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艱難的2020年!華為要換掉Android
一年之後,華為活下來了。
在經歷過去艱難的一年後,華為如期發布了最新財報:2020年華為營收和利潤均實現了正向增長,分別為89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凈利潤6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基本符合了華為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受晶片供應鏈切斷影響最大的消費者業務在過去一年仍舊保持3.3%的增長速度,實屬不易。
但需要注意的是,華為去年9月15日才正式被切斷晶片供應鏈,依靠晶片庫存,華為手機業務沒有出現「斷崖式」下滑。
而隨著晶片庫存逐漸耗盡,今年或許才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最難熬的一年。
那麼,華為消費者業務將要如何面對接下來最難熬的時光?
在整個消費者業務中,華為一直堅持1+8+N戰略。
隨著晶片供應受阻,華為接下來會將工作重心從「1」轉移至「8+N」。在過去一年,華為可穿戴、平板、PC、大屏等設備的收入大幅增長了65%。
除了「8+N」這些硬體設備以外,華為消費者業務未來的主要工作是仍推動鴻蒙OS的落地。
根據華為的規劃,鴻蒙OS今年將覆蓋3億台設備,其中智慧手機覆蓋量佔據2億台,剩餘1億的指標則由華為旗下智慧手錶、智慧屏、音箱等IOT設備以及第三方品牌設備來共同完成。
鴻蒙OS的使命一:留住華為手機用戶
根據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的採訪,王成錄希望鴻蒙OS能在接下來兩年讓更多華為用戶留下來。
此前有市場調研報告稱,大部分消費者能忍受的換機最長時間是兩年,華為顯然是希望通過鴻蒙OS儘可能的增加消費者對華為手機的用戶粘性。
另一方面,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在發布財報時提到,未來仍會持續發布旗艦手機。
筆者分析,華為或許是希望通過鴻蒙OS(軟體)+旗艦手機(硬體)儘可能的留住存量用戶,以待華為解決晶片問題後,重新回歸手機市場。
從這一點或許也可以看出,華為擁有解決晶片問題的決心和信心。
鴻蒙OS的使命二:完善物聯網生態拓寬收入渠道
鴻蒙OS誕生之初就是一款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物聯網作業系統,它是一種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散式OS系統。
具備分布架構、天生流暢、內核安全及生態互享等優勢,尤其是實現了模組化解耦,對應不同平台可以彈性部署,靈活適配全場景豐富終端形態。
因此,鴻蒙OS可覆蓋的終端類型要遠比iOS和Android更多,未來前景十分廣闊。
從華為消費者業務五大場景來劃分,鴻蒙OS未來將覆蓋家居、出行、辦公、運動健康、影音娛樂等主要場景。
通過其核心功能分散式技術,鴻蒙OS最終將會讓這五大場景相互連接起來,為消費者打造無縫連接的數字化世界。
這也將會成為未來所有華為終端設備的核心優勢,從而使得華為消費者業務不依靠手機產品也能實現收入增長。
鴻蒙OS的分散式能力已經在華為智慧屏產品上初步展現,例如IoT控制、智慧交互、跨屏體驗及多屏協同等核心功能。
但鴻蒙OS想要進一步發展,軟體生態的建立同樣十分關鍵。
從短期來看,為了保證用戶體驗,鴻蒙OS需要兼容Android應用。但從長遠來看,隨著Google和高通對Android進行定期商業版維護,鴻蒙在兼容Android生態的同時,更需要建立華為自己的生態。
胡厚崑在3月31日的財報溝通會上表示,目前鴻蒙OS已吸引到超過20家硬體廠商、280家應用廠商共同參與生態建設。
除此之外,HMS生態也在不斷加速。
截至2020年底,HMS生態也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應用生態,全球註冊的開發者已經超過230萬,中國以外的開發者達到30萬的規模,應用數量超過12萬個,上架到華為應用市場的海外應用的數量比2019年增長了10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鴻蒙軟體應用生態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或許在未來較長時間都無法為華為提供穩定收入,甚至還需要高額支出來吸引開發者入駐鴻蒙軟體生態。
但只要熬過前期的投資階段,未來鴻蒙OS有很大的機會成為下一個Android系統,華為也可能會蛻變成一家「軟硬」通吃的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