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的超拉風設計!多年後又回來了

日前,小米11 Ultra正式發布,關於配置,其實已經不需要過多贅述,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

不過在設計上,這一次的小米11 Ultra帶來了一些「新花樣」,比如引人矚目的背屏設計。

背屏設計不新鮮,早有廠商嘗試過

說背屏設計是「新花樣」,其實並不算新,只不過最近一兩年不太常見,很難看到採用類似設計的產品。

不過在此之前,確實有不少產品使用過,比如魅族 Pro7,這是最早採用背屏設計的手機之一。

當時魅族將其稱之為畫屏,也有不少網友將其戲稱為「智窗」,它集合了功能螢幕、MP3、後置攝影機自拍等功能,在當年絕對算是黑科技級別的設計了。

再後來,也有廠商陸陸續續推出過一些採用雙螢幕設計的機型,某種程度上來看,也可以算作背屏、副屏設計的延續,比如vivo NEX雙螢幕版、努比亞Z20等。

手機上的超拉風設計!背屏兜兜轉轉又回來了

背屏復興?

但手機圈往往就是那麼出人意料,當年的設計卻在今天又有「回暖」跡象。

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樣,隨著小米11 Ultra的發布,「背屏」、「智窗」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野之中,不但熱度居高不下,還大有「復甦」之像。

手機上的超拉風設計!背屏兜兜轉轉又回來了

無獨有偶,網上此前也曾曝光一組OPPO的副屏專利,從曝光的專利文件看,OPPO將背部四顆鏡頭放置在了一個圓環之上,中間的部分空了出來,OPPO便將一塊副屏放在了中央,同樣用來顯示時間、日期,或者是簡單的通知。可以說,無論是設計思路還是功能,都是大家熟悉的味道。

誰也沒想到的是,魅族曾經的副屏設計竟然會成為現在的熱點。

手機背屏設計同樣是差異化創新下的新內容

手機作為大家日常都在使用的電子設備,可以說已經和生活緊緊綁定在一起,到了難捨難分的地步。

但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和探索,手機卻並沒有朝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邁進,而是變得愈發同質化。

對於廠商們而言,為了改變這些現狀,則會積極培養自身的差異化創新能力。

因此,即便大環境下,各家的產品都採用了相似或者相近的設計思路,但仍會在一些細節設計、使用方式、內在功能上,儘力做到不同。

毫無疑問,手機背屏設計就是差異化創新下的新內容,具有一定實用性,比如方便自拍,可以隨時顯示一些簡單資訊等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彰顯個性,豐富視覺感官等等。

在手機外觀設計無法做到突破的前提下,加入一個小小的背屏,確實起到了點綴作用。

注意,這裡說其只是起到「點綴」作用,這說明這個設計本身不具備改變行業現狀的能力。

歸根結底,其功能實在簡單,不具備高頻使用的可能性,也就無法帶來使用體驗上的提升。

除了顯示一些可有可無的資訊外,並不能為一款手機帶來任何實質上的改變。

可以說,背屏設計再新奇,對於用戶而言也只是一時的,時間一長,新鮮期一過,背屏設計也就沒那麼大吸引力了。

再回過頭來看看小米 11 Ultra,這款手機即便稱不上「Android機皇」,也相距不遠了,基本上站在了當今旗艦最靠前的位置。

這樣的產品力對於用戶來說,多一個背屏實屬錦上添花,少一個背屏也不影響產品本身的地位。

說到底,副屏如何並不重要,關鍵還要看產品本身的定位,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使一部手機有創新,如果定位不準確,也很難獲得成功。

最後有話說:

兜兜轉轉,背屏設計又開始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曾經的驚艷設計,在如今看來,其實依舊噱頭十足,對於一些手機發燒友而言,很難忽略其中的魅力。

但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那樣,在背屏功能不變的情況下,依舊有著使用頻率低、無法深刻影響用戶體驗的窘境。

所以這個功能本身還是創意多一些,實用性少一些,除了一些旗艦產品會為提升辨識度而增加副屏設計外,普及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也無法成為新的行業流行趨勢。

至於眼下的「復甦」跡象,我個人覺得也只是暫時的。當然,真正結果如何還要看後面的市場回饋,至少目前來看,背屏很難上升至和快充、高刷屏一樣的高的行業地位。

手機上的超拉風設計!背屏兜兜轉轉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