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的建議,用KubeEdge管理邊緣節點
- 2019 年 12 月 6 日
- 筆記
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新鮮的事物如雨後春筍般展現了出來,這一點,在IT界尤為明顯,從虛擬化到雲,從數據收集到數據的建模應用……
伴隨這些科學技術的發展,它們中的某些成功的成果甚至已經開始大面積的影響和推動我們的生活了:比如物物相息的物聯網技術(Internet of things,IoT),最突出的應用表現就是在快遞行業,現在的你肯定惜時如金,那麼物聯網技術,就可以幫你節省時間,讓你得到你購買的貨物;再比如使機器變的越來越聰明的人工智慧技術(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它的最突出表現就是正在逐步影響我們生活周邊的智慧家居,諸如:掃地機器人、智慧空調、智慧音響……

當我們把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剝離開來,進行探究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社會的進步,最終離不開的技術是計算和智慧。那麼上述場景中的展示是否就完全滿足了我們的需求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些還遠遠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需求,進而更多企業開始探索將計算和智慧推向更前沿的方法。
邊緣雲計算,這種新的計算方法隨之逐步進入了大眾的視野。邊緣雲計算,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是將在一定的架構基礎上,對於我們所需要的程式、數據等資料的運算,由中心節點去處理提升為由中心節點推送到邊緣節點去處理,這樣的好處是既可以合理分配資源,又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且降低了中心節點的壓力,保持了全局的穩定高效。

那麼,智慧的計算必然需要智慧的架構支援,Kubernetes就很自然的成為這種架構的不二人選。但是在我們的實際應用中,Kubernetes作為新興的架構,也展現出來了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間,那麼當我們遇到這些挑戰的時候,尤其是在邊緣場景應用時出現的挑戰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KubeEdge——華為在用的一種運用於Kubernetes架構平台的管理方案,或許對我們有更好的啟迪與借鑒。它不僅具有支援離線自主 pod 執行、低記憶體邊緣計算節點、邊緣服務訪問、註冊和發現(邊到數據中心雲和邊到邊)等功能,更是對Kubernetes 邊緣雲環境平台的擴展。
現任華為 Cloud BU 部 PaaS 團隊的首席架構師的Yulin Sun和他的同伴Li Xing——主要負責構建服務架構平台的架構師,將共同邀請您與他們一起在上海KubeCon+CloudNativeCon 2018中國論壇中探討KubeEdge應用的相關方案。
親愛的小夥伴,我們2018年11月13-15日在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不見不散哦!
本期則隆重推薦:

Liz Rice是KubeCon Co-Chair,她也是Aqua Security的容器安全專家,並且是一名技術傳播者。在此之前,她是 Microscaling Systems的首席執行官、MicroBadger(一種管理 容器元數據的工具)的開發者之一。她在網路協議和分散式系統以及數字技術領域,如影片點播 (VOD)、音樂和互聯網協議電話(VoIP)等方面擁有豐 富的軟體開發、團隊和產品管理經驗。

Janet Kuo是KubeCon Co-Chair,她也是Google雲(Google Cloud)的軟體工程師。她在2015年1.0 版發布之前加入了Kubernetes 項目。她是Kubernetes工作負載 API的所有人,也是一個活躍的 SIG Apps的貢獻者。她喜歡在不同的Kubernetes論壇和會議上分享見解,並且已經在三個不同的大洲發表過演講。
感謝活動贊助商
鑽石贊助商 阿里雲 華為 IBM Cloud Tencent Cloud 鉑金贊助商 靈雀雲 才雲 英特爾 京東 Rancher VMware 黃金贊助商 SUSE 白銀贊助商 Cloud Foundry DaoCloud Eclipse Foundation Elastic
GitLab Mesophere Red Hat 初創企業贊助商 Aljabr
AMPERE EMQ
Giant Swarm inwinSTACK KONTENA LF DEEP LEARNING PlanetScale 時速雲 睿雲智合 合作夥伴
開源中國社區
極客邦科技 / InfoQ