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國產軟體機器魚實現萬米深海自主驅動
不久前,由國際期刊《自然》雜誌的封面文章以「深海航行」為題,刊發了由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的新型深海機器人的研究論文。
據悉,這款無需耐壓外殼的仿生軟體智慧機器魚,近日實現了全球首次在萬米深海自主驅動。
媒體報道稱,在馬里亞納海溝約10900米海底,機器魚按照預定指令,完成了高分子材料,人工肌肉呼應運動長達45分鐘,這將有助於提升深海裝備智慧化水平,大幅降低深海探索作業的成本。
據該成果參與者李鐵鳳教授介紹,在10900米的海底,深度相當於110個兆帕也就是將近1100個大氣壓。
那麼通過更直觀的比方,可以看做在指甲蓋大小的區域上壓上一頓多的一個重物,如此強大的壓力,普通的機器人或裝備一般需要鈦合金或高強合金的耐壓殼來抵抗壓力。
而李鐵風團隊研製的仿生軟體機器魚,由軟體人工肌肉驅動一對翅膀狀的柔性胸鰭,通過節律性撲翅實現遊動。
通過對深海獅子魚的結構分析,團隊發現深海獅子魚的骨骼細碎狀地分布在凝膠狀柔軟的身體中,有助於其在高壓力環境下的生存與活動。
得益於此設計,團隊將控制電路、電池等硬質器件集成在凝膠狀的軟體機身中,通過設計調節器件和軟體的材料與結構,實現了機器人無需耐壓外殼,就可以承受萬米級別的深海靜水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