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冠群體免疫至少要達到這個標準:不接種會吃虧!

日前,在武漢舉行的中國耐多葯結核病超短程方案研究啟動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談到,希望中國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積累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經驗,未來可以更好借鑒於耐多葯結核病患者的防控工作之中。

3月25日上海將正式啟動60歲及以上人群和在滬外籍人士的新冠疫苗預約接種,張文宏表示,希望有更多市民參與疫苗接種。

去年4月8日零時,武漢解封。「當時許多人也在擔心:是否安全?我當時就和張定宇院長說,我特別支援開放,不然,長期封閉帶來的社會經濟乃至市民心理問題,都是非常嚴重的。」張文宏說,因此,疫苗作用在現階段非常重要。那麼,究竟群體中需要達到多少疫苗接種率,才能真正構建免疫屏障?

「我們按照數學模型計算,如果新冠病毒傳播數以3計算(即1名患者可傳染3人),那麼需要完成70%的疫苗接種,其保護率才基本達標。但是這是最低要求,在許多情況下未必夠。」張文宏解釋,因為疫苗保護率並非百分百,如果有效率為90%,那麼接種率還應進一步提高,最好能達到80%,上不封頂。」

「也有人問:我不接種又怎麼樣?那我只能說,不接種就會吃虧。」張文宏說道。

張文宏說得直白,「大眾最為擔心的是接種後不良反應,截至3月20日24時,全國累計報告接種7495.6萬劑次,接種人數正在穩步增長,目前可以基本明確,不良反應都是可以接受的。在這個自媒體發達的時代,如果哪裡有接種後的嚴重不良反應,不是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嗎?」他初步估計,隨著接種政策的進一步放開,未來一兩個月內,中國或將以每天500萬以上的接種劑次增加,一個月內可接近接種2億劑次,民眾的信心會大大增加。

張文宏為廣大市民提出建議,「疫苗接種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在確認身體健康狀況及既往病史、過敏史等資訊後,確認需要接種的市民應儘快前往接種,也為自己可預見的旅行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在這之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日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希望到2022年年初、甚至今年年底,中國能達到70%-80%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即大約9億至10億人口已經接種),基本實現群體免疫。

高福說:「疫苗的接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綜合過程,大家都在努力,我希望說『明年年初』是說錯了,希望今年年底我們就能實現,本身這句話也是希望推進、加快這個過程。」

日本女性醫護人員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 專家:初步調查死於腦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