana 小娜應用,這並不是在開玩笑,這次小娜真的告別了所有的移動平台,以後將僅作為 Office 365 的生產力助手而存在。
相比於蘋果的 Siri,小娜誕生的時間要晚一些,但它和 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a 基本是同一時期的,如今後者們已經站穩了腳跟,而小娜卻悄無聲息的離開了我們。
事實上,在微軟這樣先天缺乏移動基因的平台中,小娜的命運很早就被註定了。
打小就聰明的 Cortana
如今提起小娜,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第一次打開新電腦時那句你好,我是小娜,讓我來幫你……。
毫不誇張的說,也許這世界上每一台 PC 的初啼都來自小娜,這也足以見得微軟對它曾抱有多麼大的期望,但遺憾的是,大部分人沒等小娜的話音結束,就會把它靜音……
2014 年 4 月,微軟在 Build 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 Cortana (小娜),它的首發平台是 Windows Phone 8.1,也就是手機移動端,並非 PC 端。
不過微軟對它的定位可不只是單純的語音助手,而是智慧個人助理。
在我看來,這兩者的區別關鍵在於主觀能動性上,首次啟動小娜時,她就會主動了解你的資訊,比如稱呼、家庭或公司地址、喜歡的明星、關注的新聞領域、出行安排等等,把這些資訊整合起來,小娜會適時給出你建議。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知乎有個Cortana 可以怎麼玩?的問題,網友禹立立的回答很是形象。
小娜發現他很晚還沒回家後,便暖心的提醒了他,並規划出了合理的回家路線,這套行為模式簡直是教科書級的操作,理性與人文關懷並存,比隔壁的人工智障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這就是早期的小娜,她是一個會主動提供幫助,給你建議的私人助理,而並不是只等待我們去喚醒。
相比於 amazon alxea 和 Google Assistant,小娜在中國暢通無阻,而且發布不到半年後,她就學會了中文,畢竟她本身就誕生於一個由中國人組建的團隊。
微軟的沈向洋博士在人工智慧以及語音識別方面有著二十多年的積累,他在微軟供職多年,並組建了微軟亞洲研究院,小娜和小冰正是由他帶領的團隊一手締造的,所以早期的小娜也許是中文智慧助手裡最聰明的那個。
手機的落幕、IoT 的失勢
微軟小娜雖然首發於手機平台,但它的目標並不止於此,而是要擴展到全平台。
2015 年,隨著 Windows 10 的發布,小娜正式入駐 PC,此外,小娜還出現在了 Microsoft Band 手環上。
甚至到後來,更是化身為一款 app,進駐到了 Android 和 iOS 設備中。
微軟果然沒有辜負最佳 Android / iOS 開發者的名號,但無論如何,最適合小娜生存發展的地方一定是微軟自家的手機,而此時的 Windows 10 Mobile 系統卻走上了下坡路。
2016 開始,Google 和 Amazon 加大了在語音識別上的研發和投入,Google 背靠著豐富的 Android 設備,Amazon 則開創了智慧音箱的先河,它們很快便吞噬掉大部分市場。
而另一邊,Siri 仰仗著封閉但日益強大的 iOS 生態,日子也過得風生水起。
此時,中國廠商諸如小米的小愛同學也橫空出世,其選擇的 IoT 方向同樣前景廣闊。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語音識別需要大量的用戶數據和長時間持續進行學習,儘管小娜底子不錯,但後天缺乏培養,最終在與對手的比拼中逐漸敗下陣來。
當時小娜的境遇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對內來說,自家的 Windows 10 Mobile 系統生態始終沒能建立,硬體算不上出色,軟體體驗也不完善,市場份額和用戶佔比一再下滑,小娜好似失去了用武之地,更沒有了賴以學習的資源和環境。
而對外來看,小娜在 Android 和 iOS 中處處碰壁,畢竟作為外來者,不可能獲取到系統最高許可權,也就無法提供完善的服務。
而在 PC 上,大家還是更習慣於用鍵鼠來操作,即便是在孤身一人居家辦公情況下,也很少有人養成了使用語音助手的習慣。
從此開始,隨著微軟內部業務一次次的調整,小娜逐漸成為了一枚棄子。
雖然她早期智慧助理的想法是很有前瞻性,基礎實力也並不落後,但微軟移動業務的衰敗直接註定了她不幸的命運,而且微軟也沒有憑藉小娜去搶佔智慧音箱和 IoT 終端的空間,如今也只能說,在微軟的基因里確實缺少移動二字。
毫無存在感的 PC 版小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微軟從 Android 和 iOS 平台撤出小娜,僅意味著向手機等終端告別,此後小娜還會與 Office 365 進行深度整合,成為配套的生產力助手。
這不免讓我想起了當年 Office 97 中那個三維的回形針小人,它們好像扮演了相同的角色。
這也非常符合微軟這個理工直男的氣質,它對提高效率、提高生產力總有一種謎之追求,也希望進入職場後的小娜可以很好的適應新環境。
而至於 PC 上的小娜語音助手,我想微軟大概已經放棄了,如果你現在打開 Win10 任務欄上的小娜窗口,眼前只有一片空白介面,沒有任何引導語,與早期強大豐富的功能相去甚遠,我嘗試提問她天氣情況,她卻指向了 Bing 搜索……
事實上從兩三年前開始,我在設置系統時就會默認關掉任務欄的小娜入口,取而代之的是它隔壁的搜索,畢竟在 PC 上還是利用鍵鼠獲取資訊更高效。
小娜雖然失敗了,但語音助手並沒有從 PC 上完全消逝。近幾年來,手機領域的玩家不斷湧入 PC 行業,它們利用移動端的優勢提升了 PC 的使用體驗。
小米在今年發布的筆記型電腦中就搭載了小愛同學智慧助理,除了基礎的問答,還可以搜索電腦文件,控制簡單的系統設置,甚至將 PC 也納入了米家 IoT 的體系中,能夠與其他 IoT 設備互聯,實現遠程操控等,對於中國用戶來說,這些本地化的功能和服務要遠比小娜強大。
隨著終端設備的不斷演進,以語音助手為核心的智慧助理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體驗之一,雖然現在它還不至於成為決定體驗的關鍵因素,但如果你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相信在未來生活中,語音交互的場景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多,甚至會成為一種主要的交互方式,所以大家並不需要為小娜的失聲而感到遺憾,仍然還有很多新產品在不斷進步發展,也許未來我們真的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 Jar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