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這次試用期「被」離職和感悟
- 2019 年 10 月 3 日
- 筆記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
在新公司的試用期是9月25號到期,前天中午飯時,部門領導找我談話,說明了我要離開公司。
緣由
關於這次的試用期未過,我先做一下相對客觀的陳述。
自我入職新公司,率屬於部門領導管理,技術被大前端組約束,所以交談中的領導有:大前端組領導、部門領導、部門前端小組組長。
剛入職公司的時候,我的理念和大前端組領導略顯不同,他已經將全部的框架封裝了一遍,不允許項目組的員工修改他的前端框架,除非確實需要跟他報備,他會修改。對我來說,這從技術自由來講,完全限制了員工發揮,雖然理念不同,但我也在儘力去做一個堆碼工的工作。
第一次衝突
第一次衝突發生在前端規範的遵守上,當時我記得大概是剛入職半月左右,有一些程式碼實現並未用到最簡單的ES6提供的方式,如數組方法的擴展,針對這件事我組新人被大前端組領導叫到角落訓話,他曾說一句,讓你們來公司就是幹活的,你要認為你確實受不了約束,那對不起,你不適合本公司。
雖然心裡火大,但是我並未表現出來,回到座位上的時候我便立即諮詢人事,離職流程如何,如果我儘快離職,能否將我的上家公司離職證明還給我,我不要一分工資可以嗎?
人事先回復怎麼了,然後讓我找部門領導談話。
約了部門領導交談,他規勸我說,我們部門的前端以後是要獨立管理的,大前端組領導有時候可能表達方式有問題,但你要學者諒解。
私下仔細想了一下,大前端組長雖然說話讓人不太好受,但我確實不應該想太多,於是離職這件事就此作罷。
堆碼的過程是痛苦的,因為作為一名開發工程師,你要考慮的只是業務的程式碼實現,框架、路由、數據請求、程式碼書寫方式完全限定,工作三月以來,最大的感受就真的是在幹活,只有堆業務程式碼,第一次產生了這真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方式的念頭。
工作三月,用React重寫了一個Vue前端項目,開發了半個需求不明確有陣痛的項目,這時候部門前端小組組長被招聘入公司。
按照本來的事業規劃,部門前端小組組長大概就是部門想要和大前端獨立出來的leader,不過事與願違,到我離職,他的職位定義最終被尷尬定位在我項目組前端小組組長的位置,律屬大前端組領導管轄。不是因為能力,說實話他的能力很強,卻並未達到該有的地位。
第二次衝突
第二次衝突是在近期的八月份,大前端組領導閱讀了《銷售鐵軍》這本書,推薦給每個前端職員,說這本書很好,大家想看的也可以讀一讀。然後創建了一篇文檔,希望大家將每天閱讀中遇到的精彩句子寫在文檔上,要求每個人的句子都不要重複。
作為技術人員,我本人對於這本銷售方面的洗腦神作感覺很尷尬,你這哪有讓我們閱讀高程、權威指南有意思?
第一天只是流於形式,隨便翻了幾頁摘抄在公共文檔。因為摘抄和他重複被他指出了。我利用微信讀書閱讀到大概120頁的時候銷售鐵軍進入到收費階段,我不希望花錢去看一本我感覺無意義的書籍,考慮到他的讀書是建議的口氣,便問他可不可以不讀。
他說既然花錢了,你就買吧。我情緒化的說出了不合適的話:你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每個人的身上,讓大家都和你一樣喜歡。
我發言的地方不恰當,是在前端群中,當時前端群陷入沉默。
這件事過去了幾天,然後他貼出一段最新定下的績效考核的描述:每個月不遵循閱讀任務的同學績效考核直接列為D類。
公司績效考核一共分為ABCD四擋,A類需要在項目中有特殊貢獻,自己列出貢獻經過領導審批才有機會獲得。D類則是代表不合格,實習生過不了實習期,正式員工可能辭退。
第一個考核周期是到今年六月份,公布是在七月末,我的績效考核得的是B。
我當時覺得,你怎麼不早說,你早說我不就讀了。但你這樣不和我們大家商量就武斷定義是不是不太合適?
