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咬指甲導致手指截肢!這些危害你一定要知道
本文專家:李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個習慣?有時候總是不自覺地咬手指甲。
而且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現,跟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還真不少。
甚至有一些人,從小到大都沒剪過指甲,全靠自己「啃」。
但是,這一看似平常的小習慣,卻隱藏著大問題!
為啥有些人沉迷咬指甲而無法自拔?難道指甲真的很「好吃」?怎麼樣才能戒掉這一壞毛病?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為啥有的人愛咬指甲?
咬指甲也稱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onychophagia),一般指反覆咬指甲的行為,在3~6歲兒童中最為常見。
大部分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不再有這種習慣,但也有一些人,咬指甲成了終生習慣,難以戒掉。
形成這種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緩解內心的緊張和焦慮
對於一些孩子來說,當面臨緊張或焦慮的情況時,咬指甲能緩解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比如,在家裡父母吵架的時候、換了新學校或新班級要突然適應新環境、受到父母或老師的批評等等。
在這些情況下,孩子的情緒需要找到出口,而咬指甲就是一個非常簡單易行的操作,久而久之就成了下意識的行為。
2、分散注意力
有的孩子第一次咬指甲可能是由於飢餓或身體不舒服,為了分散注意力而咬指甲,結果意外發現沒有那麼難受了。
以後每當有類似情況出現時,都會不自覺地通過咬指甲來分散這些不適的感覺,從而形成習慣。
3、口唇期沒得到滿足
根據弗洛伊德理論,0~1歲這個年齡階段為口唇期,主要通過口唇活動探索世界及滿足心理的慾望。
如果這一階段沒得到滿足,長大後就容易出現嘬手指、咬指甲等行為,來彌補口唇期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
4、排解孤獨無聊
有些孩子咬指甲可能單純出於無聊,或者是感到孤獨時的一種自我安慰。
5、模仿行為
有的孩子看到家長或者在學校看到同學有這種行為,自己不知不覺中就會受到影響。
咬指甲有哪些危害?
1、引起感染
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人,手是最經常接觸外界環境的,尤其是小孩子,經常在地上爬或者出於好奇東摸西抓。
因此,手指尤其是指甲縫會非常容易沾上細菌、寄生蟲等。孩子在咬指甲時,病菌會藉此機會進入口腔引發感染,如腸炎、痢疾、蛔蟲病等。
另外,咬指甲會對手指周圍皮膚造成傷害,導致細菌很容易進入,造成指下感染等。
2、指甲畸形
經常咬指甲,會造成指甲周圍組織損傷,使甲板縮短,周邊不整齊,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來光澤,造成指甲停止生長等。
3、影響牙齒美觀
當你咬指甲的時候,可能會把牙齒弄碎、裂開或折斷,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影響發育和美觀。
4、影響性格
如果孩子咬指甲時經常被家長批評,或者被同學取笑,那麼就容易產生自卑感,久而久之會對性格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那麼,如果想要徹底擺脫這一壞習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接著往下看。
如何戒掉這一壞毛病?
- 尋找原因
想要戒掉咬指甲的習慣,就要從根本上找到咬指甲這種行為習慣的觸發點。
比如是在焦慮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還是出於無聊,通過長期的觀察,或是引導孩子自己記錄下每次咬指甲時的時間、地點、情景、心情等。
找到原因,從而有針對性的對環境加以改善。
- 正向強化激勵
當孩子咬指甲時,家長如果指責、強行制止甚至是懲罰,通常收效甚微。
因為孩子在咬指甲的時候多數是下意識的,他們自己也沒辦法控制,責備只會加重他們的焦慮,甚至加重咬指甲的行為。
正強化不失為阻止兒童咬指甲的好辦法。注意觀察孩子沒有咬指甲的那些時候,比如在畫畫或者玩玩具,那麼及時表揚孩子當時正在做的事,適當給予獎勵。
- 藉助工具
如果主觀引導未能見效,也可以嘗試藉助外力的方法。
比如,在指甲上塗上苦瓜汁或其他苦味的東西,這樣每次咬指甲的時候就會產生不愉悅的感覺來減少咬指甲的頻率;或者及時修剪指甲讓手指沒有過多咬下去的餘地;甚至是直接帶上手套等等。
- 分散注意力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在他們咬指甲時,給他們一個玩具抓在手裡,以這樣的方式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或大人,保持手在忙碌或許是一個簡單易行方法。
- 必要時進行專業治療干預
如果在嘗試了前面幾種方法後卻沒有任何好轉時,可以向專業的心理醫生等尋求幫助。
此外,若已經出現指甲病變,如停止生長、周圍感染等情況,則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如有必要進行藥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