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也有”假”?總是犯困 當心是這8種病

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近日隨著天氣回暖,不少朋友發現自己經常哈欠連天,每天就是困、困、困……

但是你知道嗎?春困也分真假!有些疾病打著春困的幌子正在威脅著你的健康!

哪些疾病會引起「假」春困?

進入春季之後,春困就像「傳染病」,人們經常哈氣連天,很多人出現了無精打采、頭暈腦脹、手腳無力等情況。

雖然春困是人體生理機能隨季節和氣溫變化的轉換而自身調節的一種生理現象。但要警惕以下幾種疾病,也會出現春困的癥狀:

1、腦中風

據報道,70%以上的中風患者在發病前5~10天會頻繁打哈欠。

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史等高危因素,同時出現頻繁連續哈欠,且伴有肢體麻木、無力,頭暈、頭痛,口眼歪斜、言語不清、反應遲鈍,性格改變等癥狀,要高度懷疑是神經系統和腦血管的問題。

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因為這很可能是卒中先兆的一種危險訊號。

2、肝臟疾病

肝臟是個「沉默的器官」,而且肝臟上沒有痛覺神經分布,因此在患病初期,人體很難察覺到。

如果疲勞犯困的同時,還伴有食欲不振、噁心、厭油膩、腹脹等癥狀,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行肝炎病毒學、肝功能及肝臟B超等檢查來排查肝病。

3、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由於某些原因造成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時可能會出現呼吸暫停,從而機體缺氧,身體器官得不到充分休整,最終導致日間精神不足、疲勞、睏倦、晨起頭痛、遲鈍以及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和警覺力下降,甚至還會產生窒息等其它嚴重不良後果。

因此對於肥胖者,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和必要時及時治療。

4、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表現比較隱蔽,近98%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甲減男女都可患病,但有「重女輕男」的傾向,「懶、胖、弱」是其典型表現。

「懶」是指無精打采、懶洋洋、容易睏倦、不願意活動;

「胖」是指出現體重增加、顏面四肢水腫;

「弱」就是乏力、體力不支、畏寒怕冷。

出現上述癥狀後,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5、心臟病

儘管心臟病有不同的類型,但它們都可以使血液循環不暢,引起新陳代謝產物(主要是乳酸)積聚在組織內,從而刺激神經末梢,讓人產生疲勞感。

春困也有

如果同時伴有心悸、胸悶、胸痛、呼吸急促、頭昏甚至暈厥等癥狀,特別是在活動後癥狀加重、休息後減輕,則要警惕身體給自己傳遞的訊號,早點到醫院檢查,也利於對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6、糖尿病

由於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於正常值,大量糖分從尿中排出,會引起體力減退、精神萎靡,中樞神經系統的氧化應激反應減退,引起嗜睡,甚至出現日間嗜睡的幾率是其他人的近兩倍。

此外,當糖尿病發展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時,同樣會出現嗜睡。

因此,當老人出現日間過度睏倦、白天嗜睡等現象時,要當心是糖尿病在「搗鬼」。

7、貧血症

貧血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常見的癥狀就是疲乏、睏倦,還可能伴有頭暈目眩、眼黑、面色蒼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

春困也有

因此,如果貪睡同時伴有面色蒼白等癥狀,應警惕存在貧血的可能,要儘快就醫,行血常規等來明確診斷。

8、焦慮症

春困容易讓人感覺很煩躁,精神渙散,不能集中注意力,虛弱、疲倦,有時還會出現過度的心理體驗和感受,甚至到發展為焦慮症。

所以,要留意焦慮症跟季節是有相關性的。

如何應對「真」春困?

儘管春困不是病,但也會影響到學習和工作。那麼怎樣減輕與預防春困呢?

1、作息規律,保證睡眠

睡前少用電子產品,不要熬夜或日夜顛倒,早睡早起,克服消極懶惰思想情緒,中午最好也能擁有30分鐘左右的午睡時間。

入睡困難人群可以睡前腳底按摩,熱水泡腳,聽舒緩的輕音樂,散步或入睡前把房間燈光調暗,同時要給自己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2、多做運動,強身健體

適當增加戶外活動,適度進行體育鍛煉,既可以提高免疫力、讓身體保持活力,加快新陳代謝,同時可以增加視覺和嗅覺的刺激。

3、伸展懶腰

伸展懶腰是一種舒展腰部、活動筋骨、放鬆脊柱的運動。

通過把手臂的肘部向上抬高超過胸部的自我鍛煉,可使人體的胸腔對心、肺擠壓,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供給各個組織器官。

同時,由於上肢、上體的活動,能使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給大腦,有助解乏,使人頓時感到清醒舒適。

4、合理膳食,適當飲茶

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同時注意飲食清淡,保持營養均衡,避免生冷、油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多吃時令蔬菜和水果。

另外,飲用綠茶或花茶,不僅能令人神清氣爽,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減輕睏倦感。

5、開窗通風,殺菌防病

春天選在陽光最好的上午10點至下午1點開窗通風,保持屋內空氣新鮮且能殺菌,可顯著減少室內微生物數量,是家庭最簡單和有效的防病方法。

此外,常開窗能調節室內的溫、濕度,讓人感到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