起初我覺得應該抗議到底,但後來仔細想一下以後閱讀任務還是勉為其難的做做樣子吧。不過接下來他在群里多次發出過銷售鐵軍的句子:我們要把野狗和小白兔清除出公司。
我當時就不很舒服,但也沒說什麼,卻沒有再讀這本書。
第三次衝突
第三次衝突是在8月月底總結大會,他讓大家每個人都重申自己在看銷售鐵軍的感悟,寫出三條影響你最深的句子。
然後每個人再度陳述一下工作以及銷售鐵軍裡面的感悟,我當時還有翻看銷售鐵軍應付公事的想法,不過接下來他又高興地重申幾次了野狗和小白兔論,我感覺這種物化員工的理念像是傳銷一樣,感覺難受,於是決定陳述的時候,實話實說,作出反抗。
每個人都說的很好,說出了自己的感悟,但我感覺這氛圍和我有些格格不入,輪到我陳述完工作之後,我說出我沒有閱讀這本書,也沒有資格發出感悟的時候,全部前端組的目光都看向了我,我感覺,這一刻,大家眼中,我應該就是大前端組領導口中的野狗或者小白兔,或者大家更多的人為是野兔?我也感覺,我應該距離離開不遠了吧。
會後靜下心仔細想了一下,我這樣表述也確實不太合適,落了領導的面子。但真說讓我後悔的話,我感覺並沒有太多,我說了真話而已。
交談
波瀾不驚的到了9月9號,部門領導找我談話,詢問我的感受。等我陳述完,他通知我沒有達到他的心理預期,與公司的價值觀不符,這次的試用期……
話已經說出口,他說我會給你足夠的時間,這些天你也好好想想。
說實話,我當時淚崩了,前不久我們部門聚餐的時候,想到的是他喝酒喝多了去廁所吐,我在旁邊看著他生怕他有事的時候,他扶著我的手說的話:xx,要不是因為前期有你,我們這個新成立的部門我真的過得會很艱難,謝謝你給了部門的幫助,這些天你也很辛苦,我很感謝。
等我情緒穩定後,談話繼續下去。
隨後他和我探討了我認為現在我們部門的一些改進意見,我陳述說部門問題有些多:
1、前端在北京,後端在南京,架構師又太過於保守,並未串起前後端以及大數據的關係。架構師的設計文檔後端並未嚴格實現,導致我們前期mock數據開發和後端真實資料庫的欄位根本難以對上,增大調試難度,他點頭,眼神平淡的看著我。
2、我們前端組有個小組長,也有個副組長,感覺有些領導冗餘,其實我們前端組才5個人,感覺有2個就是領導,這個感覺其實可以完全交給小組長,讓副組長更專註在技術和開發上。
3、產品並未把需求搞清楚便讓我們前端進入開發周期,中間我們陣痛期很久,許多需求都需要和產品多次討論,我們不僅在做前端,許多需求也需要我們前端負責想清楚和產品描述。部門領導也是產品出身,他略有慍怒的跟我說:你當時問產品了嗎,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些問題,只要你問產品,我們部門的每一個產品都能給你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後來部門領導接著說,我們產品其實也很忙的,我們其實是幫售前做了部分工作的。
我心想,所以就不需要做好本職工作,把需求搞清楚么?這個只是心想,並未說出。
我當時略有無語,想起我們多次和產品討論需求,以及我們網站做出一版之後,產品才真正的第一次看我們做的東西,然後提出一堆意見的情況。
我沒在繼續。
做出裁決
我提出離職申請,9月10日上午和地位尷尬的部門前端小組組長探討工作交接問題,他建議我不用著急,說已經和部門領導商議可以讓我待到試用期結束的那天9月25號,然後如果有自己的事,可以把假期休一下去處理。
9月10號上午,我剛和小組長交談完畢回到座位上,詢問了一下人事是否可以把年假折算,得到的回復是年假必須在離職前休完。
我思考之後查看了一下還有4.5天的年假就說,那我直接休息4天年假,中間會隔著一個中秋節,休完年假9月18號辦理離職手續吧,小組長說可以,他會和部門領導商議一下,我就可以請假了。
過去大約十分鐘,人事再度發來消息通知我說,我的離職日期上面領導定下來了,本周四9月12號,到時候會給你辦清手續(中秋節前離開吧)。
我有些驚訝,說我能休完年假再辦理手續嗎?人事回復說,如果這樣,你需要提出申請,經過領導的層層審批之後才能重新定離職日期。我能讀出語氣中流程的複雜性,於是說那就9月12號辦清離職手續吧。
告訴小組組長上面的決議,他很驚訝,有些難以置信。
隨後他建議我從下午休年假,休1天半等周四來辦理離職,我同意了這個意見。
感悟
毫無疑問,我真的是個情商低手。
回憶起這些天的一些經歷,感覺真是有些恍然。
其實在部門領導找我談話,我感覺可能是想要開導一下我,我也準備圓潤一下,沒想到等到陳述完他的反應是如此。其實對部門領導我沒太大的接觸,雖然我們部門人不多,但部門領導和幾個產品都有一種高冷范,感覺對下屬不很關心,甚至對於你定下的產品也並不是很關心。
我本來以為一個合格的部門領導最起碼應該了解好自己的下屬,再做一些合適的決定,但這次的決定我說實話真的感覺有些沒想到。
我現在理解了馬雲說的一些話了。
“在阿里加班是修福報”
“我接下來的工作是讓員工每天工作四小時。”
現在看來,應該這樣理解吧:普通員工需要的是修福報,去拚命的加班,而領導以及管理者需要的是減少自己的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
是否後悔
對於這次的事情是否後悔,仔細想想,不後悔,是略有遺憾。
從技術上講,部門的結構散亂,很難串起來高效的開發。工作氛圍也略顯壓抑,現在部門前端小組幾個人每天早上都是先過一遍工作點,最後發現一兩個需求沒搞明白,還需要仔細和產品討論之後再定工作。這種不是偶爾,是每天。感覺工作起來沒有激情,筋疲力盡,產出也不高。
並且技術框架單一,大家很難有新技術的提示和積累,做更多的就是讓你成為一個更熟練的堆碼工,從我可以這麼快離職就可以知道,沒有誰不可替代。
而我離職上家公司,足足拖了很長時間,除了工作交接,在入職新公司後的晚上或者周六日也會幫忙做一點開發工作。
這兩種成長模式的成就感是不一樣的。
從部門溝通上講,更多的和產品開會更像是聽產品甩鍋,程式設計師的口才怎麼能說得過他們,更何況我們還被產品領導著。
小組產品、開發比例達到1:1,感覺極為恐怖,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ppt公司,雖然你現在做得很大,忽悠到了E輪融資,但真實來講,並未有真正的核心技術,用的全是開源軟體組合,卻也沒打磨出優秀的產品。
從管理上,大前端組領導一家獨大,掌握這部門的前端員工生殺大權,略顯兒戲,靈活性不足。
所以,我實在想不到,在這個公司如果你真的只是在工作的話,3年後,5年後不會廢掉。
所以,對於這次的離開,我不會後悔,只是遺憾我並未學的圓滑,去迎合領導的喜好。
最後的感悟
雖然說,一個人的成長,最終依靠的還是自己,但是在一個好的環境中,無疑成長才是最快的,在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項目組無疑才是成長最快的,所以,如果遇到像我部門這樣的,還是要好好斟酌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如果是安逸,那絕對是首選。
我也應該改善一下自身的問題,注意談話技巧,這幾次衝突我或多或少都有情商低下的原因,如何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也是一門學問。
如果想要說的話有力度,那麼提升自己吧,把自己的地位提升到和對方同等的水平之後,再談這些,所以,低調隱忍的成長吧。
尾聲
說了這麼多,我不由才想起我在開始寫這些的時候準備的泡麵。
面已經泡的很粗了,吃了一口,涼了,並且失去了一絲一毫的勁道,於是端起它倒入廁所,沖水,然後再重新泡上一包。
我的部落格:http://www.gaoyunjiao.fun/?p=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